淘客熙熙

主题:【文摘】曹雪芹的围棋水平 -- imres

共:💬1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曹雪芹的围棋水平

【大众化的围棋普及运动】

荣国府的围棋运动相当普及, 不仅主子老爷、少爷、小姐下、 丫鬟、清客们也下, 槛外人也下。

男选手为贾政、宝玉、 清客詹光、外戚冯紫英; 女选手太多,如黛、钗、探、惜、妙...等 ,以妙玉水平最高。

大观园内兴过几起诗社 ,都是小姐为主的雅聚, 要是有人发起个棋社,那可能是园内各阶层最有代表性的组织。

也因为如此 ,所以不可能存在。

贾政的水平可以让清客詹光2子, 当然也不排除詹光和东家翁下的客套棋。

妙玉让惜春子3-4子 ,妙玉熟练地飞出一把把锐利的小刀,从一个个“倒扑” ,甚至“倒脱靴”的手筋看 ,

妙玉的围棋水平至少有今天业余一、二段水平, 而惜春可能只有三、四级的水平。

因为妙玉每次叫吃,都是好几步之前就提醒了惜春 ,而惜春尚不能领悟 ,这样的差距妙玉还肯玩下去这说明

她太寂寞了, 有时甚至下到三、四更。

妙玉让惜春4子是基本的棋份分寸。

【一诺为赌的彩棋】

彩棋是红楼里的一景 。

宝钗、香菱、莺儿玩的小赌,彩金一磊十个钱。

贾政和清客詹光不知道下了几盘,输赢以已经有十几两银子, 大观园丫头们每月的份例不过一、二两银子 ,

就知道这主宾的棋下得还是很认真的。

彩棋是围棋中最有刺激的下法 ,自古有之。

古书王积薪“听棋”那个段子里写过 “一诺为赌”:忽闻室內姑謂婦曰:「良宵無以為適,與子圍棋一賭可乎?」

婦曰:「諾。」

《红楼梦》以前的《金瓶梅》也有潘金莲、孟玉楼和西门庆赌棋。彩金是2两银子,金莲没现钱,拔下金簪为注。

散下一头乌发, 媚态夺目。

很多人如红楼中人一样, 下彩棋的意旨并不在乎赢钱, 而是督促下棋的人态度认真的一种手段。

彩棋是是围棋发展的真正动力, 没有钱的刺激, 围棋只能停留在书房棋的水平。

移植了中国文化的韩国围棋就是这样发展起来, 像曹薰铉这样的著名棋手下彩棋是很有名的。

现在中国的彩棋已经完全恢复, 各大棋社蹲着不少靠彩棋为生的“狼”。

他们阅人无数,练就了独特的锐利眼界。 一般而言 ,普通人不需要介绍,他们从你的相貌和态度

就能看出你的水平, 这种目光屡试不爽, 因为这是赖以为生所的本能。

【赶围棋和掷骰子】

书中几次提到围棋,但提法并不一样,曹雪芹字字珠玑,拼着老命写的书,他当然不是的粗心 。

有“赶围棋”和“下大棋”两种说法, 这其实不是一回事 。

“下大棋”肯定是现代围棋的含义。

我怀疑“赶围棋”并非下围棋,而是以棋子当赌码掷骰子玩,这种玩法过去很常见 。

请看原文:贾环参战宝钗,香菱,莺儿赶围棋作耍 ,不一会儿输了好几盘,

〔注:围棋没有这样快的速度,而且要紧的是〕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 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

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作定了五, 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只叫"幺",

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

这哪里是围棋啊 !分明是掷骰子赢点数啊 。

这里暂且存疑 等待高明指教

【听“脱靴”妙玉动禅心】

书中妙玉惜春对弈写的最详细 ,隔帘听声,两位美女对话 ,声色动人。

围棋大杀大砍后 ,思维特别兴奋敏捷,正如平日素正的人喝了酒后, 思绪万千, 把平日压抑的魔障都放了出来,

出家人也会心动。

“倒脱靴”一词, 普通人听了很平常, 可妙玉这样聪慧的人,听了可以联想到平常人很正常生活中她不能分享的那部分,

咳 ……靴都脱了, 还是倒脱的!

如此嬉皮造次, 那是怎样一种由性浪漫, 放肆恣意的胡天胡地啊。

看到这一段,很多人都跟着妙玉的心在跳,那曹公笔下绝不饶人,一路追赶 ,追魂夺魄。

我索性抄下这段大家赏析吧

原文:

宝玉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

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

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

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

惜春也笑道:"你没的听见人家常说的`从来处来'么.这也值得把脸红了,见了生人的似的."

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不好意思起来....

〔在路上,遥黛玉弹琴君弦绷断, 才断了这一段尼姑思凡的遐想。〕

妙玉当晚回去....出到前轩,但见云影横空,月华如水,独自凭栏站了一回,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嘶叫,

那妙玉忽然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摄心性,走进禅房,

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腾,觉得禅床便晃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

从前很多专家只知道妙玉“玉面三红”动了少女春情,可没有说明白她是因何动心的, 老巴巴要拿这个发明权。

这“倒脱靴”够闹人的吧。

【三十六局杀角势】

从围棋出现在书中的广泛性和频繁性来看,,曹雪芹十分熟悉围棋的 这和那个时代的风气有关。

那时中国围棋的一个高峰期 ,如范西屏,施定庵这样棋史上昆仑式的人物正是活跃于这个时期,

他们的出神入化的棋艺把为围棋带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江南北士子无不以谈棋为时尚。

〔以至于300年后,中国围棋力战派的代表陈祖德不仅自己翻烂了他们的名局《当湖十局》,

还操刀注释 ,普渡众生。因为陈祖德国庆还亲自昨天还在地坛摆摊儿,签名卖书,跑题了吧 ,哈哈〕

书里提到的几个棋势:“荷叶包蟹势”、“黄莺搏兔势”、“十龙走马势”、“三十六局杀角势”展现了

雪芹对围棋的认识。

“荷叶包蟹势”:是以弱胜强的强悍招法, 今人最擅此术的是吴清源先生和曹薰铉先生 ,看似无理,却很有弹性。

“黄莺搏兔势”:已经被多人纠正为“苍鹰搏兔势”,乃是死活中著名的一路妙手。

不看答案,可以正确解答以上2型的应该有业余1段水平。

“十龙走马势”:也被今人该为“十王走马势”。我猜想曹雪芹或者后来刻书的是为了避讳,

当时王储甚多,一旦犯了文字狱, 也是麻烦 。

由此可见,前面的棋势名称也是雪芹故意误写,好让读者明白自己势不得已,正所谓‘以邪为正’的文章做法。

“十王走马势”是角部著名的死活题 ,解答复杂,业余3段以下棋手很难答出。

〔白先—白方如何利用角上陷入重围的三子威胁整块黑棋的安全。

这个局部白棋连送10个子喂给黑棋, 如连环攻城的敢死队10将军, 最后看来净活的黑棋居然被劫杀,郁闷到死!

这是惜春觉得有意思的那个问题!〕

这些名称华丽而技术含量一般棋型 ,在较早的《玄玄棋经》里可以看到。

今天在江铸久、江鸣久兄弟合编的《围棋技巧大全》也可以看到。

其中“三十六局杀角势”,我怀疑是清朝围棋大师施定庵 (1709-1770)的新著《攻角总旨》,

是那个时代时髦的读物。从曹(1715--1763)的平生来看,这两人是同一时代人。

而且出身浙江海宁的施定庵少负盛名,写过《弈理指归》这样深得围棋弈趣的纲领性名作,

他写的围棋权威著作是嗜棋的人必备宝典,雪芹亦不能免俗 。

这个说法也是老巴巴偶然发现, 还没有查到前贤们提过 。

【曹雪芹的围棋水平】

我们不能不从曹雪芹提到的书来看他的水平, 当然也只是个参考的坐标。

从惜春的态度看,《三十六局杀角势》这样较高级的技术性书她是看不进去的。

而这样的围棋死活要领,到了今天的业余一、二段必须要了解 。

他描写妙玉和惜春的对局看,对惜春的棋艺有些怜惜、遗憾的味道。

因此曹雪芹的棋应该在妙玉惜春之间较为恰当,粗估为今天的业余1-2级左右!

八旗子弟讲求在玩赏上通透, 雪芹的少年时代一定爱下棋, 到了瓦灶绳床的晚年,

字画、古玩、古琴都是不多不少需要花钱的玩应儿。

而围棋最费时耗神,且是不用花钱,容易易那些熬过举家食粥的尴尬日子。

我猜想雪芹的晚年或许家徒四壁, 也许会有一副黑白围棋伴随着他,间或唤起往日的清梦。

“虽不工弈,而楸枰不可不备”这是八旗子弟的对玩主的最低要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