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京津准备了六十年的大洪水来了 -- 北纬42度

共:💬851 🌺8760 🌵4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请兄台继续讲解“火箭”

西西河里真正关注学习、尤其是专业文章的河友才是大多数,绝不会将宝贵的时间拿来扯无聊的淡。

我老婆的工作,本身与DRG相关(医疗/医药/定价/保险等研究,具体工作性质此处略去),上周刚去意大利参加某行业医生年会。所以关于DRG本身的问题,我就不劳兄台大驾,节省兄台些许时间。

关于国内DRG,我非常想请教兄台两个具体问题:一个是医药,一个是医改。

1、DRG在国内的推行,是否会更多的限制某些特效药尤其是新药/进口药?或者说让亟需某种集采范围外药物的患者,很难包括在医保范围内?

我这个问题的来源,是老婆5月回国为老人办完后事后,特意设宴感谢过去三年(疫情期间)老人的管床医生。该医生去年曾来美国某著名医院进修,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所以彼此很多话,可以比较放开的说。

据这位医生说:现在国内对某些肿瘤患者的用药,在政府集采范围的常规药品无效后(比如产生抗药性之后),对集采范围之外的效果比较好的进口药,医生很难给患者开药。

请问:国内DRG的设计,对此种情况有无特殊安排?

2、DRG是否考虑过如何打破国内不少年轻基层医生的“躺平”现状?

还是源于这位医生的感慨。他算是“熬出来的人”了,80后,国内名校毕业,在本省数一数二的医院,有房有家,出国进过修,也算是“专家”,导师是科室主任(而且是手术复杂度最高的那个科,所以医院院长多出自该科)。

饶是如此,这位医生包括比他年长资深的很多老医生经常感慨:“现在的年轻医生‘躺平’的很多,不愿意在业务上像我们年轻时那样对自己有要求、肯钻研。他们接班后,将来病人怎么办?”

当劝导这些年轻医生时,他们大多数并不讳言:“我们这一代反正再怎么拼搏,也赶不上你们这些前辈有奔头”。说白了,大城市里生活,仅一个房价,造成的的年轻人躺平现象,也蔓延到医院,甚至是非常好的医院。

国内很多朋友也提及:基层医护的收入,其实并不高;这也是造成很多优秀的年轻、基层医护流向私立医院的原因之一。

我很想请教:国内DRG的实施,具体能如何提高基层尤其是年轻医护的收入?

非常感谢兄台的时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