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闲聊德国联邦大选 - 选举结果 -- 假日归客

共:💬144 🌺1247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闲聊德国联邦大选 - 选举制度

铁手同志发现德国联邦议会居然有735个议员,相当的庞大。这是事实,德国联邦议会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国家议会,仅次于中国。但是按人口平均一下还好,德国和它的西欧小伙伴们差不多,意大利和英国还更多。

点看全图

当然我们比的是各国的两院制里的下议院或一院制里的议院,因为下议院一般来说权力较大,并且上议院的组成千变万化,有些甚至不经选举产生。

德国的也由两院组成,下议院是联邦议会Bundestag,由直选产生,我接下来会重点介绍。上议院是联邦参议院,由各州政府指派代表组成,没有常任议员。其成员总共69人,最大的四个州各六席,黑森州五席,中等的几个州各四席,最小的四个州各三席。

德国的联邦议会除了大,另一鲜明的特点是其议员总数一直在变化。两德统一后历届联邦议会的议员数依次是662,672,669,603,614,622,631,709和735。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德国的选举制度。

世界各国议会选举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是选区制,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全美分成435个选区,谁赢得这个选区的选举就代表这选区进入美国众议院。其二是比例代表制,典型的代表是荷兰,以色列等。各参选政党提出参选名单,选后按得票率瓜分议席。实行比例代表制的国家往往设置最低得票率的门槛,以防止议会出现大量小党。其三是选区制结合比例代表制,我所了解的有德国,俄罗斯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具体特点是一部分议员由选民直接在选区选出,剩下来的议员循政党名单进入议会。这里俄罗斯和台湾的模式比较接近,就是确定议员总数,把它刚性分割成两部分,分别由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自行选出议员,两者井水不犯河水,保证议员总数不变。但是德国的解决方案更复杂,请看我慢慢解释。

按德国法律,德国联邦议会理论上由598位议员组成,其中299位由选区直选,另外299位按政党名单根据得票率选出。每个选民投票的时候可以打两个叉,第一票给他心仪的选区候选人,第二票给他心仪的党派,两者可以不一致。到现在为止,一切都还正常,但是德国宪法规定并经宪法法院判决,第二票才决定一个党在联邦议会所分得的议会席次比例。这时就出现了第一票得票率和第二票得票率的偏差了,因为直选议席一般都归联盟党和社民党这两个大党,但是第二票却分散到大小各党,所以要补上不少席次来平衡。这很难书面解释,还是用数学方法说明最方便。

先看这次进入议会各党的得票率。

点看全图

再看实际的分配过程。

点看全图

在表格里可以看到,联盟党虽然政党得票率不高,但是赢得最多的直选议席。如果执行俄罗斯的选举制度的话,联盟党是第一大党,社民党第二,掉个了,另外选择党直选议席多,自民党挂零,这两个党的位置也要换一下。总体上俄罗斯这种制度对大党或地区性大党有好处,但是在全国实力较均衡的小党最吃亏。总而言之,为了平衡直选选区和比例代表制的优缺点,德国付出的代价是议会无限膨胀以及附带的巨额费用问题。在上一个立法周期的时候,大多数党派已经提出要解决议会膨胀的问题,但是联盟党的小弟基社盟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看这个会期有没有进展。基社盟是这一制度最大的得益者,它是巴伐利亚州的区域性政党,基本囊括该州的所有直选议席,但是它们这次在该州的政党得票率才30%多一点。

再补充一点,直选选区加比例代表对政客们有一大利好就是双保险。德国的选举法允许一个候选人同时是直选候选人和进入他所在党的比例代表名单,如果他直选胜利进入议会是万事大吉,就算直选失败,只要他在政党名单排名靠前也往往可以稳进议会。不会像当年悲催的彭定康,他作为英国保守党主席帮助梅杰打赢选战连任成功,但是他本人却在自己的选区失利。因为英国法律规定阁员必须是国会议员,梅杰没法安排他,就酬佣给他憨大的位置。所以同志们以后和人辩论香港问题,我建议拿他做例子,他被英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抛弃了,却硬给塞到香港推广民主,不像话。

德国这次最火辣辣的直选区是勃兰登州首府波茨坦,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和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博客直接刺刀见红。贝尔博客已经搬家到波茨坦不少年了,在这里参选天经地义,但是肖尔茨的根据地是汉堡,这次表面的理由是他太太在勃兰登堡州任文化教育部长,他们也已经在波茨坦安家了,我觉得他有和贝尔博客别苗头的意思。选举结果是肖尔茨大胜。比较搞笑的是联盟党的总理候选人,他一直在北威州从政,是现任州长,这次他选择不在任何直选区参选,仅仅靠政党名单入选联邦议会。我个人觉得这是懦弱的表现,他的前任默克尔从1990年开始就一直高票在她自己的选区胜出,所以我个人不看好他。

通宝推:盲人摸象,瓷航惊涛,桥上,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