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狂飙东进——记中原突围中的皮旅(下) -- 忘情

共:💬287 🌺1265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觉得逐鹿中原并非必要

我党我军两度大发展,抗日时期是山东苏北,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这里讲一下苏北:

新四军是如何吧唧一下发展到九万的?以前有部电影叫做东进序曲,讲的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故事。为何要东进呢?当时的中原局书记是刘少奇,我一直觉得他有一个非凡的战略头脑。由于1939年初,大别山的桂系部队开始大力向皖东伸展,挤压新四军四支队和五支队,形式日趋危机。作为应对,5月新四军成立了江北指挥部,要求部队集中应变,6月枪毙了高敬亭,徐海东任四支队司令,在津浦路西大桥镇,罗炳辉任五支队司令,在津浦路东半塔镇。11月底,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抵达江北指挥部大桥镇,12月19日致电中央和项英,提出:皖东在武汉失守后,完全有可能建立完满的根据地,但现在时机已失。目前在皖东只能求得某种有限度的发展,而大有发展希望的地方是苏北(这个苏北指的是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随后主持召开了3次中原局会议,研究战略方向问题,认为向西发展受国军一、五战区限制,且容易引起中间势力的疑惧。而向东发展开辟苏北,政治上有利,军事上有利。且能靠近山东的八路,相互策应。从而初步解决了发展华中的战略方向问题。在此期间,在确定皖东部队东进的基础上,刘少奇还向中央提出八路军一部南下,江南新四军主力北上,举全军之力经略苏北。同时指出:目前局势紧张,在半年内外将发生变化,我需迅速发展自己,不然时机稍纵即逝。可项英提出,华中南部各省在政治上与群众基础上有利与我,在战略发展上北部必须有南部的配合,因此要求皖南部队北渡不仅困难,而且危险。后来周恩来来到新四军时,取得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一致意见,也算时一种妥协了。

讨论到40年3月局势突变,李品仙五千余人进攻江北指挥部大桥镇,四五支队集中对付桂系时,韩德勤部8个团又趁机进攻路东的半塔镇,五支队留守的少量部队血战8天,主力先李后韩战胜了顽军的东西夹击。6月八路军黄克诚部南下豫皖苏边区,和新四军六支队汇合,刘少奇提出向东发展,向西防御,将部队一分为二,由黄克诚带9个团2万余人执行东进发展任务,由彭雪枫带9个团1.7万余人控制边区,执行向西防御任务,随后黄部进入淮海地区,建立了沐阳、泗阳、涟水、淮阴、东台等县的政权。同月,陈粟的江南指挥部渡江北上,7000余人占领黄桥。此时,苏北的韩德勤部已经被三面压迫,遂孤注一掷,10月1日集中主力进攻黄桥,妄图先消灭陈粟,再回身迎战黄克诚,大有拿破仑林尼打败布吕歇尔,再去滑铁卢迎战威灵顿的气魄,怎奈黄桥就成了他的滑铁卢。10月14日,在东台县白驹镇,八路军和新四军胜利会师,苏北膏腴之地尽入掌握。至此,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完成。从武汉失守到40年底,虽然让高、项浪费了不少时机,但还是抓住了战略机遇期,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桂系治理安徽,适用了他们在广西兵民结合的总体战方略,使得新四军只能在皖东有限度的发展,对比东面的苏北,西面的鄂豫,不正说明了其措施的有效性?广西是个穷地方,北伐时期,有了广东湖南财富的滋养,桂系一度发展很快,迅速崛起为五大集团军之一,中原战败后,失去了财源,三自三寓就成了其看家法宝,即自卫、自治、自给;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这整套做法,比蒋经国要高明得多。

后来,刘少奇的韬略,复刻到解放战争时期,就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举全军之力抢占东北,决战东北,南面定天下。可惜林彪的四平没有打成黄桥,打成了滑铁卢。黄克诚看的急啊

通宝推: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