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两会记事 -- 神仙驴

共:💬2453 🌺15366 🌵4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但凡深入了解一下两国历史都不至于这么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朗今天的“遗世独立”其实也可以被解释为他们宗教气质的一种“预言的自我实现”。时至今日,伊朗政府的很多外交,其实与其说是基于外交逻辑的,倒不如说是基于它的宗教逻辑、甚至什叶派逻辑的,原因就在这里。

双方的这种漫长的对立与战争,再一次断绝一度因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崛起而打通的东西方陆上商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曾自称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而波斯的萨法维王朝则宣称他们继承了萨珊波斯的法统。而非常巧合的是,双方以两河流域为主战场此后延续数百年的反复拉锯,跟公元5-6世纪东罗马与萨珊波斯在同一地区打的战争所起到的效果真就是一样的——兵连祸结导致了商路断绝、私人打劫和盗匪和奉旨打劫的盗匪四处横行。商人们一看这条路走不通了,通商成本太高,于是不得不另寻成本更低的商路。

于是整整一千年以后,人类历史发展的“世界线”再次随着贸易线一起变动,而这一次的变动是更加著名的——欧洲人扬帆出海,绕过中东地区,寻找通往东方的商路,甚至因此意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于是曾经是整个旧大陆的中心的中东地区突然不重要了,它从中心一下子沦落为了盲端,从不可或缺的商业枢纽褪色为了可有可无的不毛之地。中东世界近代的衰落,因此而奠定。

而如果能站在这个角度,重新理解此次沙特与伊朗、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握手,就能看到很多更深层的东西——为什么会在此时?又为什么是由中国来做中保、主导推动?这其实都有门道。

中东近代衰落的最初原因正是地缘破碎导致的东西方贸易线的转移。而其实从十九世纪末德国的“三B(柏林、拜占庭、巴格达)铁路计划”开始,通过铁路“复兴”陆上东西方贸易线的设想就已经出现了。

如果说海洋贸易的逻辑是由一个海权霸主通过掌握制海权“扫平四海”,然后让商船可以低成本自由通行的一锤子买卖。那么,陆上贸易的发展与稳定其实要“拼运气”的多,它必须仰赖沿途各个国家都“不闹妖”和和气气的做生意。

而在这个问题上,中东地区本来是有先天劣势的,自从16世纪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的东西争夺开始后,中东的地缘其实就一直处于破碎的状态,时至今日,伊朗与沙特之间的矛盾,其实依然可以看做这种世仇的延续。

什叶派和逊尼派在这里用着新的概念吵着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的架,在这种争衡中想建一条贸易线,本来是很难的。

相比较而言,更加省心省成本的东西陆上商路路线其实在北面,也就是从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出发,从北面绕过里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直达欧洲。这条商路的优势是沿途只有一个区域强国俄罗斯,途径的其他国家也都处于它的传统势力范围影响之内,只要维护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就能保证商路的畅通。相比破碎的中东,这条线的风险和成本都要小不少的。所以之前什么“中欧班列”之类的走的这条线。

图片

但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改变了一切。

有人说,“俄乌战争长远看对我国最大的影响,就是敲碎了亚欧陆路商贸北线原本还算稳定的地缘,不仅乌俄之间的商路陷入战火、欧洲与俄罗斯割裂加剧、连中亚五国等原本处于俄罗斯影响力辐射范围内的国家也开始发生变化。”按照这个说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继续实现亚欧大陆陆上贸易的复兴,就必须另寻通路,而这个通路只能从中东走。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无论沙特还是伊朗,与中国的利益其实都是一致的。

犹如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个帝国如阿拉伯帝国一般吃到了贸易线转移的红利一样。近代历史上,也没有哪个地区比中东更痛楚的感受过贸易线离开带来的痛苦。所以能看到,虽然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发生后,沙特与伊朗的宗教矛盾似乎不可调和,但双方一直在断交又复交、复交再断交中来回摇摆。原因就是沙伊双方都知道,想复兴他们文明昨日的辉煌,光靠卖石油是没戏的,维持区域稳定,把世界贸易线重新迎回来,才是必由之路。

而现在,俄乌战争的爆发,北方新丝路的遇阻,给了修复这条通路一个难得的时机。贸易线东端的最重要国家中国又愿意从中作保,帮助双方弥合关系,伊朗和沙特此次的复交,确实是恰逢其会。

当然,虽然握了手、复了交,但沙特与伊朗能否带领他们各自的一众小兄弟实现中东和平,这里面还有很多问题。

伊朗(波斯)当年之所以选择什叶派,就是因为什叶派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气质。作为中东地缘中的少数派、弱势一方,伊朗尤其是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之所以还能“支棱起来”,就是因为它保持这样一种与多数派(沙特领导的逊尼派)对抗的危机边缘状态。

如果沙伊之间真的实现了过度和解,双方自由通商、甚至实现一定程度的区域一体化,那么脱离了旧叙事的伊朗会不会因为“假想敌”的消解而出现内部问题,其实是需要考虑的。基于这种顾虑,伊朗可能不会在与沙特和解的道路上走得太远。

而对沙特来说,虽然对伊朗的假想敌叙事需求并不如对方那么迫切,可是伊朗的革命和政治模式是让目前的沙特王室深为戒惧的,四十多年前,伊朗伊斯兰革命所推翻的那个巴列维王朝在很多方面都跟如今统治沙特的伊本沙特王朝有相似之处。若一定要说不同,那可能只有巴列维王朝的现代化改革路走的更远,而又碰上了霍梅尼。所以沙特其实非常担心跟伊朗关系走进之后,对方给自己来一次“输出革命”。

双方上一次闹掰,就是因为2016年也门危机,沙特指责伊朗把手伸到了阿拉伯半岛,而导致双方断交。

所以这两个政体、教派和地缘诉求都不同的国家想达成信任是很难的,在不和不战、断交复交之间不停做布朗运动已是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常态。我国现在借着趋势,将双方往和的方向推了一把,但沙伊两国关系,能否真的突破那个临界点,达成互信……套用一句佛家的话来说,这就得看他们的造化了。

当然,这个工作站在我国的角度来讲,是必须做的。毕竟在亚欧陆上贸易的北线因为俄乌战争已经破碎,在可预见的未来看不到复苏希望的当下。尝试以贸易为杠杆,撬动中东政治地缘的变化,打通亚欧陆上贸易的南线,是势在必行的一个策略。无论多难都要试一试。

公元7世纪,一场战争引发一次贸易线变动,意外导致了伊斯兰世界的崛起。

公元16世纪,另一场战争引发的另一次贸易线变动,又意外导致了这个世界的衰落。

公元21世纪,又一场战争将一个正在成型中的贸易线打碎,这一次,贸易线会再次来到这里,重新贯穿起这片土地,实现它的和平与复兴吗?

这个理论模型很美,但在实践中,我国还应该也需要谨慎尝试、再看一看,验证它是否能走通。

而无论如何,可以看到,俄乌战争,已经让贸易线连同我国的世界线,一起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昨天新闻一出来,一群人特别兴奋,刷到不少自媒体号打鸡血的分析。连什么演义小说里“二虎还需服一龙”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我知道那样写可以让不少人看了感觉特别地过瘾。

但它并不是正经、客观的国际问题分析,看多了只会让人更看不清当今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所以我觉得写文章至少要站在历史角度(都不求能从阶级角度出发了),尽量冷静的分析一下一件事的意义——很重大,但同样任重而道远。

通宝推:witten1,谷口白云,纳米小洞儿,偶卖糕的,道可道,真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