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新冠疫情发展的不负责推测 -- 菜根谭

共:💬2200 🌺19478 🌵15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此时下结论为时尚早

帝都毕竟是帝都。

1、本身就拥有全国最密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即便在此前提下,仍然征调了为数不少的医护和更多的其他行业人员进京驰援。

其他省区渐次达峰,人员、药品、物资能否在已经极为缺乏的条件下把重症和死亡数量压低?劳动力不足叠加春节假期,物流和供应链能否在高峰保障充足、及时供应?

2、葡萄大概十天前提过一次二次感染。

全面放开之后,“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已经不合时宜,能理解“新冠基本就这么过去了”这种想法,躲过一劫难免庆幸麻痹,但这显然有悖于事实。

南北毒株都分出了明显差异,更何况病毒还在不断变异,14亿人的大培养皿,到底会养出什么株种、多少株种大概只有天知道。

“Life in waves”,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2022放开之后,台湾、日本、英国、美国都是这样的走势,除非医疗方面出现重大突破,否则23年我们大概也很难逃脱这个规律。

以更为庞大的人口体量,在远不如发达国家地区医疗资源的情况下放开,究竟会导致多少的(重复)感染、重症和死亡?又到底有没有后遗症、会影响到多少劳动力?社会生产和消费市场能不能如预期(期待)中那样迅速恢复乃至反弹?

上述的问题,很多现在已经都可以摸着已经放开一年左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石头看看自己能不能过河。

中国自有国情,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到底是能应对的更好,还是更加不如?

交给时间和事实吧。

也不用太久,一个月左右春节期间,全国应对第一波高峰(请务必注意重症死亡高峰相较于感染高峰的滞后);3-6个月,经济能否如预期般开始复苏;一个完整的春夏秋冬,有多少后遗症,超死多少人,社会生产经营和经济又增长了多少,大概就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

现在,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还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之所以还是“乐观”,只是因为毕竟活着就得乐观不是。

通宝推: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