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认为三战的序章快结束了 -- 临时大侠

共:💬171 🌺721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英国的陆军职业化程度很高

在那时是一直作为殖民军远征军存在的,某种意义上类似美国今天的海军陆战队,精锐同时高度职业化,但数量有限,使用上主要对外配合海军远征的陆地支援。这是海权国家的军队组成特点。 同时英国的海外利益是其国力的主要来源,这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地缘结构决定的,谁控制了世界范围上的贸易通道谁就走向繁荣富强,谁控制的资源产地的政权谁有获得了发展上的维度优势。

冷战结束之后这几十年当然不存在这个因素了,因为美帝的一强独大与广泛的民族觉醒彻底完结了英国那种吃独食的海权格局。美帝规范下的全球贸易通道与资源产地的表面化,开放化,佐以金融系统与科技发展的布局化,彻底完结了列强时代的博弈逻辑。但今后美国回缩的速度与力度,可能会让列强时代的精神重新发扬光大😂。

前些天好像河里有人发帖还是别处看到的论述过陆权国家策略上不同, 占地占制高点控制地头这些历史上战略特点貌似从成吉思汗时代就永远是陆权国家的决策逻辑。 这与海权国家可进可退经常从遥远的地球另一头挑起可控范围战火的特点不同,海权国家的策略选项相对要灵活的多。

列强时代地区性争端很容易升级成全武行总动员的另一个因素,是那时没有核弹这种大杀器,今天的地区争端很可能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在地区范围内的这样一个形态,举国相搏可能一战二战是最后的历史了。而地区性争端的落脚点其实历史上就一直是经济战,金融战,战略资源战。总体战的真正优势其实还不仅仅是兵员规模,而是国家可以实行战时经济体制。但地区性规模冲突则不但不容易深度动员,连战时经济体制等措施都不容易实现,战场的失败往往是经济崩盘的结果,打仗其实就是拼钱,而拼钱是需要老百姓能够吃苦忍耐的。

所以前贴提到的致富要有限度其实存在这样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考虑因素的。一个政权的社会面归根结底是要靠赎买民意来支撑的,因此一个国家的福利政策,全民分蛋糕,除了经济实力基础之上,还要考虑自己的战略态势。如果外地环伺,或者战略上有未来战争的预判,那么藏富于国并限制社会福利分蛋糕等就存在必要性,这样在没有条件实行战时经济时社会面保持稳定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今天的俄罗斯就是个例子,其经济不发达对于周边战争来说就是一个优点而不是缺点。

同样的,大英时代的英国也存在着很大的贫富分化,但远征鸦片战争本身对当时的英国来说规模不大,就是一笔财政支出的事,类似美国的伊拉克阿富汗这种性质,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提高,这样的军事行动支出会越来越高,这与鸦片战争时代是不同的。

回到今天中国鹰派鸽派的视角上,前贴更多的是放眼在整体战的考虑上,但不是整体军事战。之所以不考虑地区性争端这个因素,不是因为中美不是核大国,而是与中美对立的性质决定的。与俄乌战争的性质不同,他们更多是地缘之争,西方与俄罗斯没有经济上的利益之争。而中国的貌似的周边地缘争端,本质上都是中美经济利益之争,全部具有敲山震虎的特点,是秩序与地位之争,因此军事斗争只是经贸深度挂钩的关系上的利益之争的筹码,于是所有的地区性争端会很快升级为经贸上的总体战,反而军事上的较量风声大雨点小,因为由经济斗争带来的影响比区域性的军事斗争要对参与者大得多。这是中美之间较量不同于列强时代或美苏冷战时期的一个全新特点。

今天很多人潜意识中忽略一个事实,就是中国今天不是满清时的弱鸡,中国今天至少也是列强中的一员,而且更接近三极或二极中的一员。历史上那种保家卫国居安思危的逻辑今天基本上不存在了。列强的军事斗争逻辑与担心失去家园做亡国奴的焦虑是不同的。列强的思维平台不是谁来统治效忠谁的指向,而是消费降级或有重大利好的机会面前,是刀头舔血上个台阶还是小富即安精耕细作的选择,两种完全不同的致富模型,类似历史上关外草原民族对南方水土丰饶的民情区别,成本与回报的权衡才是主流。同时也不要忽略中国历史上悠久的陆权逻辑传统的影响,不能完全用昂撒海权思维去照搬到自己身上,别人玩的得心应手是因为适合别人自己的体型,自己的体型是不是适合穿西装短裙大长腿,不能不考虑自己的特点找适合自己的路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