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789章 在国防大学看世界二

我是酒会中不多的研究生,还是因为给校务部的首长当翻译才有幸进入的,可我的表现却是让领导们有些刮目相看:这个学生不简单,会表现自己。

与温同学的翻译相比,她中规中矩,恪守自己的身份,就是翻译,让主宾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上;而我不同,常做出努力拉近宾主的距离,敢于对主宾说些他们对话之外又能互相让对方理解的话,令客人更清楚自己是和谁交流,让主人根据我的额外介绍选择说话的分寸和态度,或是能够乐意于多说几句,表现出自己好客的情谊。

不能说我的做法都是正确和恰当的,但是在一个酒会中,像中国军人常有的所表现出的刻板风格,我那些润滑还是蛮有效的,常说得双方笑呵呵,并不把这样的交流当作负担,或是一种场合下必须的态度。

像校务部部长那样的首长,这样的场合经历得较多,但见到我的翻译风格尚少,他是个很有个人魅力的首长,自然对我在翻译中的表现会有认可态度。他对自己的副部长说:“老李,你不错,慧眼识人。”

“老萧,不是我慧眼识人,是我没人可用,只能用这个老部下。”

“你对研究生中的人才比我清楚,学校的翻译配不到我们,我都不知哪里找去,你不提小陈,我就要英语教研组推荐了。但把他们当翻译用,不是别扭麽。”

“那就让他这几天都跟着我们?”

“这个主意不错,你去安排吧。”

老首长下的任务我得上啊!但也和他说了,“会上我还得给导师做些助手的工作,也得校务部首长能够理解。”

但我对老首长说的助手工作,指的是给朱少将提包拿材料,简单说就是跟班的。可是没想到,在我的导师发言时,大会指定由我来做现场同声翻译。

以前我以为应该温同学去做,她是战略部的No.1嘛!但她被部长叫去作同声翻译,所以这个任务就光荣地交给了我,而且还是因为我对导师的语言熟悉、论文熟悉,如果导师临时发挥,有超出论文的观点和议论我能及时现场把握。用临时请的外交部的“同传”不见得一下理解其中的军事术语。而且导师在发言前也和我交代了这两天他的一些想要补充的观点,让我及时进行了准备。想必导师已经有所考虑,我却预感慢了。

领受任务后,我可是好好准备了一番,基本把导师的论文快背下来了。那天在导师发言时,我仍是西装上场,心理有那么点觉得这件衣服能对我作interpreter有助力。

在导师发表讲演时,我用颇具牛津音的英语在旁同步翻译。由于对导师论文理解、记忆滚瓜烂熟,在会场上当听到导师讲到即有内容,我能流畅地跟随讲出。在发言中,导师进行临场发挥,讲到很多论文上没有的内容,我也能敏锐地分辨出,再根据事先准备加以翻译。

可是,因为同步翻译没有时间可拖延,翻译跟得很紧,让导师也有比较兴奋的时候,是他读了听了外军军校校长或代表的发言,对他们在讲演中传递出的新观点,做了导师自己的解读,直接反映在他的演讲中,对此次会议的议题有他进一步的理解,形成许多新的内容。

听到那些新的内容和观点,我心里发苦地说:“导师对我可真信任!”然而那得有多大压力呀,翻译时紧张地汗透衬衣,明显语速减慢,可大脑却在高速运转,努力把新的观点和评述正确翻译出。

与会者也敏锐发现讲演者脱开讲稿发挥了,而这才是他们更感兴趣的内容,很多人都甩开了手上的论文稿,专心地听我翻译。压力山大啊!

幸好有人为我保驾,大学为我们这些见习翻译,安排了外请的同传坐镇,那个同传也在我的身边,紧张的我完全忘掉她的存在,很多地方未能与她商量一下再翻译。我绝不是故意地让她未有出声机会,真的顾不上了。而她见我专心翻译,紧张得出了很多汗,好心地在不影响我工作的时候帮我擦汗,还写下关键的单词助我。女性的气息,给我未曾感受到的安定,会后我对她表示了真诚的感谢,赞美地对她说:“之所以敢于现场大胆翻译,就是因为有你在身边让紧张之后的我变得超安定了。”

这位张东妍同传还是联合国译员班毕业的,可谓科班出身,约30岁,正是同传最为巅峰的年龄。惺惺相惜,她给我传授了很多现场同传的技巧,我们成为朋友,在读研期间互有来往,是我难得的知识分子异性朋友。

国防大学派出的教研人员与参会同行们就“走进21世纪的东盟”、“信息时代高级指挥人才的培养”、“作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国防院校间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措施”等几个议题也分别进行了专题发言和讨论。大家切磋交流,各种说法都有,当然以美俄军官发言最具代表,不知他们说的是不是自己军队确实的认识,但都各自成理,可以从中受益,总之是能够启发我的。

我相当重视外军代表所认为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未来的高级指挥人才必须有更广阔的视野,能够掌握信息化的指挥手段,以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应对信息化对作战样式带来的改变和挑战。那些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他们的代表亦强调了在军事领域迎来重要变革的浪潮下,训练方法和手段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训练模拟系统,已经成为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方式。

对于这些观点,我深为同意,而在国防大学中亦是被看中的,能看到那些教授教师在聆听外军发言时会时不时地点头,我认为他们这种对外军观点的反应表示的是有同感和认可。但一想前段时间在演习中所见,离这些观点和做法有段距离,在部队的建设和训练上还难以体现。这时我心里有些急!

我是从此次会议上带了这样的收获回来的,确实丰富了我对信息化时代到来军队的发展方向、前景的认识。对国防大学刚建校时,那时的校首长的远见卓识更加深为佩服,在我们的军队相当封闭时,他们提出的“国防大学要立志面向世界,走开放式办学之路”是何其有先见!

曾几何时,欣赏香山红叶的游客应该看到写有“军事重地、外国人禁止通行”的中英文字样的石质标牌矗立在通往红山口的必经之路——安河桥头。这让它身后的国防大学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然而,国防大学组建后的办学过程,让这里的中国军人从红山口展望世界,从安河桥走向国外,一批批踏出国门的不仅有教员,更有学员。仅我知道的几年来就有6个班次、300多名学员分别到欧美10个国家的军队院校和部队进行访问与交流。

通过这次军事学术研讨会,我们这个研究生班的同学也在等待这个机会,会后对会上反映出的新的学术观点讨论时,管班长说:“这次我们班的温同学、陈同学在会上做了很多工作,让班里的同学好有感慨,大家都说挺羡慕,所以我建议今后的研究生学习时间,大家都努力学习英语,尽快达到与外国人交流的程度,等研究生院选拔出国留学预备人员时,我们能多有几个进名单。”

我对温同学说:“小温,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心得。”

“我赞同班长说的,搞战略的人一定要走出去。陈同学,你说呢?”

我们互相布置任务。

我对同学们说:“走出去是了解世界,请进来也是了解世界。大家知道第四届国防院校长会议成功召开就是一个标志。我曾翻开过大学外国来访的名录,亦可谓名人云集,有外军的参联会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亲王、军事学院院长、研究所所长等等,国防大学接待几十个国家军队和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数千多人次,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国防大学和日本研究所建立了正式校际关系。这样的关系是国防大学师生走出去的机会,也是人家走进国防大学的通道。所以,肯定有我们的机会,就是希望轮到同学们时,别因准备不足而失去。”

说了那么多,我仍感到意犹未尽,补一句:“就是在开放的方针下,我们有机会了。”说完还挥了下手臂。

那时,军人们对出国感到挺稀罕,是了不得的机会……

不过,我想用外国人对此的评价。

美国记者苏珊·劳伦斯撰文写道:“中国国防大学正在做一件可以载入其军史的事情,近期举办一次中外军官研讨班,在向世界进一步敞开这所大学的校门。”

对!开放的不仅是国防大学,也有中国军人,尤其是我们这一代的年轻军人。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位青年军人走上讲台,用英语讲述某国军事战略。那个讲演者知识广博,分析透彻,而且英语讲得很流畅,各种军事术语运用自如,使在座的外国军人感到十分惊奇。一位巴基斯坦准将悄悄问教员:刚才那位英语极好的军人是谁?教员回答:那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的研究生。

不管这位研究生是谁,他/她代表了中国新一代军官的宽广视野和卓有见地,老一辈军人企望的人民解放军的军官团骨干正在开始由不仅是高学历的还有善外语的军官构建。

通宝推:fuxd200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