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陈赓指挥的东集团才是围歼黄维的决定性力量 -- 忘情

共:💬2 🌺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陈赓指挥的东集团才是围歼黄维的决定性力量

作者:忘情

1948年11月28日,突围无望的黄维兵团,以双堆集为中心,星夜构筑起坚固的环形防御阵地,固守待援。具体部署是:18军守平谷堆、尖谷堆,掩护第12兵团部;14军守张围子、杨四麻子地区,向东防御;第12兵团部驻小马庄,并在双堆集、金庄间构筑临时机场。黄维兵团虽转入防守,但每日仍以1至4个团兵力向外出击,企图夺回失去的阵地。

为围歼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决心将合围部队划分为三个集团。其中,东集团由陈赓统一指挥4纵、9纵、11纵及豫皖苏独立旅。

如今很多文章都强调,是陈士渠率华野3个纵队及特纵一部赶来支援中野后,才最终歼灭了黄维兵团。刘伯承、邓小平也多次在公开感谢华野的帮助,并为加重了华野负担表示歉意。

这种观点原则上没错,但需要指出的是,华野3个纵队及特纵一部,支援的是中野南集团和西集团。这两个集团的中野各部在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受到极大削弱,除6纵有2.1万人外,1、2、3纵队均在1.7万人以下。其中1纵还在涡河阻击黄维兵团战斗中承受了很大伤亡,实力进一步下降。在中野属于后起之秀,但声名远扬的6纵,在阻击黄维兵团突围战斗中也实力大损。故而没有华野兄弟部队帮忙,中野西、南两个集团实难凭自身实力解决当面之敌。

但是,具体到陈赓的东集团,情况就不一样了。除去实力较弱的11纵及豫皖苏独立旅,4纵和9纵在挺进豫西后实力并未受到明显削弱。除留下刘金轩的12旅创建陕南军区外,围歼黄维时4纵仍辖有第10、第11、第13和第22这4个旅,这在中野、华野都是独一份。

淮海战役前,4纵共有39221人。其中,留置在鲁山、宝丰一带的4纵留守处、教导团、参训队、无线电训练队、炮兵训练队,以及野战医院的伤病员,总计8860人。参加淮海战役的,共30361人。因为抽调了一些团队作为地方军区的骨干,4纵所辖的4个旅,除第10旅编3个团外,第11、第13、第22旅各编2个团,共计9个团。除10旅30团及22旅65、66团每个营编4个连(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外,其他各团的营均为5连制(4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人员都较充实。除第22旅65团为1900人外,其余8个团人数均在2000人以上,第10旅28团人数最多,达2800人。以上部队总计装备步马枪9500余支,重机枪116挺,迫炮60门,山炮16门,野炮2门,战防炮7门。

9纵虽组建较晚,但进步神速。该纵队除将第25旅留置豫西创建根据地外,此时尚辖第26、27旅,每旅3个团,总计6个步兵团。该纵队兵力超过2万人,人员装备都较充实。全纵队共有山炮4门,化学迫击炮2门。每个团有6至10门迫击炮,每营有6挺重机枪。毫不夸张地说,陈赓的东集团,是中野围歼黄维兵团的主力。

很多人喜欢引用一份战前统计资料,证明中野家底薄弱,没有华野相助根本无力黄维兵团:仅陈赓的 4 纵有 2 门野炮;全军仅有43门山炮,炮弹 200 余发;步兵炮4 门,炮弹只有 10 多发;化学迫击炮 8 门,炮弹才 45 发;迫击炮207 门,但炮弹只有 300 多发,平均每门炮只能听一响;步枪、轻重机枪倒是不少,可子弹不足 1 个基数。

和刘邓大军过黄泛区时,被迫丢弃火炮相比,陈谢集团挺进豫西、陕南后缴获颇丰。据统计,该集团在灵陕战役中缴获12门野炮、4门榴弹炮;在平汉线战役中缴获了12门榴弹炮;在洛阳战役中缴获3门榴弹炮、3门野炮;淮海战役前缴获了2门野炮。不过,由于当时陈谢集团在新区机动作战,携行野炮、榴弹炮多有不便。因此,灵陕战役中缴获的野炮和榴弹炮,以及4纵炮兵团一部于1948年3月合编成晋冀鲁豫军区炮兵旅,调归在山西作战的徐向前部指挥。在平汉线战役和洛阳战役中缴获的野炮和榴弹炮,4纵都转交给华野,换回了6门便于机动的战防炮。4纵只留用了淮海战役前缴获的2门野炮。

不过,部队武器装备,尤其是弹药,在战斗过程中不断消耗,也不断得到补充,因而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上述统计资料只能反映战前中野某个时段的装备情况,但却不能与围歼黄维兵团时的情况划等号。在中野加入淮海战场前的10月22日,曾一举解放了中原名城郑州,歼敌第40军146师、99军268师等部万余人,缴获了国民党军囤在郑州城内来不及带走的大批弹药。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11月16日,中野3纵和9纵一部攻克国民党军后勤补给基地宿县,歼敌万余人,缴获了囤积于此的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毫无疑问,在郑州和宿县所获弹药必然源源补给围歼黄维兵团的中原各纵队。此外,从华北源源运来的弹药数量其实远在大连建新公司跨海转运来的弹药之上。

根据战后统计,在围歼黄维兵团的过程中,上级共计给4纵补充了32500发炮弹,拨付给9纵炮弹也有1万多发。当然,这些炮弹中, 82迫击炮弹和掷弹筒弹占绝大多数。为进一步增强攻坚火力,陈赓的东集团还大量使用了俗称“没良心炮”的飞雷筒。关于这种武器究竟是哪个部队发明的,一直以来说法不一。但早在挺进豫西时,4纵11旅工兵连连长聂佩璋就试制成功了飞雷筒。1948年3月攻打洛阳时,4纵便已使用了大量飞雷筒攻坚。战斗开始前,陈赓还曾现场观摩、指导部队使用飞雷筒。这种武器虽说有种种弱点,但近距离集火射击时威力及震慑力极大。到1948年7月,4纵所属各纵队不仅都掌握了飞雷筒的制作与使用要领,而且还掌握了用迫击炮送炸药包的技术。(全国解放后,我国军工部门曾据此研发出制式的迫榴弹)需要指出的是,飞雷筒并非制式武器,其与迫击炮抛射的炸药包均由各部队自行捆扎。炸药的消耗是不计入炮弹消耗统计的,因此后勤部门统计的中野歼灭黄维兵团物资消耗清单,并不能全面反映部队攻坚火力。

陈赓的东集团总指挥任命,是11月28日下达的。他同时也接到了刘、邓首长要求东集团于29日黄昏发起攻击的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的着眼点,是希望东集团攻占敌第14军和第10军部分阵地,控制其空投场、空降场,从东面威胁双堆集,以分敌势。不过,陈赓从前几天运动攻坚战果小、伤亡大的实际出发,认为进攻条件还不成熟,便向野司反映,要求将攻击时间推迟到30日黄昏,以便部队完成近迫作业。刘伯承很快便回复:“你们在前面了解情况,就按你的意见办。”

关于近迫作业,陈赓总结过去几年打中街村、曲沃、运城的经验,对部队的指示很具体:“晚上,部队轻装,拉成一条散兵线单个跃进,同时分段作业。每个战士先作单人掩体,然后再向两头挖,最后连成交通沟。将几条交通沟连通,在前沿突出地段要给投弹手做好工事,构筑各种火器发射阵地。阵地做好后,前面不要摆很多部队,但要摆几个投弹组。为防止敌人反扑,我们的火力阵地要掩护部队近迫作业,保护冲锋出发阵地不被敌占领,同时也要防止屯兵过多遭敌炮火杀伤。火力阵地一定要近可能逼近敌前沿,要放在敌前沿阵地40米外。要将部队各种火器都组织好。我们阵地上用火器的人数应超过冲锋的人数。”

满足于坐在司令部发指示,那不是陈赓的风格。在28至30号这三天时间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各旅前沿阵地转悠,发现并及时纠正了一些部队进攻出发阵地设置得过远的问题。可即便是这样,待到30日黄昏发起全线进攻时,东集团仍然进展缓慢,仅攻占了小张庄和小杨庄,而自身伤亡却较大。

陈赓立即叫停进攻,深入部队并亲自审俘,了解到敌人不仅工事坚固,火力阵地组织严密,而且守备兵力多。李围子、沈庄各有1个师部率2个团防守。杨围子甚至是1个军部率3个团及特种兵防守。兵力最少的据点守敌都有1个团。相形之下,我军各项攻击准备仍然不够充分,而且“五个手指头按跳蚤”,没能集中优势兵力。

不过,和西集团、南集团相比,东集团已经算战果大的了。汇总各方情况后,刘伯承专程给陈赓打电话:“战术问题是根据战场具体情况决定的。你的意见是对的,从现在开始,西集团、南集团也要搞近迫作业,要推广你们的经验。12月5日再全线发起攻击。”面对表扬,陈赓却在一个劲地检讨东集团此轮进攻中暴露的问题,并表示:“我们一次攻几个村,火力不足。以后每天攻一个村子,保证每攻必克。”

由于赶来支援中野的华野3个纵队需要准备时间,因此总攻实际上是12月6日17时才开始的。陈赓的东集团也得到了华野特纵1个榴弹炮连、共计4门榴弹炮的加强。陈赓亲自和该炮连连长通话,感谢和鼓励之余,要求该连在火力准备时以4门火炮齐射,予敌精神上的震憾。他还要求东集团集中所有的山炮、野炮、迫击炮支援攻击李围子据点时,要等华野榴弹炮连射击完毕后再开火,不能让掩护火力中断。

由于将力量都集中到一个点上,6日晚攻打李围子的战斗进展顺利,部队发起冲锋后半小时就全部解决战斗,以伤亡10人的代价歼敌1个师部和2个团。

12月7日晚,东集团集中炮火,支援9纵26旅及第11纵队对张围子发起进攻。守敌是第10军第75师223团。该团来自18军,战斗力很强,是黄维兵团的主力团,且在解放战争中未受重大打击。该团利用张围子周边有利地形,从11月27日至12月7日,连续构筑了12天工事,阵地异常坚固。可即便如此,在12月8日拂晓前,223团也业已不复存在了。

12月8日17时,4纵又集中火力,攻击此前曾两次进攻未果的沈庄。19时前就全部解决战斗,歼敌14军85师师部及2个团。

下一步,陈赓将攻击矛头指向敌14军军部所在的杨围子。该地是双堆集东面屏障及空投场、空降场的东面据点,一旦攻下来,将动摇黄维兵团的根本。可以预料,守敌必将顽抗到底。为更有把握,陈赓特意让东集团于9日休战一天,作好充足准备,10日由4纵、9纵分别攻取杨围子外围阵地,11日发起对杨围子的总攻。

10日晚对杨围子外围阵地的攻击,进展得很顺利。战士们连夜开展近迫作业,为11日的总攻作准备。11日9时,敌14军军长熊授春预感到末日即将来临,率出动千余兵力,在8辆坦克掩护下,向杨围子西南我13旅38团1个营的阵地发起反扑,战斗甚为激烈,双方反复争夺直至午后。

不过,国民党军回光返照般的反扑,并不能挽救其覆灭的命运。11日17时,东集团开始对杨围子施行火力准备,至19时全部战斗,全歼敌14军军部及3个团。至此,黄维兵团的14军悉数被东集团消灭干净了。

在攻打杨围子的同时,没有领到攻击任务的部队也没闲着,他们针对下一步攻击目标杨文学、杨老五、杨子全、杨四麻子等搞近迫作业。12月13日,9纵攻克杨老五、三棵树、杨子全等地,歼敌近1个团。不过,4纵在进攻杨文学时,因敌大量施放毒气而受挫。12月15日,4纵再次发起对杨文学的攻击。17时开始炮火准备,19时前即结束战斗,歼敌3个团、1个工兵营及1个督战队。同一天,9纵司令员秦基伟指挥9纵及11纵一部,攻占了杨四麻子,歼敌1个团,并开始作攻击双堆集的准备。

实际上,杨文学被4纵攻克后,黄维见大势已去,便扔下部队,和胡琏分别钻进坦克里逃跑。只不过,他没有胡琏运气好,所乘坦克中途抛锚,黄维由此得以转进功德林,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他的永动机去了。

发现黄维兵团已经崩溃后,陈赓令9纵和4纵22旅立即向双堆集发起进攻,并将包括直属队在内的各单位发动起来,组成拦截敌溃兵的道道防线,但却严令各部队不准到兄弟纵队防区去抢占战果。15日24时,黄维兵团全部覆灭。9纵攻占黄维兵团部,共计缴获榴弹炮、野炮、山炮50门。

我军发起总攻前,黄维兵团除廖运周率110师2个团起义外,尚有1个兵团部、4个军部,11个师部和31个整团及1个快速纵队。其中,在攻坚战斗中被歼灭18个团,其余13个团是在其突围逃跑过程中被歼的。纵观中野对黄维兵团的阻击、包围和攻坚过程,4纵不仅全程参与,而且与黄维兵团除85军外的10军、14军和18军的10师、11师、18师、75师、85师、114师、118师都对战过。在最后的攻坚阶段,陈赓指挥东集团,采用“近迫作业,各个击破,逐点攻击”的战法,共计歼灭黄维兵团1个兵团部、1个军部、3个师部、13个整团,占黄维兵团实力的五分之二,而且都是靠在硬碰硬的攻坚取得的战果,占全军攻坚阶段战果的72.2%。

打围歼仗也有“啃骨头”和“吃肉”之别。面对面、硬碰硬打垮、歼灭敌人,毙伤敌数量远大于俘获,而且自身伤亡大,缴获少,这是典型的“啃骨头”。而歼灭敌主要作战力量后,敌军作战意志为之崩溃的逃散、溃败过程中歼敌,往往是毙伤少,俘获多,而自身付出的代价极少,这就是“吃肉”。但如果没有前期“啃骨头”的过程,恐怕也就没有“吃肉”的机会。

黄维兵团残部最后崩盘时,其东北方向,杜聿明集团已被围在陈官庄。黄维兵团的残兵,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往解放军重兵云集的这个方向溃逃。黄维兵团的东南方向,尚有掌握在国民党手中的蚌埠,还有李延年、刘汝明这2个兵团。虽然华野也派出了打援部队盯住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但毕竟兵力要薄弱得多,战场上的空隙也多。黄维兵团的西面和西南方向,我军力量更是薄弱,基本只有些民兵、游击队。因此黄维带头逃跑后,该兵团残兵败将多向东南、南和西南方向突围,而陈赓又明令禁止属下越界到兄弟部队作战地域抢战果。所以,战后统计出来的各纵队歼敌总数,并不能全面反映该部队在此战中的实际贡献,而歼敌总数中毙伤敌比例,却很能说明战事激烈程度。

根据1949年1月8日总前委公布的统计数据,黄维兵团共被歼灭101992人。其中,除去第110师少将师长廖运周率师部及2个整团共计5500人起义,第23师少将师长黄子华率师部及2个团残部3293人投降外,共计毙伤敌46500人,俘敌46699人。如果除去主动起义的5500人,那么黄维兵团被歼灭的96492人中,毙伤数所占比重为48.2%。而战后4纵统计的战果,却是总计歼敌16874人,其中毙伤敌11200人,俘敌5674人。其毙伤数占比为66.4%,较平均比例高出18.2个百分点。而同属东集团的9纵共歼敌8500人,其毙伤比与4纵相仿。因此这两个纵队总歼敌数虽只占黄维兵团被歼数(不含起义人数)的26.3%,但实际上他们才是贡献最大的。

更何况,此前阻击黄维兵团东进的战斗中,4纵在南坪集硬顶了三天三夜,不仅予敌大量杀伤,而且最终迫使黄维兵团放弃攻占宿县打算,调转了前进方向,为围歼黄维兵团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阻击、合围和攻坚黄维兵团的日日夜夜里,4纵伤亡9000余人,9纵也伤亡了6000余人。不过,由于我军实行了“即俘即补,即补即战”政策,并号召广大指战员“轻伤不下火线”,因此战后4纵、9纵实力不降反升。其中,不含后方留守人员,4纵参战人员从30361升至33626人,马匹从3375匹升至3694匹。部队中的掷弹筒悉数淘汰。各团属迫击炮连有5至9门迫击炮。各营属机炮连一般配重机枪6挺,60炮6门,个别配迫炮2门(如13旅)。各步兵连一般配轻机枪5挺,少数配4挺或6挺,60炮1至2门不等。这也是4纵在不久之后进一步补充解放战士后,能改编成2个军的缘由所在。

综上所述,在围歼黄维兵团的过程中,陈赓率领的东集团战斗持续过程之长,战斗之艰苦激烈、战果之大,均在并肩作战的中野、华野各兄弟纵队之上。他们才是围歼黄维兵团的决定性力量。

通宝推:北纬42度,小书童,大山猫,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