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瞎扯一些乱七八糟的 -- 审度

共:💬330 🌺1130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老是回避啊,我村和你村差不多都是落后村 -- 有补充

解放前比较穷,为什么呢,因为解放前有个大洼地在我村南方,你村江心岛,必然发水涝也是难免的。

我村领导班子和你村也差不多,走不到时代的前头,出了接受国家领导治理了洼地之外,徒弟平整几乎没有做,不要说南方水多就没有土地平整,一个江心岛,需要做的工作也不少,比如修水堤,增加耕地,防涝。

我有个奇怪是,你们这个岛似乎还是山地。当然这在浙江沿海似乎也是正常。

不管怎么说,个人推测你们那里是耕地较少,也就是解放前可能以打渔为主。

我村是个大庄子,几千人,因为临近水洼的地区都是洼地,只能种低产的高粱,玉米那时都种不了,所以饮食很糟糕,但是我家是中农,上地比较多,和下地加起来大概有几十亩了,上地只有几亩地,可以水浇的地。

几代奋斗得来的吧。总之饮食超过一半水平了。

正如你说的粗粮多,也确实够吃,唯一担心的是地方治安等,但是以我家的智力水平和能力,上升层次是很难的了。

解放后,我妈上了学,但是其余兄弟没上初中,这算是我家的一个进步,饮食确实有所下降,但是也基本能吃饱。

医疗是60年代之后的赤脚医生,这个我受益很多,以前我说过了。

工业品渐渐增多,解放前,我家有大车和牲口,但是水壶、暖壶都没有,苏联制品也少,这些都是解放后逐渐添置。

解放后,牲口和车归了公社,我三舅是大车司机,经常帮助队里送粮食。由于修建了洼地水库,在南边建立一条公路,这是新修的。开始,没有班车,我们时常从镇子走回姥家,或者三舅开大车接我们。有班车是改开后,承认。

解放后,队里有个压面条的破厂子,一直到改开。

我姥爷会做豆腐,确实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自己做这个生意。

但是,农村集市在乡里传统地区一直还是存在的,并没有因为公社的啥制度而取消。

总之就那么不好不赖,生活着,解放后基本是平安无事。吃不好肯定是,吃饱是没问题的,人口人均寿命普遍提高。

改开后,也就是你说的分地后,土地被碎片化了,你不服,一直说农机没问题,当然,时间点是混乱的,我记得你说农机归了个人,这和集体使用是一回事么?你不是回避是啥?

碎片化你也一直没有正面回应。在我是傻,大家总不傻,你有没有回避实质,你不知道么?

总的来说解放后水洼周边村联合修了水坝,周边洼地大多成了良田,但是水洼是需要年年维护的,我不知道你的修水堤何意,是指重建还是新建还是维护呢?

那么什么名义呢?以前是公社安排,村里不可能指挥别村,你们岛上几个村呢?

总不会一个村负责全部而其他村不管吧?

以后呢,堤坝坏了谁管呢?你在德国,你觉得这种属于什么工程?以后怎么处理呢?

先这些吧,电后面再说。

通宝推:老老狐狸,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问了家人 -- 补充帖

六零有电,但是经常缺电。改开后九十年代之后才稳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