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他乡月明 -- 秋雨梧桐

共:💬12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他乡月明

周末的晚上,我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公司办公室上网,就躺在宿舍里看电视。

凤凰卫视的“时事直通车”之后,是“凤凰气象站”,差不多一点多了,我随手拿起了遥控器,准备关掉电视睡觉了。

悠扬的片头音乐响起,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乐器奏出的声响,却分明感觉到了其中蕴涵的一种召唤。荧幕上,一片枯叶轻轻地从枝头飘落,落到宁静的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逐渐扩散开去,那倒影在水中横斜的枝干的疏影,也渐渐扭曲,仿佛是在合着音乐的节拍在翩然起舞……

那一刻,我的心也随之动荡起来,那一片落叶撩拨着我。哦,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四季分明的华北平原,如今也该是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了,白杨树的叶子微黄了,风中饱含着微凉的秋意,飘散着禾草略带苦涩的醉人的清香……若再有一两场绵绵的秋雨,天地间就充满了一股逼人的肃杀之气,有人在轻声叹息:一场秋雨一场凉了!

这才记起中午在超市看到的琳琅满目的中秋月饼,是啊,中秋节也快要到了。广东月饼自然是天下久负盛名的,但对我这个在广东生活工作了多年的北方人来说,实在有点熟视无睹了。充斥市面的各式各样的广东月饼,引不起我丝毫的节日感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样的情境也只能存活在那传诵千载的唐诗中,为小儿女做最初的古典文学启蒙了。我已经习惯甚至是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遥远的故乡仿佛只是地理上的一个模糊概念。看惯了这里明灭的霓虹灯,晚归时,偶尔望望被不远处深圳的万家灯火照亮的夜空,泛着微红的流云缓缓飘着,疏星淡月,从没惹起过我半点思乡的愁绪。

“同来望月人何在,月光如水水如天”……

那如水的夜色,如霜的月华,满漾着远在天涯的游子、独自凭栏的思妇亘古不灭的相思与牵记。

独在异乡为异客,远望可以当归;过尽千帆都不是,长歌可以当泣。

月圆之夜,人隔千里。但是,只要月光照在身上,空间距离仿佛已经不复存在,望月即是归乡,低吟尽可传情,全凭那一样的月光。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在这一样的月光下,人间却有不一样的悲欢离合。古人行役征戍、离乡背井、骨肉离散以及由此产生的漂泊悲戚之感,尽数挥发在这普天同照的千里清辉之中。

我走到阳台上。对面郁郁苍苍的是一座小山,很小很小,山头比我住的六楼也高不了多少,可是有个很雅致的名字“笔架山”。山顶上有个小小的亭子,如果是白天,可以看到亭上的匾额“应潮楼”。

绿树葱茏的山坡上,有个小小的庙宇,也有个匾额曰:“炎海蓬莱”。庙里供奉着妈祖。此地居民信仰甚笃,四时香火极盛,每逢节日,总是在凌晨就被一阵短促而响亮的爆炸声惊醒,那是当地人祭祀祈福所放的鞭炮。

妈祖是东南沿海一带渔民的保护神。我以前在天津去过当地的天后宫。正殿供奉的女神面如满月,慈眉善目,宝相庄严,端坐在高大的莲花宝座上,似乎还带着一丝神秘的微笑,俯瞰着虔诚朝拜的信徒。当地人称天后娘娘,也就是这里的妈祖。

据说妈祖是福建莆田湄洲岛林氏女,生于北宋年间,救难济世,功德所积,民间奉祀为神,历代朝廷加封乃至于天后圣母。妈祖之祀,由南至北,自湖广港台江浙乃至津沽,庇佑万里海疆,绵延千载,远播海外,庙宇遍及世界各地。几乎可以这样说,凡海外华人足及之处,皆奉妈祖神祠。

我曾看过这小庙中的碑石铭文。据说在南宋时,当地居民在此处海滩上(按照碑石上刻画的古地图,再往南就是伶仃洋,文天祥就是在那里,饱蘸着亡失家国的血泪,苦吟着千古不朽的名句),发现了一尊木雕的妈祖神像,以为神明所赐,便在这山上立庙奉祀(想当时此山未经这千载风雨剥蚀,一定比今天高大的多吧)。

这时,我恍然顿悟,原来这位慈悲圣明的女神,竟然也是一位来自异乡的漂泊者。

山脚下,还有一个小小的亭子,亭中有一块石碑:“靖康龙井”。碑下是有一眼小小石井,井水清浅,几乎触手可及,毫无千年古物阴暗的神秘。据当地地方志记载,本地居民始祖多是北宋年间为避靖康之难,自中原迁徙而来。传说其中一支势力较大的,来自汉唐古都,故园之思,千里难消,遂以盛名天下的长安故地,做了此处小镇的称谓。

同样是一群远离故土,在这瘴疠蛮荒之地披荆斩棘耕织汲臼的漂泊者。

这位漂泊的神灵佑护着这片红土上所有漂泊的生灵,悠悠千载,蕃衍不息,渐至安居乐业。

如今这小镇,仰改革开放之天时,赖毗邻港澳之地利,取外地建设者之人和,已具备了内地中等城市的规模,成为全国“百强镇”之一。几乎在一夜之间,禾花飘香的稻田上就建起了马赛克贴面的现代化厂房,成为新兴的工业区。芭蕉掩映的泥泞的红土路被迅速拓宽,铺上厚厚的水泥,沿途遍布路灯和通讯光缆,竖起高大的交通标志竿、红绿灯和岗亭,转眼成为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

小镇新建的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其布局外观道路绿化……足以媲美任何一个都市的豪华社区。它还拥有一个很气派的大型广场,粉色花岗岩铺地,黑色大理石砌成的甬道,大型音乐喷泉,西洋风格的雕塑群,周边修剪精致的草坪和绿篱,四角上以春夏秋冬命名的小花园……这样一个广场,即令在内地的地级城市也是难得一见。对于一个小镇,更显得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奢华和富足。

上千家外资工厂,数十万外地劳工。走在这里的工业区,极少看得到老人和孩子。到处都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黑亮的眸子里无不闪烁着热切的期望。巴蜀风烟,潇湘夜雨,大河厚土,荆楚天阔,赣水苍茫……全都化做了他们工余疲惫的酣梦中模糊的呓语。生命中最鲜活最亮丽的一段,转瞬间燃烧乃至爆炸,如同本地人祭神的鞭炮一样,化成无数欲望的碎片,散落在这异乡的热土上。

当他们下了夜班,偶尔抬头,仰望他乡这明亮的夜空里昏黄的淡月的时候,或许记不得诸多咏月的诗词名句,但那倚闾的老母,石雕般沉默的老父,山路上嬉戏的小妹,竹林掩映的破旧的茅草屋……在故乡银色的月光下,都如同木刻版画一般印在他们心上。

还记得1995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我跟几个同事围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看VCD,张艺谋导演,葛优、巩俐主演的《活着》。影片的结尾,饱经苦难的葛优与孤苦的外孙“馒头”,一老一小,进行着幼稚而又苍凉的对话——

……

鸡长大了呢?鸡大了就变成鹅。

鹅长大了呢?鹅长大了变成羊。

羊长大了呢?羊长大会变成牛……

我长大了呢?馒头长大了,就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

此时,有个同事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到广东来打工啊!”

大家转过头惊愕的望着他,带着会心的微笑,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影片中的“馒头”生于文革期间,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

是啊,为了活着,为了更好的活着,大家离开了祖辈世代居住的老屋,离开了一经分配即注定终生的单位,坐汽车,火车、飞机……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广东这片被亚热带强烈的阳光烧灼着的热土,开始了漂泊辗转的打工生涯。

岁月流逝,风云难测,祸福旦夕。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终将热血耗尽,欲望成灰,只得背起简单的行囊,重返故里。他们留给这里的最后一瞥目光,也会如这他乡的月亮一样的暗淡吗?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蒙造物青睐,凭个人奋斗或机缘巧合,得以扎根于此,购房置业,成为这片热土上的最新移民。他们的子女也将从内地随父母远迁来此读书求学,或者是降生在这里。

当新移民的孩子们逐渐长大,在超市里信手拿起澳洲牛奶、法国面包、意大利软糖、美国加州奇士橙、泰国红毛丹……很随便的放进购物车里,刚学会拼音就坐在电脑桌前用细嫩的手指敲打键盘,把动画书和课本一起胡乱装进书包,电子邮箱塞满了同学寄来的贺卡,跟大人一起听着音响里传出的奇异的歌词: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

他们可曾想到,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在这不夜的欲望之都,可曾有清纯的月光照在他们幼小的身上?也许他们的父母可以在网上下载天文知识,告诉他们月亮上没有鲜花,没有嫦娥和月宫,没有桂树和吴刚,也没有空气和水,只有布满环型山的荒漠……

而那早已回归故里的原打工者,也许此时如他们的祖辈一样,在这微凉的八月的夜晚,抱着在这老屋里出生的孩子,指点澄澈的夜空中的一轮明月,依然在讲述着那亘古相传的童话……

大部分女工辛苦辗转打工数年,最后也不得不辞工回家,嫁人生子。听说,在给工友的来信中,她们欣喜地报告说,自己的孩子取名“思□”(末字或为地名或为厂名)。原来,在她们的心中,那遥远的被城市灯火掩去了光华的他乡淡月,依旧比故乡的中秋满月更加灿烂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样的月光。

那万古不易的清辉啊,你能普世朗照,难道就不能赐予每一个仰望你的心灵同样光明的影像吗?

(时令将近中秋,贴篇2000年的旧作应景,这大约是工作十多年后第一篇自由写作的文字。笔拙之处,还请指教。)

关键词(Tags): #他乡#中秋#广东#打工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