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理解的古希腊和周朝 -- 回车

共:💬12 🌺7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我理解的古希腊和周朝

我们知道近代西方的兴起发端于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复兴的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

古希腊可谓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古希腊人产生的一些思想观念,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世界。

同样,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巨大的一个朝代,是周朝。

周朝传下的古典文献,,一直是后世读书人必读和潜心研究的经典,也是后来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自周朝传承延续至今,从未间断。我们今天在故宫,看到的一些匾额,如 “皇建有极” “允执厥中”等,其出处均来自于周朝的文献。

鉴古而知今,比较周朝和古希腊,也许能帮助我们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

---------------------

所谓古希腊,一般指希腊城邦时代。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半岛的奥林匹亚召开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这一年,通常被认为是古希腊进入城邦时代的标志。城邦时代持续了约400年之久,后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而结束。

以前在听人讲述希腊城邦时,总把古希腊想象成一个由许多城邦组成的联邦国家,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误会。所谓希腊城邦,大而言之,包括希腊本土城邦和海外城邦。

海外城邦几乎覆盖了地中海的所有沿岸和岛屿。希腊人之所以在海外建立这么多城邦,起初也是被逼无奈。希腊本土狭小贫瘠,四分之三的面积是山地,可耕地只有八分之一,能养活的人非常有限。一旦人口增加或遭遇天灾人祸,一部分希腊人就只能到海外寻找生路。后来的罗马人在评述希腊人出走海外的原因时说:

“有的是遭敌人侵略,城池被毁坏,物品被抢光,被迫流落出走的;

有的是由于内战而被驱逐出境的;

有的是由于人口过多,为了减轻负担出走的;

有的是由于瘟疫、地震或遭到难以克服的天灾,而背井离乡的;

另有一些人则是由于受到外方土地肥沃、景物美妙等夸大传说的诱惑而出走的。”

从罗马人的口中,可知出走海外的希腊人,大都属于被本土抛弃之人,这些人对故土除了怨恨,不会有别的情感,他们在海外能否生存下来,也完全靠自己的运气和能耐,所以,他们在海外建立的城邦,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与本土并无瓜葛。

不仅海外城邦和本土城邦不是一个国家,就是希腊本土也不是一个国家。

希腊本土不仅山多地少,而且可耕地还被山脉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小块盆地,这些小盆地往往易守难攻,都有着类似于“温泉关”那样的险要关口,盆地里的人,即便守不住关口,还可以躲到山上的“卫城”。这种独特的地理条件,导致在希腊本土同样分布着许多各自独立的城邦,比如大名鼎鼎的雅典和斯巴达,尽管谁也不服谁,可谁也灭不了谁。

总之,在古希腊城邦时代,各个城邦相互独立,他们之间相互贸易,也相互战争,唯一能聚在一起的,大概是四年一次奥运会,而且大家还说好,奥运会期间都停战。至于城邦内部,各城邦也是根据各自情况,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比如斯巴达,由于是少部分外来人统治大多数本地人,就实行比较独裁的寡头政治;而雅典人,以本乡本土居多,则实行较为宽松的民主制。

如果要对古希腊做个总结的话,大概可以用教员的几句诗词来形容: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聊了古希腊,接着再说周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取代商王朝,建立周朝。

面对胜利,周武王却夜不能寐。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很担心哥哥的身体,就问哥哥为啥失眠,武王说,“我未定天保,何寝能欲!”,意思是,我们虽然灭掉了商朝,但天下未定,怎么能睡的着呢。

周武王为什么会如此忧心忡忡,以至于彻夜难眠?

要知道,周人原本是商王朝统治下的一个西土小邦,其发家之地,在今天陕西宝鸡的扶风、岐山一带,又称周原。周原北倚岐山,南临渭水,面积不过几十平方公里。

而当时商王朝的统治疆域,或者说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到甘肃、四川;北抵东北的辽河流域,南达鄱阳湖、洞庭湖,可谓辽阔无比。

武王灭商,正如后人所说,是小邦周灭掉了大邑商。

周武王担心的是,既然他们周人这么一个蕞尔小邦都能取代庞大的商王朝,别人取代他们,不是更简单嘛?

也许是因为长期忧虑失眠影响健康,也有说是因为伐商战斗中留下创伤,武王在灭商之后不久就去世了。武王的幼子,成王继位,周公旦辅助成王治理国家。

周公旦辅政考虑的首要问题,自然是哥哥生前最担心的事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估计周公旦是这么想的,商人之所以被周人取代,是因为商人和周人不是一家人,如果普天之下只有周人一家,又哪来的人造反呢。

于是,周朝开始实行分封制,是谓“选建明德,以藩屏周”,也就是选派周王室的子弟、姻亲,分封到全国各地封邦建国,以作为保卫周王室的屏障。

这些封国基本覆盖了原来商王朝的疆土,最北边是燕山南麓的燕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一带,被封的人是周文王的长子召公;最东边是东海之滨的齐国,也就是今天山东的东北部一带,被封的人是姜子牙,是周武王的老丈人,成王的外公;最南边则到了汉水北边,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境内,封了一批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

唯独西边,没有建封国,而是周王室亲自坐镇关中,也正是西边没有封国的屏障,导致西边的犬戎动不动杀上门来,终于在公元前771年,周朝的国都镐京,即今天的西安,被犬戎攻陷,周王室被迫东迁洛阳,自此走向衰落。也由此可见,封国屏障作用的重要性,说明周朝的分封制其实是管用的。

周朝为实行好分封制,不是简单的一封了之,而是建立了一整套复杂的制度文化体系,比较重要的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在利益上明确周王室与各封国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利益共同体。诸侯去封地建国,周王室给人、给钱、给物,封国遇到麻烦,周王室派军队支援;同样,封国也要给周王室进贡,周王室遇到麻烦,各诸侯也要帮忙。因此,尽管各封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由于利益捆绑,实际上是紧紧地围绕在周王室旗下。

第二,在精神上,周王室通过垄断祖先祭祀权,树立起大家长的权威。前面说了,分封制的设计是基于大家共一个祖先,是一家人。为此,周人舍弃了商人什么都要占卜,什么都要问神,盲目信仰的做法,强调祖先信仰。

周人宣扬,商人信那么多神,却对祖先不重视,所以,祖先抛弃了他们,而祖先却保佑我们周人取代了他们,可见,能否得到祖先保佑,是我们周人成功的密码,也就说,信什么也没有信仰祖先管用。对祖先的信仰,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谁谁成功了,人们还会说他们家祖坟冒青烟,其源头就来自周朝。

这种信仰一旦深入人心,各封国的诸侯们就会把祭祀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当成最重要的事情。祭祀祖先自然要去老祖宗所在之地,周王室只要守住祖宗之地,自然也就控制了祖先祭祀权,谁不听命于周王室,谁就不能获得祭祀活动的门票,就会失去祖先的保佑。诸侯们之所以尊周王室为天下共主,也是尊崇他祖宗之地守护者的身份。后来周王室东迁,丧失祖宗之地,实际上是动摇了分封制的根基。

第三,规定同姓不婚,强制大家成为亲戚。我们知道孔子是鲁国人,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但孔子的先人其实是宋国人,宋国是周王室为了安抚商王朝遗民而建立的的封国。孔子的曾祖父,本是宋国王室子弟,为了躲避政治迫害,才逃奔至鲁国,而之所以选择鲁国,是因为鲁国王室和宋国王室是世代姻亲关系,鲁国国君娶的都是宋国国君的女儿,所以,孔子的曾祖父逃到鲁国,是投奔亲戚,找姑姑来了。同姓不婚的规定,使得各封国之间互相嫁娶,成为亲家,明显是为了达成天下一家的目的,本质上,也是为分封制服务的。

从周朝建立到周王室东迁的两百六十五年期间,周朝通过分封制,第一次将当时的大部分中国人变成了有共同利益,共同精神寄托,甚至血脉相连的一家人。这也为后世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之前在总结古希腊时,引用了教员的几句诗词,后面的几句也可拿来说周朝: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下虽大,不能没有一个当家作主的人啊。

通宝推:wild007,桥上,心有戚戚,唐家山,假日归客,菜根谭,起于青萍之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