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谷爱凌——中美“G2”的最新硕果 -- 达闻奇

共:💬236 🌺1198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谷爱凌——中美“G2”的最新硕果

似乎一夜之间,谷爱凌成了举国上下妇孺皆知的赛场健儿、体育新星兼顶流“网红”。

除了部分专业的体育爱好者,笔者相信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之前并不熟悉这位声誉鹊起的运动员,尤其她从事的还是相对冷门的自由式滑雪项目。

但谷爱凌自身出众的运动技能,兼有混血儿的美貌,中美两国的生长和文化背景,又有出色的社交能力,并且于成年时“毅然”归化祖国,为北京冬奥会征战,这样的吸睛点和话题度,使她很难不成为媒体和大众的宠儿。

笔者略微浏览下今天的微博热搜,尽管谷爱凌的相关热搜这几天一直出现在首页上,笔者还是被震惊了——随手截的一张图上,前50个中竟有31个与谷爱凌有关。要知道上次出现这样的盛况,还是在2018年“全民搞创”的女子偶像团体选拔节目《创造101》上,而那里有101位小姐姐。

这让我感叹谷爱凌本人超强的吸睛能力和个人魅力,同时,也为其经纪团队的出色营销能力而赞叹。众所周知,微博热搜是可以买的,而在自由式滑雪决赛还未开始前,微播已经开始为谷爱凌“预热”。最终的夺魁以及热搜的“霸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尽管笔者也为谷爱凌出众的竞技表现、可爱的性格和“NB”的社交能力所折服,但却仍然有一丝忧虑夹杂其中,那就是中国人民将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位多重文化背景、体系下“产出”的体育明星——并且正在成为一名公众人物。

众所周知,自2008年北京奥运,以及同一时期的金融危机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蒸蒸日上,国民整体的自我意识和国家情怀正不断凸显和伸张。中国人“买买买”的经济实力和“就是干”的实干精神,为国家的实力提升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口碑形象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但同时,在某些方面,我们还不太适应于这种地位实力的变化,有时候还会面临某种尴尬的处境。典型的,正如前几天中国男足和女足极富戏剧性的、几乎是地狱与天堂般的表现对比。

竞技体育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和表征。自然的,本国健儿在赛场上的表现,也会与国家荣耀、民族尊严联系在一起。相应的,在体育成绩上获得的突破和提升,也是国家实力蒸蒸日上的象征。

从这点上,谷爱凌的突破当然与中国崛起的主旋律、大环境相得益彰。同时,她选择“回归”祖国,为祖国而战的选择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这一民族身份的强大向心力和号召力。

但同时,我们也没法否认,谷爱凌美国出生的背景,中美混血的身份,在美国接受系统训练和培养的经历,使得她无法在绝对意义上被“切断”与美国的联系。

相应的,在舆论上,这也有一个确认和“校准”的过程。不出意外的,在新闻发布会上,有人提出了以下问题:

“你现在的国籍是什么?你现在还是美国人吗?”“你现在在中国生活得多还是在美国生活得多?”“你如何平衡在两个国家之间的生活?”

对此,年仅18岁的谷爱凌显得非常的“老到”和“圆熟”,她说:

“我非常感谢美国以及美国队,因为他们一直都非常支持我。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中国和中国队,因为我在这边也得到了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我觉得体育可以团结所有人,体育不需要和国籍挂关系,我们所有的人在这里,就是为了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拓展人类的极限。”

面对她一年多长时间怎么在美国和中国间分配的问题,谷爱凌笑着说:“我每年有近30%的时间会待在中国,您看,我的中文也说得很溜,我的妈妈来自北京,我的姥姥也在北京。其实我在大跳台的顶端可以看到北京的家。我特别喜欢中国美食,喜欢姥姥做的菜,也喜欢冬奥村里的中式食物。”顿了顿,谷爱凌继续说:“我在美国和中国的时候都会很自在。我觉得,体育一定是用来团结人类的,而不是分化我们的。”

谷爱凌补充说:“我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我只希望享受自己的生活。如果有人不相信我的出发点是这样的,那么只能说明他们没有一样的切身感受,因为我们的世界是不同的。如果有人因此不相信或者不喜欢我,那么这是他们的损失。”

同时,网上也有人扒出了她事实上拥有双重国籍,以及她无可回避的在两国同时接受培训和教育的背景。结论让人无法质疑——她是两国文化和血统共同的“作品”。

也有人说,她选择“归化”,是瞧准了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以特殊身份为国效力所带来的巨大文化响应以及标签意义。言下之意,这是商业意志、商业理性主导下的个体行为。

那么,该如何界定谷爱凌身上的巨大文化效应和光环呢,她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又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呢?

这些可能更多是她的经纪团队要考虑的问题。而我想到的,则是一个曾经热络、如今却几乎被人遗忘,但并未彻底埋没和消失的概念:G2。

众所周知,G2是由美国战略思想者提出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美国奥巴马的智囊团队“盖章”的,为中美两国量身定做的一套意识形态和战略思想。它默认中美携手站在全世界的顶端,共同治理这个世界。

尽管中国官方从未对“G2”做出明确回应,但在民间,在思想界,在建政界,“G2”从来都有着一席之地。尽管有的人激赞,有的人抵触,有的不屑一顾,但G2无疑是有其自身的思想价值和历史地位的。

纵观历史,从八十年代建立国际大循环以来,中美一直在以一种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方式,进行一种互利的、低调务实的、多层次多结构的合作。虽然期间大小纷争不断,但这种合作基本保持了默契。其最大的例证,无疑是中国进入WTO和2008年的“4万亿”救美国。

否认这种合作和默契的,可能是陷入了一种“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思维里。它默认美国对中国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深远目的的,包藏祸心的,阴险的,狡诈的,所有的一切都旨在灭亡中国。因此,当年入世的战略曾遭到国内一批思想者、尤其是左派知识分子的反对,认为“入世等于亡国”。

但很快的,由于911的发生以及美国的战略转向,中美渡过了一段“蜜月期”,政经合作进一步紧密,中国以“闷声大发财”的低调务实姿态,紧跟随美国的战略步骤,不小心将自己弄成了工业强国、基建狂魔,GDP第二。并且在08年美国举国惶惶的时候,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毅然救美国,救世界。

但同时,这样也意味着无法“低调”了。G2论的出台,无疑是美国的又一次“阳谋”,似乎以绅士般的姿态,邀请中国于奥利匹斯山之巅共舞。对于这种“看上去很美”的邀约,中国上下还是以一贯的谨慎务实姿态,婉拒了。

然而,皇冠不能轻易戴,但戴上了就不能掉。尽管中国并未明面上接过这顶“皇冠”,但不意味着中国不在内心和实际行动上,履行“G2”的责任和与之相匹配的行为和待遇。

并且,经过乏善可陈的奥巴马时代,和“很不靠谱”的特朗普时期,很多国人的心态已经远不止于“G2”了:我们要的是世界,不,还有星辰大海!

所以,无论是民族复兴,还是“厉害国”,这背后都是中国人自我意识和民族自尊、自信的进一步张扬,同样,它必然要求在外界和“他者”身上的反馈。当这种反馈不能得到相应的确认时,就会激发出更多的情绪。

同时,因为世界政治经济在经过若干年的上升期后,不可避免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原有的增长模式无法继续,弊端凸显,“历史的终结”破产,“文明的冲突”再度抬头,甚至社会达尔文主义、马尔萨斯主义也重新沉渣泛起。一种新的强国主义、民族主义基调也开始抬头。

于是,工业党、入关学等思想应运而生。如果说“工业党”对应了之前的“基建狂魔”、“强国主义”、“大国崛起”等思潮,那么“入关学”则与民族主义甚至帝国主义思维有赤裸裸的强勾连。

令人诧异的是,这些思想的提出者和传播者,都不避讳这种关联性,反而有一种理直气壮的气魄。这一方面是美国等老牌世界强国都有的帝国主义“黑历史”,还在于他们如今仍以世界主宰的身份,对他国政治颐指气使,甚至直接军事干涉。

在一种“你可以我为什么不行”以及“我被欺负那么久现在轮到我了”的心态下,即便是事实上的帝国主义思维也可以在当今互联网上获得喝彩。但我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异口同声的喝彩,其背后有不一样的利益导向和情绪动机。

从身份上来讲,当今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受益的部分富人精英群体,以及部分中产,有重新确认自己在社会和世界上的地位与身份的冲动,这是非常自然,也非常让人理解的。但这种确认,究竟是以个人的财富数字,还是其他指标,却是一个颇让人难解、甚至难堪的问题。在08后中国人全世界“买买买”的过程中,就有声音指责中国人不讲素质、被嘲笑“暴发户”气质。

当然,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些年中国人越来越注重自身的举止修养,中国的整体外在形象也越来越好了。但一方面,中国人在与外国人在接触中,仍能体会到部分外国人心底的戒备和“骄狂”感,这进一步刺激了国人的自尊和民族意识。

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内部的两极分化、贫富差距问题,使国人的阶层意识、群体意识和文化意识又遭遇了多方面、多维度的挑战。

这又造成了一方面,部分富人精英需要向群众解释,他们的财富是辛苦奋斗、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得来的,他们配得上这样的位置。另一方面,他们面对国外的老牌财富阶层,又不得不屈辱地接受他们的“检阅”、“欺压”和“盘剥”,而这是由于中国在部分产业中还未占据主导地位,还处于中游,缺乏话语权所致。

因此,因改革开放而崛起的这部分群体,就面临了双重尴尬。而这种夹缝中的状态,无疑让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伤害。如果一个国家的精英群体没法挺起腰板说话,那么国家的整体地位和影响又怎么能真正确立和持久呢?

另一方面,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一批自觉已经在技能和文化修养、见识上达到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却并未在财富和社会位阶上真正“位配德”的群体,则有更为复杂的心态。他们一方面不甘于自己未能获得应该得到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另一方面对新富的精英未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抱有深深的怨愤和“看不上”的心态。

更不要提那些未能赶上时代步伐、吃到红利的群体。因此整体上会发现,虽然四十年改开,大部分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提升,但却大多数都不满意,并且得到的越多,越不满意。

之前已述,如果不把帝国主义作为解决方案,那么必须有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和整体战略作为解决方案。在这点上,身居海外,但心系母国的部分海外华人群体应该是率先有这种意识和危机感的。这首先来源于他们自身的多重文化背景、身份和成长经历,也同样来源于08年后东西方态势复杂交错、参差多态的现实景况。

某种程度上,“海华”都是文化融合主义的产物,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这种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妥协与斗争处理好,体现了自身的能力、选择与意志,也是某种程度上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色在当今世界大背景下生命力的体现。

在08年之前,这种复杂底色推动着海华寻求一种多元的、共赢的解决方案,在这个时间点以前,部分海华有一种引领着母国、引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进步的拓荒、抢滩,身先士卒的探险气质和实验意识。

而在08年之后,由于中国国力的迅速上升,以及“东起西落”,海华与中国的视角更多从“俯视”改为“平视”,同时意识到国内若干年的变革,并非亦步亦趋照着美国或西方发达国家,而是有自己的探索,在吸取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

如果这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能一直持续,那么海华的“世界人”身份、多重文化底色与国内民众尤其是精英阶层本可以处于一种良性的互动氛围。正如西西河之前若干年所经历的那样。

但因为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以及因为物质短缺、意识形态蠢动以及现代化、全球化路径受阻等多重复杂原因,原有的模式无法持续,世界主义、国际主义视野的海华与民族意识、自我意识彰显的本土精英必然产生冲突,也不可避免地在“中国往何处去”、“谁来引领中国”等问题上产生龃龉,两者之间关于话语权的纷争愈演愈烈。这可以被视为是近年来部分论坛如西西河的话语纷争之滥觞。

因此,今日之谷爱凌迅速成为社交新宠、明星,以及相关的谷爱凌现象,必将成为接下来整个华语文体界难于处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难题。

这难题首先在于,与群体不同,谷爱凌身上的双重文化、血统、社会背景和属性是无法否认、无法分割,又难以条分缕析有效衡量的有机整体。人群可以分,个体的人不可分。在谷爱凌代表中国获得佳绩时,已有人转载在美国社交媒体上有人质疑的“你是美国培养的为什么代表中国”之类的异议。印象中,这种酸溜溜的言论和委屈的心态过去似乎是我们经历的比较多。

其次,在接下来整个社会、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冲突必将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民族意识只会被进一步刺激。在不可避免成为公众人物的情况下,接下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考题”等着谷爱凌,也有无数的可能性需要她在中美两国之间“站队”,表态,分出彼此,笔者相信这会很快出现,甚至相信她的经纪团队必定已经做了很多预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可能无法穷尽所有的情况。

第三,如果拒绝民族主义、帝国主义,那么以谷爱凌的多重文化背景、天然的融合主义身份,能否为当今的中国和世界趟出一条新路,这才是关注谷爱凌问题的真正现实意义。谷爱凌之价值,绝不只是为中国在一个原本的弱势、冷门项目上增添摘取桂冠荣耀的可能性,而是在一种全新的文化融合主义、世界主义背景下,为中国和世界找到一条新路。

笔者相信,虽然当今的世界,全球化退潮,民族主义、地方主义、民粹主义抬头,但依然有一批人,尤其是各国精英阶层,在推动着彼此互助、共赢的方案。这并非出于世界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尤其最具“世界主义”色彩的共产主义都被普遍抛弃和覆盖的今天),而是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现实理性。

然而,理性常常是战胜不了激情的。笔者也设想着谷爱凌可能被各种网民的刁钻问题逼到墙角的可能性。不管部分民族主义者如何激情澎湃,缺少现实性的解决方案,最终诉诸军事征服的帝国主义倾向是他们最大的短板,而其源于物质条件提升后的自我认同意识和自我实现需求,却是一种人从生物本能向社会动物转化的必然处境。

那么,谷爱凌在运动项目、或其他项目上取得登峰造极、无可置疑成就的能力,是转化成推动融合主义的力量,还是加强了民族性、自我意识,这是谷爱凌和支持谷爱凌的人的两难。如果支持融合,那么谷爱凌的成就该如何归因、溯源甚至“分割”?她显而易见的混血儿相貌显然无法简单“归因”,也许只能用她选择归化祖国而导向“文化民族主义”,问题是她也没有显性表现出排斥美国文化因素,虽然今天有“怼美国媒体”的新闻,但她怼的是美媒的偏向性报道,这显然是更开放包容的意味。

因此,如果要计较谷爱凌成绩的“纯粹性”,必然面临现实的困难,而提倡中国文化的号召力和向心力,又会让“中国”这个符号显得模糊起来。如果说中美现实的景况就是如此,在经济、科技上脱钩、政治上暧昧,文化上表面泾渭分明却暗通款曲,恐怕并不是失实的表述。

事实上,如果以“吸取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心态来面对,本无这么多纠结和烦恼,但谷爱凌真正得以成为现象的“基底”,却是她出众的成绩,不俗的颜值和可爱的性格的三位一体。如果这三者有一项不复以往,那么失去这种关注和热度是瞬间的事。在这点上,国人与任何其他国家的吃瓜群众一样,是非常现实和务实的,刘翔就是前车之鉴。

想必这也是谷爱凌团队非常清楚的,因此从2019年“归化”以来,谷爱凌的代言数量和质量飞速增长,此次冬奥之后更是她的一段“黄金期”。至于G2的那个打通文化壁垒的愿景,也许有人会认为是笔者和部分人的一厢情愿。但如果未来有更多类似谷爱凌的,身居多国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年轻人在世界舞台上做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出色的成就,该如何去定位和“规约”这个群体呢?这是留给大家的现实难题。

通宝推:青菜园子,北纬42度,脊梁硬,醉寺,西安笨老虎,普鲁托,从来,shyukyo,任爱杰,何求,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