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闲聊:另眼看WG中的周总理--一个普通人的祭奠 -- 起于青萍之末

共:💬44 🌺347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觉得,有两个“文化大革命”

河友写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我个人是赞同的。

文化大革命运动从发起、到发展、到结束,这个过程其实是可以定义为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的:

一个是属于自己的毛主席“个人”的文革,那其实是非常短暂的,从“我的第一张大字报”起,到“十次接见红卫兵”后,就转向“抓革命促生产”了。应该恐怕是只有两年时间吧,应该算是窄义上的文革吧?这个文革体现了毛主席的伟人的本色,既体现了他的初衷和追求,也显示了他对“运动”的主导控制和局限的客观条件。那“个人崇拜”的造神的出现,应该不是他个人的喜好,但是却是群众运动的自然规律和党内党外的一致共识。

另一个是所谓的“十年耗劫”,这是广义上的文革。其实跨年可能更长,则应该把文革前的刘少奇主导的“四清运动”也包括在内的,因为它才是“预热期”和导火索。至于文革真正结束是哪一年?我个人觉得还应该把邓小平的“清理几种人”的那个阶段也划在里面去,因为在我的个人记忆和同代人的回忆中,它与“十年”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个大“文革”,可以细分为许多小段,其中可忆可究的代表人物和主线是千变万化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在位的和在野的,整人的和被整的,长寿的和短命的,善终的和殀亡的……。不单单是林副帅的“一统江山”,就是邓大人的几上几下,周总理的中庸之道,文革小组的“权倾天下”,工农老百姓的群起“夺权”……,都是值得后人在几百年后细细品味的。

也许研究和讨论文革现在还为时过早,一来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多的真实的资料会慢慢地解锁。等这一代人离开后,非当事者会有更客观的视角。二来是当世界上的变化尘埃落定后,经历过沧海桑田,许多原来不能理解的东西,就变成人们的共识了。

乱涂。

言长笔短,辞不达意,见谅。

通宝推:寒冷未必在冬天,陈王奋起,阴霾信仰,呆头呆脑,唐家山,小泽珍珠,回车,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