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物价理论与新中国物价不稳定原因分析 -- hwd99

共:💬6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我国历次物价高涨与央行政策影响 -- 补充帖

1、我国历年物价变化与生产增长情况

图1、新中国历年物价上涨率与生产增长率,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实际生产增长率是名义增长率扣除物价上涨率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物价虽然在多数时间里保持了稳定,但也出现过8次物价大涨,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失,如图1所示,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给出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得到的居民消费物价历年上涨率数据与国内生产增长率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共有八次物价上涨幅度超过5%,分别是建国初的1950-1951年,1950年物价上涨率超过100%,1951年仍然达到12.5%。第二次是1961年物价上涨率达到16.1%。第三次是1980年,物价上涨率达到7.5%。第三次是1985年,达到9.3%;还未恢复正常水平,就发生了第五次高涨,1988-1989年,物价上涨率分别达到18.8和18%。第六次持续时间最长,从1992年一直持续到1996年,物价上涨率最高达到24.1%。第七次是2008年,达到5.9%。第八次是2011年达到5.4%。

除建国之初是治理民国政府遗留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之外,其他历次物价高涨,都带来国内生产增长速率的下滑,其中1960年生产下降了43%,下降幅度最大,主要与当时苏联撕毁合同导致的经济困难有关。1980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小,生产增长率接近0,1988年和1989年则分别比上年下滑了7.6%和13.8%。九十年代初连续五年的物价高涨,带来了连续三年产出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达到11.1%。发生在新世纪的最后两次物价上涨,幅度较小,实际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仍然保持增长。

图2 我国历年流通中现金与物价增长率

1978年以前M0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数据汇编》,其他数据来自统计局数据库

图3. 1983-2010年我国逐月物价上涨率与货币同比增速,上图:M1,下图:M0,

P1代表物价,原始数据来自中经网数据库,经李楠计算整理[15]

2、我国物价上涨率与货币增速

图2是新中国历年流通中货币M0增长率与物价上涨速率变化。图3是1983-2010年我国逐月物价上涨率与货币增速,其中货币增速是月度同比增速。从图2和3中可以看出,无论是M0还是M1均在大部分阶段与物价上涨率具有基本一致的变化方式,而且物价上涨率变化滞后于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化,这是因为货币政策传导到整个市场需要时间。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前属于国家负责供应的,逐渐都进入市场,例如,住房、养老、医疗等,要求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远大于上述理论计算式,这是因为市场范围在不断扩大;到新世纪以后,新增加进入市场的部分较少,对货币的需求量也相应下降,对应以前物价上涨率在正常范围的货币供应增速也开始产生较高上涨率了。但是,我国居民倾向于储蓄,也就是存款部分比例增大,带来货币流通速率下降,货币增速仍然大于上述计算式,此外,影响货币的因素很复杂,如准备金率,贷款政策等,导致两者不一致。

从图2和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1960年以来的7次物价大涨,都与央行过量发行货币有关。1960和1961年流通货币增速均在30%左右,加上当时生产受挫,导致1961年物价上涨16%。1979和1980年流通货币增速均接近30%,1980年物价上涨6%。1985年大部分月份的流通现钞增速都超过50%,导致年底同比物价上涨率超过10%。1988年前后几年,几乎每个月的流通现钞同比增速都超过30%,最高接近60%,导致1989年前后同比物价上涨率接近30%。自1991年后,流通现钞同比增速超过20%,最高达到55%,一直持续到95年,导致95年前后物价大涨,同比物价增速最高接近30%。2000年前后虽然货币增长达到20%,物价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化导致市场范围扩大。而2008和2010年年货币增长率仅达到15%,就导致到物价上涨最高接近10%,其原因是该时期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完成。

总的来看,自1979年以来,我国物价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非正常状态,除了6次通货膨胀外,还有1997-2003年,连续7年处于严重通货紧缩,以及2009年持续一年的严重通货紧缩。按照美国和西方的标准,处于正常物价状态的时间很少。其中6次通货膨胀,都是央行严重超发货币引起的。第一次通货紧缩,虽然货币发行量有较大增加,但因为市场化改革导致范围快速增加,需要较多货币,货币发行不足应是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