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以不符合西医标准为理由,来否定中医,与美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行 -- 西瓜子

共:💬196 🌺1202 🌵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概念的差异

简单说,不同学科对人的定义是不同的。显然我们不可能用经济学的人定义去看病。也不大可能用心理学的人去讨论生化灾害。而中西医的区别正在这里。概念的定义不同,应用也不同,没办法当同一件事。而这正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比如,认为中医的脏器等于西医的脏器。

由于原始指向大体一致,都有明确的器官对应,这就使人产生错觉,误以为他们就是一回事。尤其是认为某个学科定义是唯一的理解。比如物理主义,一切都由微观粒子组成。少数人虽然知道不是一回事,但总觉得有一个才是对的,而另一个只能是错的。他们往往也是物理主义。

但不管哪家本质上都是一回事。他们都是从人这个感觉材料出发,定义出一个主语,然后在此之上不断添加谓语。

只不过西医倾向于明确一个具体概念,建构一个整体框架,之后所有的理解都要基于这个概念框架。近乎于所谓还原论。

而中医不同。他不会试图定义一个十分具体的概念,而是指出大致方向,根据情境,再下定义。也就是每次都要回到经验材料,重新定义一个主语出来。结果就是,有些在西医属于谓词的,在中医已经包含进主语。

典型就是中医的脏器,有时候会包含关联的神经、内分泌和各种组织,不单单是现代西医理解的那种脏器。还有性情之类,会涉及部分脏器的神经刺激,导致处理情绪的大脑皮质激活,不单单是纯粹的意识活动。辩证就更典型了,反映、环境和基础疾病,会有西医致病原同等的地位,然后一起作为一个病因出现。

以上差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我们一般看事物,是 it–is–thing。thing 就是一个主语,一个具体定义,然后就可以讨论谓语。比如,这是白马,马是白色的。

但中医的思维是,it-reality is reality-ideal。他要先对 it 下一个定义,然后在此之上讨论谓语。比如,这-马 是 白-马。马是白色的。

区别在于,前面的白马,指向的是 it,it=白马,也就是所谓同一性原则。

而后面的白马,指向的是马这个定义。而不是现实中的客体 it。这意味着马这个定义是 it 的谓词。

其实中医这种才是正确的科学思维。本质上,西医也是如此。只是他对基本概念的处理和西医不一样。他比较接近汉语的分析语思维,每个概念都要根据情境生成。内在联系主要是类比,比如五行阴阳这样的性质表述。

而且中医会把很多只会被当作现象、性质的谓语,打包成一个主语。典型就是上面说的辩证。西医虽然也有症候打包的,但常见病中很少见到。

这样,中医本质上是一个和西医完全不同的体系。如果没有相应基础,至少在没有澄清定义的情况下,不加区分的讨论,就是鸡同鸭讲。大家都是对的,但是大家都没有理解对方。

这是中医理论被质疑的关键。如果你认为it is thing才是正确的,而且thing只有一种理解,或者说等同于it的理解。那么只会认为中医是在胡说八道。虽然西医本质也是如此,但是积累太多,又作为权威,不被察觉。

这也是中医优势的来源。因为他不会去对应一个复杂的概念框架,而是直接面对症候,所以可以快速应对。缺陷是理论发展困难,除了常见病,很难普及。但积累的够多,有大量约定俗成,也不是无法应对。

最后,这是一个比较粗糙的解释,平台所限,暂时如此了。

注:当然,所谓西医理解,其实也不是固定的,细节分歧甚多。但大致看起来总归一致。那些分歧也属于谓语,而非主语,比如直肠的定义。

通宝推:林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