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美国军史研究者Gary Bjorge眼里的淮海战役 -- 镐梓

共:💬17 🌺14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简介:淮海战役的意义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孙子兵法》(注:这是原文篇首引用,下同)

迫使敌人做出反应,是夺取和保持主动权的本质。—FM(注:Field Manual) 3-0,作战,2001 年

淮海战役的意义

在20世纪的众多战争中,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战争之一是1946-1949年在蒋介石领导的中国国民政府军队与中国共产党(CCP)主席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中国内战,。 数以百万计的军队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作战,这场斗争以国民党政府败退(注:原文是take refuge)台湾岛和共产党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PRC) 而告终。对中国来说,这意味着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方面有一个全新的方向。从外部看,其结果是使世界力量平衡发生重大变化,并给美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项研究的主题是淮海战役,是中国内战中规模最大、最具决定性的战役。这场战役从 1948 年 11 月 6 日开始,到 1949 年 1 月 10 日结束,最初是由共产党将军构想的,目的是驱逐驻扎在徐州以东的陇海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队,并将山东和江苏两省的共产党控制区连接起来。这样,将有利于动员江苏的人力和资源,并为与华东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队进一步作战形成有利态势。然而,战役开始后,共产党指挥官利用战斗的胜利和国民党的指挥决策,决定扩大行动范围,并试图在一场大的战役中摧毁这一关键地区的所有国民党军队。结果是一场压倒性的胜利。共产党军队摧毁了国民党军队5个兵团,共计约五十万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弹药,并挺进到直接威胁国民党首都南京和国民党中国在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地带的阵地。随着这次失败,国民党政府失去了抵抗共产党向中国南方推进的任何机会。

淮海战役以其规模(超过100万战斗人员)、持续时间和战略影响,位列世界军事史上的重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也很重要,因为它是毛所构想的革命战争最后阶段的战斗类型的典型例子,起义部队将集中兵力并与政府军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在淮海战役中投入的兵力比它以前或此后参加过的任何其他战役都多。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和山东省的中共组织动员了大约500万民工运送物资,以支持解放军作战部队。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共产党控制区的村庄里,数十万妇女被组织起来缝制厚重的棉军服,做鞋,磨谷物,并执行其他有助于战争的任务。这是毛大规模进行的“人民战争”,是一支庞大的革命军队在群众的支持下所能取得的成就的有力例证。

淮海战役和指挥艺术

淮海战役可以作为人民战争的一个例子来研究,也可以作为毛主义革命战争模式的一部分来研究。然而,这部作品将战役视为指挥层面的战争实例,并侧重于解放军指挥官对大规模行动的策划和执行。换句话说,解放军指挥官如何实践美国陆军学说所描述的指挥艺术。它将进一步验证指挥艺术作为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并增加读者对解放军军官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1982 年版的《战场手册》(FM) 100-5 “指挥”中,将战争指挥层面的概念引入美国陆军概念:

战争的指挥层面使用可用的军事资源来实现战区内的战略目标。最简单地说,它是指挥大兵团的理论。它还涉及规划和开展作战行动。战役是持续的行动,旨在通过同时和连续的战斗在指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击败敌军。部队的部署、目标的选择以及为削弱或战胜敌人而采取的行动都为下一场战斗设定了条件并获取战术收益。它们都是战争作战层面的一部分。在空地战学说中,这一级别包括部队集结和后勤支援,为地面和空中机动提供方向,纵深应用常规和核火力,以及采用非常规和心理战。

1986年版的FM引入了“指挥艺术”一词来描述在作战层面有效使用军事力量:

作战艺术是通过设计、组织和实施战役和重大行动,在战区(theater of war)或作战地域(theater of operation)使用军队来实现战略目标。战役是一系列旨在实现战区战略目标的联合行动。当作战地域包含多个战区时,可能会发生类似的战役。当一支大型部队改变或确信其原始目标或冲突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单个战区内的连续战役。主要作战包括大型部队在战役的单个阶段或关键战斗中的协调行动。主要作战决定了战役的进程。

因此,指挥艺术涉及何时何地进行战斗以及是否接受或拒绝战斗的基本决策。其本质是确定敌人的作战重心——他的力量和本钱(balance)的来源—

—并集中优势战斗力以取得决定性的成功。没有一个特定的指挥层级(echelon of command)完全或唯一地关注作战艺术,但战区指挥官及其主要下属通常计划和指挥战役。集团军群(Army groups)和集团军军(Army)通常设计战役的主要地面行动。而军(corp)和 师通常执行这些主要的地面行动。指挥艺术需要广阔的视野、预测能力、对手段与目的关系的仔细理解,以及有效的联合合作。简化为基本要素,指挥艺术要求指挥官回答三个问题:

(1)在战区中,必须达成怎样的军事条件或者作战行动才能实现战略目标?

(2)什么样的连续行动最有可能产生这种情况?

(3) 应如何运用部队资源来完成这一系列行动?

1993 年版的 FM 100-5 基本上重复了 1986 年版关于战争的作战层级和指挥艺术的说法。2001 年 6 月出版的 FM 3-0,作战,深入研究了对作战指挥官的心理要求,完善了指挥艺术要求指挥官回答的问题,并在 1986 年和 1993 年版的 FM 100-5 中列出的三个问题中增加了第四个问题:

2-5. 战争的作战层级是指在战区或作战区 (AO) 内进行和维持战役和主要行动以实现战略目标的层级。它将部队的战术使用与战略目标联系起来。这一层级的重点是作战艺术——通过设计、组织、整合和实施战区战略、战役、重大行动和战斗,使用军事力量来实现战略目标。战役是一系列相关的军事行动,旨在在给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战略或作战目标。指挥艺术决定了在战斗前何时、何地以及出于何种目的使用主要部队来影响敌人的部署。它规定了这些部队的部署、投入及退出战斗,以及为实现作战和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战斗和重大行动安排。

2-6. 指挥艺术帮助指挥官高效、有效地利用资源来实现战略目标。它包括使用军队并在时间、空间和目的上安排他们的努力。指挥艺术帮助指挥官在寻求战斗之前了解胜利的条件。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指挥官在设计战役和重大行动时整理他们的想法。没有指挥艺术,战争将是一系列互不相干的交战,相对消耗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指挥艺术需要能够想象、预测、创造和抓住机会的指挥官。它不仅由联合部队指挥官(JFC)实施,也由其高级参谋和下级指挥官实施。

2-7. 作战通常意味着比战术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作战层面的战略定位要求指挥官超越眼前的局势。当战术指挥官在当前的战斗中作战时,作战指挥官会更深入地研究时间、空间和事件。他们试图提前塑造即将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为通过战术行动执行战役的下属指挥官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同样,作战指挥官预测战斗和交战的结果,并准备利用它们来获得最大的战略优势。

2-8. 作战指挥官不断与战略上级沟通,以获得指示并确保对事件的共识。指挥官和参谋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沟通允许灵活适应战术环境。战术结果通过作战和战术动态的复杂相互作用影响战役的进行。作战指挥官为战斗和交战的进行创造了条件,而战斗和交战的结果则决定了战役的进行。在这方面,指挥官利用战术胜利来获得战略优势,甚至扭转战术损失的战略效果。

2-9. 指挥艺术通过作战设计转化为作战计划。精心设计的计划和成功执行的行动塑造了战术行动的态势。如果执行得当,一个好的计划会增加战术成功的机会。它通过为友军创造优势而为敌人制造劣势来做到这一点。灵活的计划使战术指挥官可以自由地抓住机会或对不可预见的敌人行动和能力做出有效反应。灵活的执行保持了作战主动权,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战术机会。

2-10. 没有战术上的成功,战役就无法实现其作战目标。因此,指挥艺术的一个基本要素确认战术层面可能性的能力,并设计一个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和交战的成功机会,最终得到希望的作战的最终状态。如果没有连贯的作战设计来将战术上的成功联系起来,战斗和交战就会将宝贵的资源浪费在无法实现作战目标的战斗上。对战术上可能的透彻理解,以及创造增加战术成功机会的条件的能力,是作战指挥官的重要属性。战术指挥官必须了解战斗和交战的作战环境。这种理解使他们能够抓住有助于实现作战目标或击败威胁这些目标的敌人行动的机会(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作战指挥官需要作战和战术层面的经验。从这种经验中,他们获得了直觉,以及理解战术和作战可能性和需求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识。

2-11. 在许多考虑因素中,指挥艺术要求指挥官回答以下问题:

•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结果),必须在作战地区创造哪些军事(或相关的政治和社会)条件

• 什么行动顺序最有可能产生这种条件(方式)?

• 应如何运用资源来完成这一系列行动(手段)?

• 执行这一系列行动可能的成本或风险是什么?(风险管理)

正如FM 3-0的长篇摘录所表明的那样,指挥艺术现在是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基本要素。它被视为为军事行动提供条理性的一种方式,将战术方式和手段与作战方式和手段联系起来,以便有效地利用资源。它通过要求指挥官“不断与战略上级沟通以获得指示并确保对事件的共识”来确保行动旨在实现战略目标。指挥艺术要求指挥官在时间、空间和事件中展望未来,并试图“提前塑造即将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为下属指挥官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它要求指挥官“认识到战术层面的可能性,并设计一个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战斗和交战的成功机会,最终产生想要的行动结果。作战艺术已成为指挥官在分析局势时组织思想的不可或缺的框架,想象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计划、准备、执行和评估旨在实现战略目标的作战。

本研究以FM 3-0中提出的美国陆军指挥艺术学说为基础,分析和评估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军的将领。当然,解放军在这场战役中取得的伟大胜利是“理想的作战结束状态”,为实现共产党的战略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摧毁五个国民党兵团,解放军使军事、社会、经济和政治局势发生了有利于共产党的急剧变化。如果结果是衡量有效性的标准,那么解放军指挥官确实是指挥艺术的优秀实践者。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在淮海战役期间实践的指挥艺术与当前美国陆军对指挥艺术的思考的相关性。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淮海战役的战斗并不复杂。解放军使用的部队没有空军资产、精确制导弹药、无缝通信架构以及美国陆军今天可用的其他先进技术产品。但是,正如FM 3-0中关于指挥艺术的理论陈述所表明的那样,指挥艺术与技术无关。它是关于人类思维的——作战指挥官在评估信息、考虑许多因素并回答 FM 2-11 第 3-0 段中列出的四个问题后决定行动方案的心理过程。作为这一过程一部分的本能和直觉在集成电路中是找不到的。具象、预测、创造和抓住机会的能力并不存在于计算机数据库中。因为指挥艺术既不是技术的产物,也不依赖于技术,所以淮海战役的指挥艺术永远值得研究。事实上,随着美国陆军继续完善其对战斗层级和指挥艺术的思考,那些教育和经验在所谓西方军事传统之外的将军对指挥艺术的复杂实践应该引起特别的兴趣。

淮海战役和孙子兵法

除了从“FM 3-0 中描述的作战艺术”的角度考察淮海战役外,本研究还从孙子的《孙子兵法》中所载的军事思想 的角度考察了这场战役。这部中国古代军事经典可能写于公元前 400 年至 320 年的某个时候,显然属于非西方军事传统。此外,中国军事历史学家已经表明,这部著作中包含的理论和原则极大地影响了毛,他在计划和执行淮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影响了他在战场上的将领。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系研究员Tan Yiqing博士写了以下关于孙子的思想如何帮助塑造毛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战争: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经验。[但他]也借鉴了中国辉煌的古代军事遗产,最著名的是孙子的《孙子兵法》的精髓。如果不了解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从孙子的《孙子兵法》中继承了什么,就不可能理解其深厚的历史根基,也很难解释毛战略战术中固有的独特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不仅将孙子的战争理论付诸实践, 他运用孙子思想的精髓,创造了适应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国情的战略理论,将孙子推向了一个新时代。

研究中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史的非中国学生也建立了这种关联。Samuel B. Griffith翻译的《孙子兵法》(The Art of War)中有一章讲述了孙子对毛和解放军指挥官的影响。1945 年至 1948 年任驻华美军武官的Robert B. Rigg在他 1951 年出版的《红色中国的战斗部落》(Red China’s Fighting Hordes)一书中这样说:“孙子的影响超出了他对毛和毛对解放军指导的影响;它延伸到许多将军甚至营长的战斗行动和反应。(这种影响)不仅是字面上的指导,更是精神上的。

《孙子兵法》明白无误的中国起源,以及它2000多年来对中国军事思想产生的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使其作为分析淮海战役的框架具有特殊的价值。首先,它为解释解放军指挥官的决策提供了中国的理论基础。其次,它建立了一个中国标准,用于评估战役期间的指挥艺术实践。第三,它为评估是否存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指挥艺术提供了依据。最后,也许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这部具有中国古代起源的著作的角度来看待淮海战役,是检验某些战争基本原则和军事行动原则的普遍性的有用方法。孙子在包括 FM 3-0 在内的美国陆军理论手册中没有被引用,因为他写的是中国的战争方式。《孙子兵法》已被纳入美国陆军学说,并已成为美国陆军军官教育的一部分,因为它所包含的关于战争和发动战争的人的心理的思想超越了任何特定的空间或时间。

正如引言开头的《孙子兵法》中的一段话和这部作品标题“调动敌人“中使用的这段话的简短摘录所表明的那样,孙子强调了主动性和行动自由的重要性。他表示,了解自己和敌人可以确保胜利,而不知道任何一方都能遭致失败,这表达了他赋予信息极度重要的价值。《孙子兵法》解决了需要有效地结合维持、塑造和决定性行动来完成任务并取得预期的结果。简单地说,孙子理解了FM 3-0中表达的“全频谱(full spectrum)作战的基本原理”,并提倡所谓的指挥艺术。从他的思想角度看淮海战役,不仅为评估这场战役提供了中国视角,也提供了一种更深入地探究指挥艺术基本本质的方法。

研究的组织

淮海战役漫长而复杂。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ECFA)和中原野战军(CPFA)在大型战区协调作战,对抗在战役中一度由七个兵团组成国民党军队。华野和中野执行的大多数主要行动都是进攻性的,但两个野战军也都进行了防御行动,旨在为随后的攻击创造机会。在任何特定时间,它们都同时在自己的责任区内进行决定性和塑造性行动,同时为另一方提供塑造性支持(shaping support)。这为两个野战军轮流发起主要作战行动创造了可能性。在战役期间,华野和中野都不断进行大规模的支援作战,这些作战实际上可能是决定战役结果的作战。

在中国的战役史上,通过为当时瞬息万变的局势引入一组特定顺序,而将战役分为了三个连续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对被包围的国民党军队的歼灭战为中心。在这个组织计划中,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华野摧毁国民党第七兵团;第二阶段的重点是摧毁国民党第十二兵团;第三阶段主要涉及摧毁国民党第二、第十三和第十六兵团。这是中国军事历史学家在描述或分析战役时使用的标准方法。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内的展品也按照这三个阶段进行组织。

以这种方式划分战役确实用一种通常的方式反映了所发生的事情。然而,它是一个通过回顾发生的事情而形成的组织框架。这三个阶段在战役计划期间没有设想,甚至在战役三周后,它们还没有成型。本研究没有将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而是将其视为两次主要攻势——第一次是华野的攻势,第二次是中野的攻势——以及随后利用这两次攻势为彼此创造的机会。

1948 年 11 月 6 日,华野在淮海战役中发动的第一个攻势旨在摧毁国民党第七兵团,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一步。它是后来被称为“小”淮海战役的主要尝试。11月12日至16日,华野发动第二个攻势,攻占了宿县,切断了连接徐州和蚌埠的铁路线,从而孤立了徐州的国民党第二兵团、第十三兵团和第十六兵团。这是“大”淮海战役的第一次重大行动,它使中野处于战区的中心位置。在当时看来,作为一次支持华野在徐州以东的主要攻势的塑造行动,它为防御中央阵地和创造一场伟大的决定性胜利的条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战斗奠定了基础。在几周内,在这两次重大行动及其后续作战中,投入这两支部队是宏大尺度上的指挥艺术。将战役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以自然的顺序依次进行的看法,削弱了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局势而涌现的指挥艺术性。

第 1 章将战役置于其历史背景中,简要介绍了战役前的事件年表,考察了 1927 年至 1948 年间共产党能力的增长,并回顾了战役前内战期间的共产党战略。

第2章考察了导致淮海战役提案的作战愿景的出现,并描述了淮海战役计划的发展。

第 3 章描述了 1948 年夏季和秋季的国民党战略。

第4章描述了作战地域和敌对双方力量。

第 5 章考察了战役的开始、对第七兵团的包围以及国民党为挽回局势所做的努力。

第6章考察了粟裕扩大战役的提议,描述了中野夺取中心阵地的过程,并讨论了解放军指挥官决定采取何种行动的过程。

第7章着眼于中野-华野为防守中心阵地以对抗国民党的攻击所做的努力。

第 8 章讨论了华野摧毁国民党军队最后被包围的口袋并结束战役的战斗。

结论回顾了战役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所做出的指挥决策,并将战役的进行与指挥艺术的概念联系起来。

注释(略)

元宝推荐:普鲁托, 通宝推:qq97,newbird,桥上,chuchong,审度,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