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说一说张学良和不抵抗 -- 浅水鱼

共:💬159 🌺43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老大的提醒,找了些东北航空队的资料,望请笑纳

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100750909_zhangzuolinzhuan/58.shtml

为了提高奉军立体作战的能力,张作霖把目光指向了空军。他深知,在现代战争中,陆军没有空军的支持,是很难取胜的。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军在战斗中低空对地扫射和投弹轰炸,所起到的歼灭敌人和扰乱军心的巨大作用,给张作霖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直奉战争,由于直军有几架飞机压迫西线张景惠部,低飞抛弹,狂轰滥炸,使奉军西线顷刻土崩瓦解。这给奉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这个惨痛教训,使张作霖下定决心,要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和海军。

  中国开始建立空军是在1912年前后。北洋军阀段祺瑞和徐树铮,在留法回国的航空员姚锡九的建议下,向英国购买了一批飞机。1917年使用这批飞机,参加了讨伐张勋复辟军的战斗,空袭过复辟军占领的北京,轰炸过紫禁城。1920年,直皖战后,因为奉系派兵支持了直系,张作霖分得战败了的皖系段祺瑞的一批飞机。这是张作霖梦寐以求的。这批飞机有旅客运输机4架,侦察教练机4架。同时,跟来航空人员姚锡九和王立序等专家。后来,张学良又从大沽造船厂等地调来技工赵鸿起等22人。有了这些,就为建立东北航空军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1921年1月,张作霖下令设置东三省航空处,并派其参谋长乔赓云为处长,赵延绪、章斌为正副主任。此外,还委派了副官、军需官、军医官、书记官、工厂管理员、技工、班长等若干干部,分别掌握航空处各项事务。在沈阳东塔农业实验场旷地修建飞机场,又建厂房,盖仓库,造宿舍,筑办公室。以章斌、庄以临等为飞行骨干,以孔家桂、赵鸿起等为机械士,组建航空队。这样,就有了东北航空军的雏形。

  1922年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失利。据认为,“此次战败原因之一是直系的空军占了优势”①。在西线,直军利用其航空优势,派飞机在长辛店投掷重磅炸弹,奉军招架不住。奉军前敌总指挥张景惠首先退却,引起奉军全线崩溃。这次惨败,对张作霖是刻骨铭心的。张作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立自己的空军的必要性。这一次中国最早使用飞机作战奉军失败的情景,是张作霖永生难忘的。

  为此,1923年9月,张作霖任命张学良为东三省航空处总办,以加快东北航空军的建设步伐。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在1923年间学习了航空驾驶,很快就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很喜爱飞行,航空员都很钦佩他②。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取得了胜利,东北空军在战斗中发挥了作用。张作霖感到东北空军要加以整编,扩充实力。为此,张学良进行了机构改革。于1925年将东三省航空处改组为东北航空处,设立总务、机械两处,分掌事务和机务。以高纪毅为总务处长,周培炳为机械处长。同年3月,附设航空学校,由张学良兼任校长。教官有北京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的赵延绪、王立序等,还有法国退役飞行员博赖等十余人。至此,东北的航空军包括多架飞机、正规机场、维修工厂、机械设备、航空人员、地勤人员、机械人员,以及训练机构等,才粗具规模。

  对航空员的培养,张作霖煞费苦心。第一批自己培养的航空员,基本不合格。第二批从陆军中选送到法国留学的12名航空员,也不理想。接受这两次教训,第三次选派留学的航空员就非常严格了。1925年,张学良在东北军官训练班的一千余名学员中,亲自挑选了28名学员。他们的特点是,品德好,年龄小,体格壮。一般是20岁左右,最小的仅17岁。这次送往法国留学的共35名。除28名学飞行的航空员外,还有学习其他学科的。

  28名航空员到法国后,分作两部分。一部分进入了对身体条件要求更加严格的巴黎的毛兰纳航空学校,共18名;另一部分进入法国西南克鲁德亚的高龙特航空学校,共10名。毛兰纳航空学校的教授方法是最优秀的,使用的教练机也是最新式的。教练机是毛兰纳工厂自己制造的。学习的科目有:机械、驾驶、实习、法文等。高龙特航空学校的学习科目有:机械、战斗、轰炸、无线电联系等。学习时间都是8个月。毕业后,两部分学员都获得了国际航行驾驶证,具有初级驾驶人员资格。1926年秋,两部分学员都转入法国南部的依斯特陆军航空学校训练,学习驾驶和战斗。结业后又转道里昂的法国正规航空军三十五团,参加实际战斗见习。实习的项目有:轰炸、投弹、瞄准、扫射、空中战斗、无线电联系等。还参观了欧战的遗迹。1927年初,结束全部训练项目,启程回国①。

  这批留学生受到张学良的高度重视。在学习期间,就把他们的军衔由准尉提升为中尉。回国后,很快提为少校或中校。对他们在阶级、工资、生活各个方面,都给予满足。他们在奉军的航空事业上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东北空军飞机的来源有三条途径。一是从军阀手中缴获的。1921年缴获段祺瑞的8架,1926年缴获吴佩孚的2架,1927年缴获冯玉祥的3架,1928年从飞豹队山东带回10架。计有23架。二是从西方国家购买的。张学良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事物很快,他不惜花费巨资从这些国家购买新式飞机。1925年从法国购买十余架,每架10万元。1929年从法国又购买26架。同年,又从日本,花120万元,购买4架。1930年又从捷克购买40架。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共购买八十余架。三是接受西方国家赠予的。1929年美国赠送1架。同年,法国赠送1架。综合以上三个来源,东北空军约有飞机一百余架。据估计,在东北空军全盛时期,飞机累计约有“250架至300架”。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首屈一指的。

遗憾的是,文中没提及飞机具体的型号,但奉军的实力还是可见一斑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