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金秋盛会 -- 神仙驴

共:💬5002 🌺45969 🌵6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整理】关于台办及宋涛

几点浅见。一同回答同好河友。

一是台办。

对台工作,早期都是作为中央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台办主任也都与统战官员有缘。丁关根、王兆国都是经过台办主任的台阶,成为中央统战部部长。继任主任是东北人陈云林,从出任台办副主任到卸任海协会会长,涉台经历长达20年。其任内最大成就,可能要属《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和连战访问大陆。

自2008年王毅出任台办主任后,该职务成为外交官获得正部级的重要选项。王毅、张志军、刘结一,三位资深外交部副部长先后出任台办主任。

这里说一下外交部。外交部是专业性强、系统庞大又相对独立的国务院组成部门,在政府中地位重要而特殊。相比其他部委,外交部自身的副部级岗位极多,除了编制内的部领导岗位(四个副部长)外,还有相当多的副部级驻外大使(代表)。而晋升途径十分单一——因为培养路径的不同,外交官与地方官员可以交流的岗位不多,不能像其他部委容易转岗。部长只有一个,后来又将部党委书记单列,这样好歹多出一个位置,再加上外办的职务,也就这么多。后来,是把跟外事有关的其他正部级职务,如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中央政府驻香港/澳门联络办公室主任,港澳办主任,台办主任,侨办主任等,都作为资深副外长的去向岗位考虑,以解决僧多粥少之急,并期望资深外事经历对所在业务有所助力。像台办这里,王毅、张志军都是以外交部党委书记转任,王毅是多一个主持大单位的经历,台办是他继续晋升的好台阶;张志军和资深副部级刘结一则是在将退之年获得正部职务并以此退休。但也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外事思想上的被动,外交官在这些岗位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对港对台,“惠”字当头,陪笑送钱,适得其反。你说港台办养寇自重,是太看得起他们了。还是要夏宝龙、骆惠宁这些长期在地方耕耘的封疆大吏,才能在高层决策后,打开和稳住局面。

二是宋涛。

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习的圈子人马,所以在 2022 年 5 月卸任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之前,已是67岁高龄却不退,被认为将一致保留该职务到二十大,从而可以连任中央委员并出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到卸任并转去全国政协专委会后,感觉风向有变,宋涛,与更被看好的应勇、石泰峰、王东峰等一道离开一线,一时前途难测。到二十大应勇、石泰峰峰回路转。宋涛等不再进入中央委员会,但因为石应等人的翻身,被认为也有获得二线副国职务的可能。现在重回一线,出任台办主任,则说明,还是需要其助力,在对台工作上希望取得进展。是否有中央委员身份,已经不重要了。这次任命,像极了夏宝龙的后来居上,一样是三非身份,从二线专委会重回一线要职。夏先是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后又兼任港澳办主任,扭转了对港工作的颓势。

宋涛虽在外交部多年,不属于传统的外交官员。他在福建起家,插队劳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县委领导、省属企业都做过,然后通过公开选拔进入外交部,跟典型的翻译出身成长的高级外交官,在经历、视野等方面有显著的区别。这也是之前他被看好能在外事系统搅动死水的重要原因,所以卸任中联部长、未能连任中央委员,确实是让人觉得可惜了。此时峰回路转,祝他好运。如无意外,宋涛应会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台办主任。至于国务委员的想法,一般还是需要中央委员的身份的,似乎没有破此大例的必要。

而外事系统里,近来除了几办主任不再有传统外交官之外,外交部党委书记也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空降而来。这对改变外交部论资排辈的惯例,也是好事。

通宝推:潜望镜,shyukyo,凤城,桥上,不如安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