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矿在AI的世界是一文不值的,但高智商的价值更高 -- forger

共:💬12 🌺43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哈哈,您对海外华人人生状态看来是下了功夫了解的

这句话深有同感,反思的话感觉许多海华的心理状态与对海外生活的期待值与这一点可能有很大关系, “内容我一直无法理解, 为什么作为一个技术移民, 如此简单的“学语言, 工作, 打税, 融入”对某些支人来说是刁难和侮辱.”。 简单的说就是越是融入海外生活的阻力大,努力的回报低,对继续融入的回报期待值也随之下降,然后变成了一个正反馈,结果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在海外华人心态的现状。比如一个流传很广的现象,出国了才更爱国,确实存在于海华群体中,但在许多其他移民族裔中并不显著的一个现象。 当然根据个体出国前的状态,与个人的才能财富地位等不同,个体上这个过程区别会很大,但这个总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 我甚至在这个问题上考虑过很久,似乎世界各地的移民在这一点上根据原祖籍地区确实有一定的差别,当然这样去分类比较stereotypical,也许政治不正确了。

但即使只从中国大陆移民去看,偷渡的与北上广的期待值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卖房出国的与访问学者或学术出国的肯定也不同,但奇怪的是这个语言不适应带来的生活不适应社会不适应却是一个不论出身的比价普遍现象,也许真的是东亚语言与欧洲语言的距离太远导致的实际困难,或者文化上的差异带来的语言上的深入熟练掌握的困难也是个可能。

反例当然最直接的就是印度人,这个已经是常识了。这里没有从绝对意义上比较个体或群体上的IQ能力教育文化的意思,只是探讨移民生态心态境遇与语言以及一定程度上文化上之间是否有多大的关系。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反例则是移二代,因为天生没有语言障碍从小学开始就被西方文化“武装到牙齿”,长大后具有很鲜明的不同于移民父母的性格与三观特点,甚至两代之间互相产生隔阂的地步。身为华人移民这类问题也是我长期关注点之一,不过我现在的结论把这一切都归结为是语言障碍,虽然第一代移民的三观与思维习惯可能会一辈子都不能完全改变,但这并不必要也不应该有影响。 神话一样的海华在国外的各种不服不适应,我认为唯一的原因是自身对语言的不重视与不愿努力的结果,而且无数例子我观察到即使作为东亚母语,跨越这个语言障碍也是完全可行的,至少不会比任何其他国家移民的困难更大。所以我现在经常思考的是如何帮助普及与端正海华对付语言挑战的问题,不仅新移民也包括老移民,不止年轻人也包括老年人。 ”学语言, 工作, 打税, 融入“才是人间正道,如果因为任何原因,白道走不通,即使加入黑道,也比吃福利强的多。 一个族裔与文明所代表的价值观,放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终归是落实在每一个具体人身上的所作所为,录多少抖音发多少贴喊破嗓子都不如生活中别人眼中看到的琐事作用大。

通宝推:脊梁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