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宿命难逃,命运玩笑 -- xx28

共:💬830 🌺2764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689章 急堵缺口

到1月上旬,车臣南部的各色武装退路被俄军切断,俄空军使用重达500公斤的航空炸弹对该地区的敌对兵力展开猛烈轰炸,使其无法抵挡,损失极大,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12日早上,连连失利的车臣武装决定跳出俄军包围圈,一路直奔共青团村,企图从那里摆脱俄军的重兵围困,化整为零渗透,潜出南部山地,绕道向西,突围至格鲁吉亚。

俄南部司令部命令该地区的部队与兵力立即向共青团村南方的几个高地挺进,阻击溃逃叛军。而那个地区的俄军此时兵力甚小,“小军”却在该方向上,遂被调到参与了这次封锁战,未料想这是进入一次激烈而残酷的苦战之先兆。

敌军起初试图强行突击乌鲁斯山东部5公里处的山口,但在俄军周密的部署和密集的封锁火力打击下,迫使遭受巨大损失的敌对武装最终放弃了对该阵地的突击。

受挫后的敌突围兵力在侦察了附近的地形后,又选择了马科赫特山区附近一条200米宽的峡谷作为突破路线,峡谷边的一块高地可以俯瞰整个山谷,这就是艾玛高地。几乎同时,俄军指挥官也意识到了这块高地此刻的决定意义。

俄军直升机曾对这个地域的目标进行了空中侦察,但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根本不找到适合机降的空地,一时难以投下成规模的兵力兵器,只得命令离这个地域最近的俄军前去占领艾玛高地。

阿列克谢中校所率领的兵力恰恰离艾玛高地最近,俄军指挥部急电该营长,指令他率手上的兵力急赴艾玛高地,堵住叛军突围的口子,尽管他所指挥的兵力在这里还立足未稳。

这个命令决定了“小军”成为堵住车臣叛军突围兵力的一部分,我们这支轻步兵分队,善打特战的分队,加入到由这个营长指挥的加强连,被投入到正规阻击战里。

“小军”布防在离艾玛高地较近的地域,偶然地加入到这一次极为困难并演化至残酷的战斗,并不是俄军故意为之。

1月13日接晚到命令时,我研判了战场,发现所面临的作战极为棘手,我与指导员和临时党支部的成员开了一个极短小会,决定“小军”留下队部史凯峰、伊若良两个军官和数名执勤队员、伤员留守;按照俄军指挥部的命令作为加强兵力,主力尽出,毫不犹豫地打好这一仗。

我对他们说了一句:“泰山崩前不变色!”

支委齐答:“两军相逢勇者胜!”

或许小军官兵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之兮不复还的毅然决然!

俄军混编群由一个整连、一个侦察排和一个辎重队构成;“小军”亦由六个俄军战斗军官引导,并加强了俄军一个火力班(有2挺PKM机枪,配百发弹盒;1具榴弹发射器)。

出发的当晚,天气骤变,暴风雪席卷了这一地区,一些地方的积雪甚至深达半米,接着又是大雾迷漫。这意味着即便徒步前往预定高地,也要面临巨大的困难。但军情如火急,时不我待。

妹的,是不是又是一次类姥爷当年长津湖式的作战啊!志愿军“冰雕连”的形象在我的眼前升起,我就此与高指导员交换了认识,希望他以“志愿军的精神”教育部队。大战前思想政治工作得有。

留给特遣队的准备时间太短了,可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和满是积雪的道路,估计到位后辎重很难送到战地,我对身边队员们说:“情况虽然危急,但我们仍要做好一切准备!”带头多带一支折叠枪把的AN-94及250发子弹,还有数颗反步兵地雷;并多带了些水、巧克力、高糖食物。我已经预计到战斗会很艰苦,嘱咐身边的占力除带上AS微声狙击步枪再多带些子弹和地雷,就连谢尔盖中尉也多带了400发子弹及8颗地雷,他真是好身板。

我要求梁铭照顾好指导员,多为老高背些东西,让他能够较容易地行军。高霑哉是队里年纪最大的干部之一,曾在特战大队干过,但数年的院校生活,让他的体力大不如在战斗部队时强壮。翻译贺萍也是要照顾的难点,虽然年轻身体强壮,毕竟不是战斗员,只是特遣队人太少,不得不把他带上。参谋罗勇军看到我和老高为难的样子,主动与贺萍结成搭子。为使贺萍行军能跟上队,特意没让罗参谋带长武器,就带一支微冲参加战斗。

工兵们舍弃了武器,只带地雷和用于构筑工事的爆破器材上战场。使用地雷作为防御区屏护,是我提出来的,其他军官亦表赞同。军医二人也没带武器,带的是为伤员准备的保温棚袋,尽量能让伤员在严寒中保住性命。

我没有要求各战斗班的人员多带物资增加负重,就按规定携带的弹药和补充行军、战斗,不能还没到战地,就把体力耗光。只有老A三人有自己的主意,看见工兵携带地雷,他们每人也要求携带8颗并多带了食物和水;还有那个巴图,独自携带了足有31公斤重的AGS-17榴弹发射器,出发时就把VOG-30榴弹装满,负重达到49公斤,只为能再多带一个弹链盒(30发装弹)。见此我不让他携带其它武器了。

我们队干部尽最大努力,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

凌晨,我率领“小军”主力总计57名官兵组成的阻击队,跟着俄军混编群开始徒步向艾玛高地挺进。战士们携带着枪械弹药、榴弹发射器、电台、战斗装具,包括帐篷和取暖用的火炉(山区的严冬之夜没有火炉很难生存),大负重的状态下在崎岖的山路上顽强行军,体力耗费犹如强行军般。

原来预计在此种恶劣条件下,“小军”的队伍会拉开2~3公里长,每小时行进将不超过2公里,但是俄军军人很强壮,他们仅用7个小时便在深雪中急行15公里山路赶到了高地。当然中国军人亦不能拉下,队员们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黑暗中大部分人都跟上了队伍。我留了罗勇军参谋担任收容者,将掉队的数人最后带到战地。

说实在的,俄军军人身高比中国军人要高,他们趟雪会比我们省力;而我们在俄军后面走,走在被俄军士兵趟开雪的通道中,又省了不少力。跟着俄军走,我们也省了辨别方向道路的功夫,只要埋头走就行。呵呵,有些占便宜哟!

天微微亮的时候,俄军混编群经过强行军赶到了指定的高地,与已空降在那里的小股俄军会合,随后“小军”也到达高地下方,俄军送来一些空降的弹药和补给品。得到了补充,当时我很赞赏,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俄军做的好啊!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在这条200多米长的防线上,我们将要和俄军与1500多名匪徒展开殊死搏斗,战斗会持续很长时间,而这些补给是太少了。

俄军混编群派出兵力占据了艾玛高地,指挥所也设在那里。在“小军”收拢了全体人员后,混编群指挥官阿列克谢中校,命令我带“小军”和加强人员延伸到高地的侧翼,在该地坚守。

此时,在静谧的密林中突围的敌军正兵分两路,向高地进发。向前推进的车臣武装在前方部署了一支30人的侦察队,后面紧跟着50名士兵负责掩护,兵分两路的突围军队其先头人员进展很快。

同时,刚出动的俄军混编群侦察排先敌发现对手,大股敌军正匆匆而来。但侦察兵们并没有主动开火,随行的火力校正军官立即通过无线电向支援火力群通报了对手的位置。顷刻间担负火力支援的炮兵营火炮开始“发言”,几次密集的齐射就将所发现的敌先头兵力大部歼灭。

炮兵火力对突围敌军的打击,昭示了阻击战斗打响。

“小军”作为混编群的侧翼,尚未到位,我赶紧带着自己的人员往侧翼指定阵地赶,企图控制那块地区。就在这时,俄军联络官阿列克谢伊少校接到营长的电令,命令“小军”就地防守,屏护高地侧翼。

已疲惫不堪的“小军”队员们还没来得及休整,便投入进战斗,无可选择地面对了极其严酷的考验,甚至要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更严酷的是,如此打仗将使我无法控制“小军”队员的伤亡。

但这个命令让特遣队的境况有了缓和,冲向原指定阵地,虽然地形有利,但势必要强行组织战斗,暴露自己;在现地组织防守,能最大限度隐蔽部队不暴露在叛军之前,会有战斗发起的突然性。我认为俄军营长的战术素养是高的。

“小军”停下后,俄军机枪班的布置就由带队的联络官阿列克谢伊少校负责布置在他认为合适的阵地上,起到支撑火力的作用。阿列克谢伊少校也把自己的指挥位置放在了机枪班阵地边,和上级联系的无线电话也在他的身边,由俄军通信兵携带。

我则继续悄悄探查所控制的地域地形,找出最合适的阵地布置方案。副队长卢云和3、4班班长任旭林、王建民都随我,边看边讨论,直到四人认可了阵地的具体部署和作战计划安排,才分头去执行。

进犯的敌对武装被俄军凶猛的炮火砸了下去,至上午许久不能恢复进攻,让我们有了喘息之机。为避免暴露自己,我们是吃冷的食物补充能量。这让我想起前一年10月份吃的美军野战口粮,有自加温的化学物质,也为真正需要时没有而遗憾。

我让高指导员带贺萍守在一处隐秘的进山谷的小道口,以防叛军从此处摸上来。而且这里非常容易隐蔽,不易被炮火击中。老高是特战老油子,知道我是为他找一个保命的位置,也没和我客气,就守在那里,当成是“小军”的指挥所。我把自己的AN-94突击步枪和所有的子弹留给老高,也把两个技侦军官交他指挥,都是很机警的家伙,手上的本事也不错,郑冠海组长还有一支微冲壮胆。

但我把梁铭叫到身边,让他参加我的战斗小组。我、占力、梁铭、于书明和谢尔盖组成了一个机动战斗小组。

不幸的是上午11时刚过意想不到的爆炸发生了,一只山中的野兽无意中触发了埋设在“小军”阵地边的警戒地雷,让敌人发现了特遣队守卫阵地的位置,随后派出兵力以战斗的姿态向这边侦察及攻击前进。

凶敌来了,而“小军”投入战斗再也无法达到突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