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谈谈对待疫情的态度,不要那么多侥幸 -- 田昭明

共:💬53 🌺4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谈谈对待疫情的态度,不要那么多侥幸

疫情到今天快两年了,大家对待它的心态一直都不好,错误和幼稚很多,当然国外更不好,至今还有人认为是骗局。

武汉时期我们希望像非典一样,消灭在中国,失败了。国外开始后,我们以为和中国类似,各国都能应付,误判了,眼镜碎一地。他们躺平群体免疫,我们下巴脱臼了。之后就盼着疫苗,希望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形成群体免疫,结束疫情。结果出来个delta,击穿了疫苗,群体免疫破产。现在很多人谈论共存,其实是心态受影响了,有些沮丧吧。现在国内很多人真的认为防不住的,或者代价太大了,英国新加坡那种躺平可能就是未来。或者认为新冠老爷大发慈悲,死亡率降到千分之一,然后就可以躺平或者共存了。

我觉得国人的心态一直存在两个问题:

1.盲目的侥幸心理

如果未来疫情发展有三种可能,好中差,大家都会选择好,而且相信会出现最理想的结局,也不知道这是期望,愿望,逃避,还是自我催眠,每个帖子里都会看到“疫情结束后”,“希望疫情很快结束吧”。这样是不对的,面对不掌握,不了解的未来疫情发展,我们至少要选择中等的可能,也就是最大概率的那个,还要预留最差结果的空间。

2.挫败后的躺平

其实这次南京扬州疫情也没多严重,远远不能和武汉时期相比,那时才是真的恐慌。但现在很多人真的开始讨论共存了,这一点张网红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他很策略的混淆了国外的共存与国内的清零,长期的共存与中短期的清零。这次国内的中高风险地区有点多,扩散太快了,很多人确实有挫败感。

安全领域采用的方法论主要是风险控制理论。我们要评估未来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严重性,并在控制成本和损失之间做平衡,保险就是这套理论。首先我们评估风险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理智,不侥幸,也不悲观。选择措施是一般是按照最大概率的,中等结局的那种。

准确的评估风险,需要科学的掌握其规律。如果说之前我们对新冠了解太少,那么现在delta击穿疫苗了,就必须承认现实,变异不会停止,疫苗跟不上变异的速度。目前看不见完美的疫苗和特效药,这也是最大概率的可能,我们必须以此指定策略,并随着进展动态调整策略。就像走一个迷宫,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只能尽量把握规律,按照最大可能性的方向走。

其实,与病毒共存这个判断没错,国外已经是事实,已无消灭可能,共存也代表着必然长期化了。国内对长期共存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抗疫长期化,动态清零的机制常设化,制度化,直到达到可以不清零条件或无法清零。

现在各种措施、场所、人员和物资都是临时抽调的,各种人手不足,工作强度太高太辛苦,这些都需要常设,成立正式的机构和队伍;国人的思想也不统一,很多疫情很快结束的侥幸心理;国际机场和国内共用的,隔离酒店也是借用的,所以经常出事。这些都应该常设化,制度化,国际机场也应该单独使用,远离市区,最好找一个岛屿,隔离场所应该高标准单独建设,医院也应该单独建设,平时宁可空着,也不要院内传播。红区与绿区接口太多太乱太杂,就像走钢丝,冗余不够,某个人某个环节犯错或疏忽,就会引起大乱子,都是在大城市,每次都损失巨大。如果某个城市真的爆了,我们也一样手忙脚乱,病床,药品,氧气也不一定会充足。

delta在印度肆虐很久了,国内还是手忙脚乱,没有做好相应级别的准备,其实是不应该的。原因就是没有认为疫情长期化,以为就是个突发事件,没准哪天就结束了,病毒就消失了。我们还是没有按照最大的可能性,疫情长期化,十年以致几十年的方向做好准备。

乐观的方面呢,危机,危险中有机会,危险我们正好能克服,而国外不能克服,这就是最大的机会。这不是大争之世,这是一枝独秀,发战争财,发外国国难财的机会到了,这么十年二十年下去,美国多半都不在了。美国太拉胯了,现在就快撑不下去了,如果出来一个高毒性的版本,20%的重症率,医疗崩了就是死亡率20%,这是大概率会出现的,美国还能撑得住吗?不行就再来一次。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吧,影帝这句话说得很好。再次劝海华,尽量回国避避风头吧,未来局势真的不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通宝推:三笑,海外俗人,潜望镜,坐言起行,empire2007,alane,葡萄,菜根谭,拿不准,mezhan,真理,审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