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学新生日常记录:到底何为民主集中制? -- 给我打钱87405

共:💬903 🌺2628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借这种行为剖析为什么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淡漠(2)

接受了马克思剥削论的人,实际上等同于接受了人性本恶,人性本恶的意思并不是指人生下来就是带有原罪的,而是指反正某某最后不是一个好人,有各种不堪入目甚至作恶多端。这在法律上,叫有罪推定,在民间俗语中叫【总】有人要害朕。

那么,我们中国古代先贤推崇的人性本善,是不是恰好跟人性本恶反过来呢?并不是。我们倡导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既……又……,这是阴阳之道的具体表达。所以,人性本善并不是无罪推定。

让我们来看看有罪推定。

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段子,警察问某人,你为什么要跑?某人回答,你追我我当然要跑,警察继续问,你要是没犯事你怎么会跑呢?这个段子一般到这,就结束了。但如果我是某人,我就有可能回道:因为我不信任你。

警察显然持有的是有罪推定:因为你犯了事,所以我一追你就会跑。换言之,警察同时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不光警察是如此,老师、父母,都是如此。

所以有罪推定的完整内涵是:我是正义的化身,而我假设你有罪。正因为如此,我这个正义的化身追你,你若跑,只能说明你犯了事,你不若跑,说明你没犯事。

那么问题就来了,警察是不是正义的化身呢?

恐怕多数人都认同,我们需要警察、老师、父母。但这里的警察、老师、父母,对应的是一种制度安排。到了具体的某警察、某老师、某父母身上,事情就会发生变化。

大部分警察都是值得信任的,但某位具体的警察不能让人放心,这是必然存在的情形,类同于实验室中的试管总是会摔碎。换言之,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比较懂事的人是能接受概率的,小概率的不幸;而不懂事的人则会说,小概率事件落到我头上就是100%。

若大部分警察都是值得信任的,想必警察这个系统的内部也有一套对应的纠错机制,并且被比较好的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警察追某人,某人若跑,则有两种可能:某人的【意识形态】就是“小概率事件落到我头上就是100%”;或者是,某人确实心里有鬼。

可如果大部分警察不值得信任,相反,值得信任的警察是少数,在这第二种情况下,警察追某人,某人若跑,则亦有两种可能:某人的意识形态是接受概率,并且对“大部分警察不值得信任”有着清醒的认识;或者是,某人犯了事。

所以呢?所以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警察是否值得信任,这本身就跟【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关系。张三的【意识形态】是:国家机器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因此,警察跟万恶的资本家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而李四 的【意识形态】是:确实有一种可能,国家机器是统治的工具,但还有另一种可能,国家机器是治理的工具;确实有一种可能,【当前的】警察多数不值得信任,但还有另一种可能,【当前的】多数警察值得信任。这样就有了四种组合,统治+多数警察不值得信任;统治+多数警察值得信任;治理+多数警察值得信任,治理+多数警察不值得信任。这四种组合在历史中,全部都有过出现。

所以呢?所以问题又转回来了:警察追你,你跑还是不跑?瞧出来了吧,这简直就是一门玄学。

把警察换成老师,事情就会进一步复杂化。

这是因为有的人认为老师其实是【统治型】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要不然为啥老师捧的是铁饭碗?但另一些认为老师是【治理型】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吃官饭再合理不过了。

这么来看,警察和老师并没有什么区别,可我为什么会说事情进一步复杂化了呢?这是因为警察穿了制服,而老师并没有,这种“视觉差异”会造成人们持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比如通常认为警察可畏,老师可亲。

再把老师换成父母,事情的复杂程度会进一步加剧。

不管是统治型还是治理型,父母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吗?这个问题,有的人从未想过,而有的人想过。

如果父母确实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那么父母是爪牙,还是被逼无奈实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讨论父母是不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单问父母养儿到底是为了防老,本质跟万恶的资本家的投资行为没有区别,还是希望下一代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更好的走向未来呢?父母到底是嘴上说的跟心里想的不一样,还是好心确实是好心,但其实没有行动呢?

“我去,你也太能扯了,我的脑子都叫你给烧坏了,咱们做人不能简单一点吗?”

遵命,那就简单一点: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

“我去,怎么又转回来了?”

因为就是从这开始的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