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说说我知道的一些中医 -- Swell

共:💬111 🌺174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方向的研究60-80年代搞了不少

比如肾阳虚的实质研究,沈自尹院士早就研究过了。

不过90年代转向中药现代化以后,基础研究就少了。

当年技术水平也不行,祝总骧,韩济生等等院士很多研究都限于科技水平有限而浅尝辄止,这些年仪器水平高了,对于经络,经膜,寒热温凉四性等等的研究还是取得不少进展的。

这些年碰壁以后才意识到传统中医理论的重要性,对中医证型的研究又开始多起来了,比如北中医就搞过老鼠的“肝主疏泄”的动物模型。

不过中医理论更类似于一个大的框架模型,现代的研究类似于从一个个螺丝钉,砖块研究起来,去看看古人搭的这个房子哪里好用,哪里不好用,确实只能慢慢积累数据,快不起来。很多研究者搞一辈子才能取得一点点成果。

脉诊标准化一直在搞,不过收集到的数据只能说明脉象的变化趋势和古人对脉象的分类是一致的,但是拿这些数据去判断病情,还真不如手指头。现在市面上的脉象仪还是和玩具没太多区别。

其实不少古人的理论只是视角不同,很多时候都是现代人不好好去看古人到底说了啥。

比如看一下解剖:脾(spleen)和胰(pancreas),是从腹主动脉分出的一条动脉共同供血的。因此在2000年前的解剖当中,就根据解剖的连续性,归为同一个“脾藏”系统了。同时,脾本身就是个最大的淋巴器官/免疫器官,因此它能影响消化道生态平衡,也是另一个方面的解读。同时脾脏也管血细胞的平衡,脾功能出现问题以后,血小板被过度清除,产生严重出血倾向,这就是正宗的“脾主统血”功能失常。

作者:天灵no盖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525579/answer/12187709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