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 -- 翼德

共:💬202 🌺667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经济科学≠定量预测

就像审兄所说,这是用宪法讨论量刑。

况且经济科学也是以宪法为主的,预测的主要是所谓“趋势”。

   

上文后面那段,是讨论给资本背书的那些人在混淆概念。正当性意味着存在的必要,但是他们论证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不是一回事。比如资本主义会带来效率并促进发展,所以资本主义(结果、目的)是正当的。但实际上人们往往是用私有制和自由市场才会带来发展来论证的,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工具)是必要的。这就是事实和价值的混淆。

而且不只是表面上的使用了不同定义。因为在他们那里,即便定义不同,也还是在说同一个“客观对象”。没有私有制和自由市场,怎么会有通过计算理性逐利呢?又怎么会有市场发展呢?又怎么物质丰富,社会发展呢?

可我们都知道。市场发展不能等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文价值(道德伦理)和社会福利(价值分配)。私有制和自由市场也不能等于理性逐利,且不论国有制和货币以外的价值,私有和自由本就自相矛盾(垄断组织)。至于事实和价值就更不必提,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是一回事吗?

发展一下审兄的例子,“实质”强调宪法和判决结果,形式强调“刑法”和判决过程。而马克思主义两者兼具,只是“形式”的部分如今稍显不足而已。

   

马克思主义的论证恰恰是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形式不正义”开始批判的。像所有社会理论一样,这些“形式正义”实际上假定了社会道德的完整性,是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

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包括两个方面。

事实层面,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在无视现实(社会存在),或者说微观经济理论解决不了宏观社会问题(包括经济),进而微观的也解决不了。强调问题源于(价值理论的)政治性。

价值层面,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在扭曲人性(异化人类),意图用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本能与利益)取代人类的普遍价值,太过个人和主观。强调问题源于(价值理论的)目的性。

所以马克思主义意图在两方面都取代。现在只是形式方面看起来不足而已。可是后来者,其实没有一个人从这些方面讨论,至多触及了部分层面而已。即便现代经济学看起来“完备”,但能预测乃至应用的依旧十分有限,所以不是说事后诸葛的,就是说跳大神的,实际应用十分有限。除非你把管理学(运筹学)和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混在一起讨论了……通过“应用数学”里面的经济模型,比如线性规划、动态规划什么的。

顺便一提,福利经济学的多次转型和失败,也是两方面都不足导致的。比如从国民收入总量(旧福利)到帕累托最优(新福利),到社会福利函数(函数学派),再到无法从个人偏好次序导出社会福利函数(阿罗不可能)。总之都是价值理论的预设有问题。

以上讨论可以用一句废话总结:价格当然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是价格显然不能等于价值。或者说,市场价值不能等于人类价值,是人类价值决定了市场价值。马克思讨论的是这个。

通宝推: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