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诱敌失败还反遭偷袭,胡炳云绝地翻盘生擒日军少佐 -- 忘情

共:💬1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诱敌失败还反遭偷袭,胡炳云绝地翻盘生擒日军少佐

作者:忘情

示形于彼,调动敌军,是我军的拿手好戏。化妆奇袭这招,我军在抗日战争中也用得炉火纯青。不过,日伪军也不是傻子,在与我军日久天长的对弈中,也终有“反杀”之时。这就非常考验我军指战员的应变能力和战斗技巧了。

1940年6月,时任中共中原局书记的刘少奇,在皖东北郑集至双沟之间的水牛冲,召集周边地区党委会。负责会议安全的,是胡炳云率领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实际兵力相当于1个团。

刘少奇名声在外,那么多县、区党的负责人聚集在一个村子里开会,目标太大,很难长时间保密。驻扎在徐州、蚌埠一带的侵华日军第21师团听到风声后,抽调了1个联队的兵力,集结在灵璧、泗县一带,准备“捞大鱼”。

胡炳云只在水牛冲留驻了1个连的兵力,负责与会干部的安全保卫工作。他自己亲率一大队主力,往灵璧、泗县一带推进,力图扩大外围警戒圈。

刚开始,胡炳云派出骑兵侦察队,在泗县一带招摇过市,主动袭击日伪据点,故意暴露行踪,希望能将日伪机动兵力引向别处。让他没想到的是,以往屡试不爽的这招,这次却失效了。日伪军不为所动,依旧向水牛冲一带运动。

更让一支队指战员没想到的,此番日伪军一改往日作风,竟学着八路军的样子,也搞了次化妆奇袭。

当时,皖东北一带久不下雨,旱灾不断蔓延,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请神求雨之类的封建迷信活动相当普遍,让人见怪不怪了。日军恰恰就利用了这一点,让200余伪军化妆成请神求雨的队伍,从灵璧直往郑集而来。驻守郑集西北外围的一支队3营9连不疑有他,结果遭到了这股伪军突袭。好在部队训练有素,该连连长和指导员临危不乱,边收拢部队退守村庄,凭借房屋固守待援,一边派通讯员飞报胡炳云。

胡炳云闻讯,急令3营营长张万春、教导员石瑛率领l0连前去增援9连,无论如何要把袭击9连的伪军打退。而在此时,日军主力也已兵分3路,向郑集分进合击。其中进展最快的左路,前锋已进抵11连警戒阵地了。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胡炳云手上仅有2个营及支队直属队,这点兵力如果处处设防,则处处防御薄弱,因此他决定让2营收缩防线,在郑集以北丘陵地带占领有利地形,赶修野战工事,准备迟滞另两路日军的进攻。他自己率领1营、3营和支队直属队,先集中力量击破左路日军进攻,尔后再逐次转移兵力,对付中路和右路来犯之敌。这个方案,得到了支队党委成员的一致赞同。

当他率领增援部队赶到11连阵地时,该连已经凭借有利地形,连续打退了日军6轮冲锋。胡炳云深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的道理,遂指挥援兵绕过11连阵地,转至日军侧翼,以猛烈而又短促的火力,给予正在作再次进攻准备的日军以沉重打击,然后不等日军反应过来,便吹起了冲锋号,让部队实施白刃突击。这一招大出日军指挥官意外。鉴于部队战斗队形已乱,为避免再吃亏,左路日军迅速后退,与中路日军兵合一处。

两股日军会合后,迅速稳住了阵角。他们让炮兵放列,用火力猛轰3营阵地,掩护骑兵队发起冲击。

骑兵的冲击力和对人心理上的震憾力,远非步兵可比。但这个兵种的缺点之一,就是目标太大。受地形限制,此番日军骑兵冲击,没法在宽大正面上展开战斗队形,故而显得颇为拥挤。胡炳云一面令部队集中迫击炮、掷弹筒,轰击远处的日军骑兵集群,一面令各连队收缩防线,将轻重机枪集中到日军骑兵冲击正面,对抵近的日军骑兵实施集火射击。

这个战术很成功,直打得日军骑兵人仰马翻,落荒而逃。日军指挥官见状,遂改变战术,让伪军打先锋、日军押后,对一支队阵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波浪式冲锋。这一次,胡炳云让指战员们沉住气,等日伪军接近到3、50米距离,先投出排子手榴弹,再猛烈射击。

这一招虽然限制了日伪军优势炮火的发挥,大大提高了我军射击命中率和杀伤效率,但日军指挥官仗着自己的兵力优势,不顾伤亡地驱使着部下踏着同伴的尸首前进。双方很快便进入白刃格斗阶段。胡炳云和支队党委委员们也亲自拼起了刺刀。

惨烈的白刃战直持续到了傍晚,自诩有“武士道精神”的日军,竟然占不到便宜。有个日军少佐竟然还在混战中受伤被俘。加之胡炳云此前派出在外的各路侦察部队和当地游击队听闻郑集方向枪炮声大作,遂纷纷回援,袭扰日军侧后,这让日军指挥官生恐天完全黑了,会有更多“土八路”赶来,从而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难以脱身,于是只好命令部队仓皇撤退。

战后清点,苏鲁豫支队一大队付出了200余指战员伤亡的代价,毙伤俘日伪军400余人,其中包括1个日军少佐。第二天,刘少奇在转移途中详细了解了此战的来龙去脉后,非常感慨:“真不愧是南昌起义部队的老底子!”

通宝推:广阔天地,青青的蓝,onlookor,strain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