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应该成立一个 运十 版面,和 新冠 一样。 -- nanimarcusboy

共:💬378 🌺1442 🌵9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西飞上大运是并了陕飞的能力吧。从运20介绍看内涵

1993年,中航工业西飞开始了大型运输机的前期论证,先后投入了30亿元进行准备。1997年,西飞公司向军方提出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方案。2001年,西飞公司提出建设新西飞的战略规划,即以形成200吨级大型飞机研制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幅提升航空制造技术和加工能力,实现从100吨级到200吨级飞机研制生产的重大跨越。

2000年以色列迫于美国压力终止与中国在预警机方面的合作后,中央下决心搞出预警机,这时一个迫切的问题就出现了,大型预警机需要大型飞机作为平台,所以中央命令西飞研制一款能作为大型预警机平台的大型运输机,当时要求要以伊尔-76为蓝本,在技术上比伊尔-76MD型先进,西飞的技术储备这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总体设计方案,也就是广为人知的运-20。由于中国空域广阔,即使预警机采取高低搭配,需要大型预警机在数十架之多(其中一部分担负战备值班,一部分作为储备机)。由于在后续设计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西飞将眼光投向了传统合作伙伴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在获得了乌克兰的技术支持后,西飞解决了大运在设计上的问题。可以说,是在预警机平台的迫切要求下,才有了运-20大型运输机。

一个大型运输机运-20早期模型

一个大型运输机运-20早期模型

在2004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动力专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提交了《关于尽快开展大型飞机研制的建议》的提案。

200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一集团突然发布了一个从未面世的运输机模型。从外观上看,它不属于运-7、运-8家族,也和中国任何一种运输机都没有相似之处。这架飞机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双涡扇发动机布局,总体而言与伊尔-76大型运输机有几分相似之处。官方称该机为WJ喷气式教练机,但从该机设计特点来看,该机属于不折不扣的大中型运输机。该机模型的设计与运-20颇为类似,这证明最迟于2004年中航就已经开始了大型运输机的研制。

启动研制

运-20试飞

运-20试飞

2006年初,“发展大飞机”作为国家决策被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2007年2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这段很有意思,说的是什么呢?缺少运二十吗?呵呵,这很明显是为1993年的技术说事,而且也不可能说只是来自乌克兰,事实上是虽然模仿很多,但是运二十和安东诺夫、伊尔76差别还是很大的。

应该认为,运十有中国自主的成分,而这段是不得不向我们自主的部分致敬,不承认,他们也不干啊。

2006年初,“发展大飞机”作为国家决策被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2007年2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2007年3月,中国宣布启动大飞机工程,布点于西安和上海两座城市。其中“大客”50%以上的设计制造、“大运”全部的设计研发、制造,都在陕西完成。

2007年6月20日,大型运输机项目(即运-20)正式立项,代号072工程。

新涂装的运-20

新涂装的运-20

2007年8月22日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刊文介绍,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确定了制造战略运输机的计划。英刊认为该机很可能在伊尔-76MD飞机的基础上建造,不过将拥有更好的运载能力和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其大小很可能接近于波音公司生产的C-17战略运输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正在进行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研发工作。这种发动机将为大型飞机提供动力。另外,该中心还在研究碳纤维材料,期待它能实质性地减轻飞机的空重。该机将由三名机组人员操控,计划拥有高达66吨的运载能力,机身长49米,翼展49米,机翼面积为310平方米,机高为15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简氏》文章与后来曝光的运-20方案相当接近。

2008年5月8日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高层论坛透露的信息表明,未来5年,西飞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和掌握大型飞机总装集成、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制造、大部件装配等关键技术,确保在2012年实现大型运输机首飞目标。至此,运-20的研制计划时间已完全敲定。

这段有意思,向美国套磁吗?有一毛钱关系吗?

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解析了运-20的研制历程和应用前景。

运-20正式名号—“鲲鹏”。运-20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拥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一定的拓展能力。“即将配备于运-20的国产发动机,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原型机是初期研制的飞机。分别于2013年1月26日和12月底首飞的第一架、第二架运-20原型机,在试飞过程中,将被赋予不同的试飞验证任务 [4] 。

运-20已经实现了最大起飞重量和最大飞行高度。运-20驾驶舱设计还运用了动作捕捉技术,模拟实际操作情况,充分发挥人机功效的座舱布局。飞行员描述运-20的飞行感觉是:飞机很平稳,具有优良的气动特性、起飞着落特性、承载能力等。

运-20

运-20

原型机试飞的不同分工,包括飞机的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飞行性能、飞行品质,系统的功能、性能等,以及飞机的极限边界飞行等。“运-20原型机的试飞还要接受带有损害性的任务考验,譬如强度试验、颤振试验、失速速度飞行、结冰任务等极限飞行、高风险飞行科目。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装备数量、技术水平、运载效能,是衡量一国是否具备战略空军能力的重要标志。运-20属于大型军用运输机中的战略运输机,还具有战术运输机的功能。“运-20的研制需求是与国家综合实力发展相适应的。”大型飞机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装备,自主研发大型飞机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实现国防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运-20制造由全国数千家企业共同参与,统一制造标准难度空前,是中国航空工业史的首次 [5] 。

这个唐长红说根本没啥意义啊,核心技术介绍没说啥啊。

1959年1月6日,唐长红出生,陕西省蓝田人。

唐长红

唐长红(9张)

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学习空气动力学专业,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期间,唐长红与歼-20总设计师杨伟曾是舍友上下铺同学 [16] 。

1986年9月—1989年1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固体力学专业,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3]

1982年7月—1992年12月,担任中航六O三研究所专业组长。

1989年2月—1989年11月,与德国MBB公司MPC-75项目技术合作。

1992年12月—1995年3月,担任中航六O三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95年3月—1999年10月,在中航六O三研究所工作。

1999年10月—2003年6月,担任中航六O三研究所副所长。

2003年6月,担任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1989年2月—1989年11月,与德国MBB公司MPC-75项目技术合作。

此处就是北纬河友心心念念的中德合作说,就是这一段把他自豪的西飞学习乌克兰全忽视了,只要是讨论中他就愣在运十讨论中硬靠中德合作,也是有意思。

2016年6月3日出版的《科技日报》援引中航工业相关负责人的话说,继200吨级大型运输机后,300吨级、400吨级甚至600吨级大型运输机的研制也会逐步推进。美军现役最大型运输机C-5的最大起飞重量大约为380吨,C-17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65吨,俄罗斯现役最大运输机安-124的最大起飞重量更是高达400吨。

此处明显是吹牛皮了。

据资料显示,MPC75本来是采用3+3座位模式的,但为了提供比大型干线客机更为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了一个座位,改为3+2座位模式。正常载客量为85人,选用高密度布局时载客为102人。

该机型还分两个型号,基本型和增程型,基本型航程为约3000千米,增程型达到5000千米。基本型的航程足够国内民航使用了,中国从最东到最西也就5000千米,中间停留一次中转加油,足够覆盖了。

如果采用3+3座位,然后加长几米,那么完全就可以做到130-150座了,这就达到干线客机的标准了。这可比现在的ARJ21支线客机怎么看都强得多了。

可以说,MPC-75飞机是一型较为先进的飞机,重量较轻、舒适性好,在航空市场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我国在运10下马后再次进入喷气客机制造领域的一次绝好机会,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被麦道项目干扰的,也有人认为是空客公司施加了较大压力,反正MPC-75项目最终夭折。

到了90年代初,西飞公司、603所与韩国大宇公司接触,探讨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开发一款新型支线飞机,具体模式为:603所承担飞机的设计工作;西飞公司承担飞机的部分生产制造工作;大宇公司承担部分生产制造任务,并提供型号研制所需的资金投入。

国内关于到底应该先发展支线飞机还是先发展干线飞机一直争论不休,603所则明确提出我国的商用飞机应该从90—100座级飞机起步的观点。到了93年底,该计划有了变化,中航工业认为与韩国大宇的合作必须要由总公司统一管理,这也就变相解除了西飞公司和603所的企业自主权。

在中韩双方的运作下,大家对商用飞机的合作达成共识,将计划命名为AE-100(亚洲快车100)。为了获得美国的适航证,同时降低项目风险,中航工业提出与波音公司合作,但波音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中韩需要支付10亿美元才能使用波音公司的技术资源。此后,中韩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并最终被中国、新加坡联盟所取代。

选择欧洲合作伙伴也是一波三折。中航工业与德宇航没有谈拢,后与法宇航、英宇航和意大利宇航公司达成意向,联合组成亚洲国际飞机公司(AIA),但是亚洲国际飞机公司的所有技术标准全部被空客公司控制着。1997年5月,中航工业、空客公司和新加坡三方签署项目框架协议。后来,该计划不了了之。

1998年6月17日,AE-100项目宣告终结。而在三个月后的英国范保罗航展上,空客公司正式宣布研制107座空客A318项目。大家都能看出A318就是曾经计划的AE-100,当初空客公司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借口终止与我国的合作只是借口而已。100座级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级别,这是干线飞机与支线飞机的分界线,机身缩短一点就是支线飞机,但是只要加长一点就会直接与空客A318(107座)与波音737-500(108座)型飞机产生竞争。

且不说还没有成型,这些项目算个什么玩意项目?简直离谱了。

唐长红先后参加了“飞豹”飞机、运七— 200A 、MPC—75、AE—100等型号飞机的研制和重大预研课题研究。担任JH7A(飞豹)飞机总设计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项目总设计师。

这几种飞机和运二十有啥关系?几乎毫无关联,还不如说运八和运二十有关呢。简直离谱的说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