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京津准备了六十年的大洪水来了 -- 北纬42度

共:💬851 🌺8760 🌵4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感谢桃花兄这篇长帖回复。

没想到一点个人随想竟引出立场不同的桃花兄少见的长帖回复,华华顿觉受宠若惊,在不能宝推的情况下只能送花一朵以表谢意。桃花兄既如此认真直率,华华也不能草率回复而应以同样态度报之。

看到楼下的 @燕之云 河友提到的那些事情,是的,的确发生过,这一点无需否认,也不用玩岁月史书美化或丑化任何一个时代。而且我下面会列出更多事情来,因为我认为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孤立看待:

1.

98抗洪除了上下一心还扭转了当时pla的形象,在八九十年代军队的形象本来不算好,另外长者也强化了对部队的掌控力。

九八抗洪因为有了1991年的经验处理的更加好,1998年抗洪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继入朝作战之后军队在国内的最大调动,经过这次抗洪之后不少群众都说“军队还是那个军队”,就连当时都有左派对“中修”重新出现了期待。对江长者来说,他的军中的权威也得以树立起来,“第三代领导核心”的地位也开始坐稳。

2.

08年稍微有点印象,年初有雪灾后来奥运火炬传递中受到西方的侮辱等等事情,又遇上百年一遇的大震,确实激发起了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一定程度上为当时激烈的政治体制改革呼声下的政权续了命。

这一点赞同桃花兄所说。同时,还可以再加点背景:2008年刘晓波还提出了“零捌宪章”,“中帝论”之说进入庙堂高层视线。

3.

只有少数知识精英占据和依靠《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平台,和自媒体时代的传播速度和缺少规范无法相提并论。

桃花兄这句话我不是很认同,胡中宗时代能上互联网的人数并没有“新时代”多,纸媒还是有很多人看的,不然2013年初的“南周献词”事件也不会引起那么多人关注,当时还有人把这件事和平西王逆案强行连在一起(平西王被免职的第二天内地网络管控一度出现了几个小时的松动,六4事件都可以在内地网络上搜出来),说是“风声收紧”的标志。像“南方系”纸媒在江胡时代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很多人就是不看当地日报也要订阅《南方周末》。😂

4.

但问题是,这种公信力和声望为什么在后来出现了波动,如果不用急转直下这么严重的词。就是在差不多10年左右微博等社交媒体出现,公知兴起后,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很大损害,固然有公知或者其他敌对势力造谣攻击体制,但当时贪腐横行,公平问题严重也是事实,光我有印象的就有啥躲猫猫、俯卧撑之类的,”和谐“这个词也是那时候出现的吧。

这一点我更不予苟同,因为我认为桃花兄把因果顺序颠倒了。“就是在差不多10年左右微博等社交媒体出现,公知兴起后,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很大损害”,应该是政府公信力下降才引起的“公知”潮。正如桃花兄所说的“躲猫猫、俯卧撑”,其实远不止这些,还有“刷牙死”、“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之类的事情,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的,跟“公知”带节奏没有关系,并不是因为“公知”带节奏才有了这些事情而是因为发生了这些事情“公知”才带节奏的。“公知”一带节奏就有那么多人相信这是为什么?

5.

以至于华华所说的声望顶峰民心到10年后并未持续多久,不然华华欣赏的平西王又何以获得那么多的支持。

桃花兄又一次把关系搞错了。第一,我说的是“胡中宗的声望也可以说达到了顶峰,这是他最得民心的时刻”,言外之意就是后面他的声望开始下降了,尤其是在新疆七五事件之后;以及他得到的民心也在减少,尤其是重庆事件之后,是他对任内大事的处理导致他的声望、民心下降、减少的,而不是“公知”、“敌对势力”这些存在导致的。“君以此兴,必以此亡”。第二,我对平西王个人是不存在欣赏之意的,我只是才阶级性的角度来点评他的言行,对以他为代表的保救派(尤其是红色保救派)的一些努力保持理解的尊重和基本的敬意而已,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尽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第三,平西王“能获得那么多的支持”和胡中宗的声望、民心没有逻辑关系,是他把政绩做到了重庆人民的心上。现在都说“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这就是“正确的政绩观”。自古就有人说百姓“畏威而不怀德”,其实我认为应该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不过他最终的收场也很符合历史的走向,对他个人倒也不冤。

6.

再回到这次洪灾上来,

我之前也没说他一定要去,只是说这种报道方式有问题,这是我的原话:

其实他是否去现场不是要紧的事情,别说“领袖”了,就是一般领导的权威也不是依靠抗灾就可以一次性建立起来的,而且去了也可能会像蔡英文被台湾人民骂成“作秀”一样,我记得胡中宗当年也被骂过。

作为“人民领袖”,作秀可以、不去可以,言行不一可以、表里不一也可以,但最起码得做到前后一致,“用今天的自己来公开否定明天的自己”还大肆报道是不是很不合适?

我已经说了“他是否去现场不是要紧的事情”,我又不是公方彬只会盯着这点事情说来说去,说白了受灾群众并不会关心他去不去,只会关心自己在受灾中的遭遇以及是否得到了妥善安置和灾后补偿;其他群众除了关心上述问题也只会关心“护城河”是否是真的、涿州人民是否真的替北京和雄安新区挡灾了和政府在救灾中的表现以及各界善款的是否都使用到了受灾群众身上。只要这些能够做到位他就算一直“龙驭深宫”我相信即使是我这样的您认为的“左派”都不会有任何意见(毕竟左派的落点在于人民),但前提是这些都得做到位。

7.

不会避讳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

这也是我之前说的能和您做基本交流的原因之一。

8.

但如果没有很强立场能相对理性分析看待的话,一方面很多问题是过去的发展方式积累下的,账不能全算在他头上(强调:并没有新官不理旧账的意思),他显然比我们这些键政的更清楚这些问题并努力改善,我也不敢说就一定能解决。

既然您提到了“明眼人”,那我也做一次“明眼人”吧。自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并不都是他所造成的,而是在邓天尊时期就埋下祸根的,只是全部把锅都推给几位前任也并不合适。

如果把这个党比做一个人的话,经过各种疾病多年的侵扰,这个人已经是病重体虚了。对这样一个病人,有过两种方法,一种是胡中宗式的“慢慢调养,静待痊愈”,另一种是平西王式的“非猛药不能治沉疴”。第一种方法可以延缓这个病人死亡的到来也能让病人感到舒服一些、但见效很慢而且一般都是治标不治本,第二种方法会让这个病人的阵痛感加剧,弄不好的话还把医生搭进去到发现五脏大出血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但这是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到底是哪一种更适合这个病人还得结合病人的体质来看,自然不能妄下定论。至于还有没有第三种方法甚至是这个病人是已经无可救药处在等死状态了就不是我这种水平不够的人所能作答的了,只能留给历史来回答了。

9.

另一方面也不需要把舆论上的一些不满和发泄的很多是市侩的看法过于当真,然后得出民心尽失或者权威不稳或者某下某上或者老干部又要有所行动等等啼笑皆非的认识。。。

我可从来没有说过“某下某上或者老干部又要有所行动”这种话,更没有说过带有这种意思的话,桃花兄别把Twitter上那些见识浅薄、无所事事的“中南海听床师”讲的话加到我头上。😥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偶卖糕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