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古诗词一字之差,哪个意境更好? -- 俺老孫

共:💬106 🌺5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的解读逻辑让人有莫名其妙的感觉

先说“黄沙直上白云是典型沙尘暴场景,但古代一般人没见过没法想象,不能共鸣”

直接否定了黄沙直上的可能,最后又写“所以我觉得作者写的应该是 黄沙直上(他可能和边塞人士交流获知),但人民群众不理解不喜欢,改成了 黄河远上”

因为都没有,如何出来的所以呢?既然黄沙直上是古人没法想象的场景,你的所以从何而来?

而脱离全诗去就某一句去解读,其实是最不可取的,诗人写诗全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句都是为全诗服务的,前面两句写景,与后面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没有呼应的意思在里面,是看不出什么必然联系的。

各自对古诗理解不同,这是正常的,毕竟每个读者的见识认知都不同,读诗的心境也不同,但起码要符合逻辑,自圆其说。

至于说“君恩不及这些深层次类似穿凿附会的解读”,属于对此诗的完全不了解了,事实上很多诗集对此诗的评点都是关于这点的。只不过后人只会背诵,流于词句隽永的表现,而忽视了诗的内涵了。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神气内敛,骨力全融,意沉而调响。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

《升庵诗话》: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唐诗镜》:此是怨词,思巧格老,跨绝人远矣。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唐诗训解》:句奇,意奇。

《唐风定》:字字雄浑,可与王翰《凉州》比美。

《唐诗摘钞》: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

《而庵说唐诗》:此诗只要说玉门关外之苦而苦见矣。风致绝人,真好诗。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一瓢诗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苦思妙响,尤得风人之旨。

《唐诗别裁》:李于鳞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