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Into the West----感受阿拉斯加 之一 -- 独眼速不台

共:💬16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Into the West 之二 第一天 寒冰降落

Into the West 2第一天 寒冰降落

其实仅仅飞到到阿拉斯加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偏僻,我们从芝加哥起飞辗转10个小时左右才到了Anchorage这个阿拉斯加最大的城市。(科普一下,Anchorage不是阿拉斯加的首府,首府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市)刚刚进入候机厅闯入眼帘的就是墙上重量创世界记录的比目鱼。(比目鱼?D?D?DHalibut,由于它的发音仿佛“哈里波特”,于是从此以往我们就管这种阿拉斯加最常见的鱼类为“哈里波特”)步出机场已经是午夜1点左右了,不过天色还是那种如同傍晚一般的蒙蒙的茶色,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夏季每天只有三小时黑夜的极北之地。

在休整了5个小时以后我们迎来了在阿拉斯加的第一个清晨,虽然睡眠明显不足,但是那种莫名的兴奋与冲动使得大家都精神焕发。今天的活动是北上Talkeetna做小飞机with Glacier landing,阿拉斯加的高速公路平整而宁静,马力十足的SUV使得我们可以纵情驱车,一行人有说有笑,车窗两边的的原野毫无褶皱的向远处蔓延,不知在什么地方就起起伏伏的成为了山脉,灌木与森林一片一片的夹杂在一起,郁郁葱葱,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湖泊潭水点缀其间,反射着耀眼的日光,有点光怪陆离。

不知觉的享受着美景,到了第一站Talkeetna小镇,我们的计划是乘坐小飞机进入Denali公园的群山,近距离观察McKinley峰,然后进行激动人心的冰川降落。我们选择的飞行公司叫做Talkeetna Air Taxi,由于coupon book上有他,但是coupon是仅限于晚上6:30那一班的,不过经过一番Chinese English的讨价还价,终于让我们每个人都享受八折待遇。(至于这个coupon book的重要性我在最后的总结中将详细介绍)办公室坐落于一个非常怀旧的小木屋中,左右皆是各异的鲜花。办公室后面是一个小小的机场,全是各式各样精巧的小飞机。感觉好像比我们的SUV大不了多少,不禁的有人担忧起来,怀疑我们的安危,做这么小的飞机会不会在气流当中疯狂的颠簸。我想权且当作去Cedar Point做过山车和跳楼机了吧,毕竟这才是玩真的。

二十分钟后一个精干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叫Tom的飞行员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他的座机?D?DMountain House号,就像一个绿色的大蜻蜓,并不是我刚才看重并留念的火红的飞鸟,让我多少有点小小的失望。接着Tom着重的谈到了救生设备以及备用通讯设备,看他一脸肃然我不由心下一沉,感到刚才朋友的担心并非全无来由。大概Tom觉得对我们的恐吓还不够,在大家登上座机安排停当之后,他又说今天是他的第三个工作日请诸位多多包含,顿时五张惊愕的面孔出现了,看到恶作剧得逞之后,Tom随即奸笑一声说他已经安全飞行了19个年头了。真恶!

我们五个人是这样做的,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应该能拥有最为开阔的视野,后面还有3排座位,最后一排据称是摄影的最佳,理所当然的留给了我们中间的摄影师,他的那两个Canon的机子还有长长短短的镜头号称是他所有的Saving。在带好耳机之后,面前巨大的螺旋浆转动起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昭示着这次不同寻常的旅行。滑跑了一段距离以后我们以65英里的速度起飞了(比我开高速还要慢,居然飞的起来),技术不错非常平滑,看来我们的担心有点多余了。

一个漂亮的转弯侧飞之后我们以130英里的速度直面对着群山飞行,从我们的脚下直到山峦起伏之处尽是一望无际的绿野,嫩绿的可爱,而平滑的就如顶极高尔夫球场。不过这一切都是错觉,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片可怕的沼泽,碧油油的外表掩盖了他吞肆一切的个性。数条河流象剪刀一样随意的裁剪开了这锦缎,我其实非常期待能看到当山洪爆发时河流改变河道而肆意奔流的景象,而现今它只是在浅浅的淌着。一直在低头扫视下面的林木沼泽,耳机中听Tom介绍繁多而难记的河流名称,猛抬头,除了呀异只有震惊,莽莽荡荡的绿地缓缓的向上抬起渐渐的失去了颜色,斑驳零落,裸露出纯黑的山岱,片片的雪地掩盖其间,巍巍荡荡嵯嵯峨峨的,静立在那里等待着人们的检阅,无怪乎孙子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来形容优秀军队的威严与不可动摇。其上是骨都白云渺渺茫茫的横出碧霄,奔腾着蔓延着堆积出晶莹透亮的Denali山峰,正如它的印第安语的原意:the great one,它超出其他所有的山岭,不可一世的矗立在群山之颠,说矗立也许不准确,因为它好像没有山脚,只是生长在云团之上,青岱尽染做千丈之玉。

说话间飞机闯入了峻岭之间,有宽阔的冰川蜿蜒而下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群山为之躲避,森林为之扫除,拦路的岩石早已被碾为粉齑成为大大小小碎石或是淤泥被冰川席卷前行,于是冰川不是想象中的皎洁,在两路冰川交汇之处更是索性出现了一道黑渍,而在此之下则是数百米的冰层,唯有冰层表面少许天蓝的小湖给人以无暇的印象。我们的心随着机翼摇摆,穿梭过着陡崖峻岭深壑。忽见几座煤黑般的山峰中有一道褐色的均匀岩层,原来是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痕迹,于是我们将它唤作“奥立奥”夹心地形。

其间经过一个大一点的冰上湖泊,Tom告诉我们前两个星期他的一个飞行员朋友带着夫人和几个孩子就降落在那个湖边,并且camping过夜于此,更惊险的是晚上一个黑熊访问了他们,幸好他们早有防备将其赶走。这大概才是真正的a lifetime experience吧。

当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的冻原时,那就是我们的降落场地了,远远的看见早有一架鲜红的飞机停在那里,还有先我们一班的那几位乘客象黑点般移动。飞机放下划翘,减速降落,在触地的那一刹那又反弹了起来,接着重复了几个来回,从未想象过飞机会如同草蜢般的雀跃,真是刺激非常。下飞机后的景象真是难以形容,白皑皑的一切,渺小的我们,真的难以想象这是在海拔1600米左右高的冰川之上,而且温度还那么宜人,记得看其他人写的游记中有人提到这次飞行与冰川降落感觉better than sex,至于恰当与否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应当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比喻。我不由的跪下来刨出一把白雪放入嘴中,品味着这份纯洁无染,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接着飞行员把我们从惊讶中召唤起来,说是要做一个小小的游戏,我们六人面对着一面刀削斧砍般的崖壁一起呼喊,要响亮同时简短尖锐,居然有五个回声依次传来,一声比一声空灵悠远。不远的小山上有一个小木屋,Tom介绍到,可以在此过夜,只要80刀一夜,我暗想不知道是不是花80块买一个冰棺材啊。

恋恋不舍中要登机返航,当再次轻盈的起跃于空中时,我睁大眼睛企图将所有的图画永远记存下来。归途中我问道为什么官方的出版物都将这个6195米的北美最高峰称作McKinley而这里的人们都将他叫做Denali峰,Tom非常有兴趣的给我做了解释。那是在1896年,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威廉.麦克肯尼建议以黄金为货币标准,而阿拉斯加发现了大金潮。麦克肯尼当选总统,大约是为了巴解总统先生把,从此德纳里被官方命名为麦克肯尼峰。1917年,德纳里被批准为国家公园,国会将这个公园命名为麦克肯尼峰国家公园。但是由于这位总统即没有来过阿拉斯加,也声称不喜欢这块荒原。所以McKinley这个名字从来未被阿拉斯加人所接受,他们固执的向每一个游客宣传解释,毅然将Denali这个传统的名字保留了下来。因而我,同时也希望大家,今后都称它做德纳里峰。

着陆以后回到小木屋办公室,看着妍妍的花串,回味着Denali山云缭绕的景象,不啻恍如隔世,这才可以谈得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际云卷云舒的意境。

在和飞行员做告别时,他询问了我们在阿拉斯加的计划,当得知这是我们第一站时,有点遗憾的说你们把最好的放在了第一天。这可有些让人沮丧,不过幸好后来的事实说明并非如此。

简便的面包加火腿肉肠,还有我的一袋榨菜丝成就了我们的中饭,这里要提一下我自发带的3袋榨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且完全都用在了刀刃上,每每在野外混饭时它就显得弥足珍贵,唯一遗憾的是要是再记得带上一瓶牛肉豆豉味的老干妈就更加完美了。

饭后继续北上,看到以前游记中很多人不去Fairbanks,而经过仅以石子铺路的Denali Highway,据称这条著名的Denali Highway两边风景如画令人陶醉。由于我们的计划中去Fairbanks淘金是一个重点项目,所以不可能穿过这条耗时7小时左右的公路。不过为了我们旅行的完整性,我采取了一个折中的行程。考虑到做完小飞机后时间尚早,加之当天到达Denali后没有什么项目,于是计划沿着Denali Highway行驶一小时希望能大概的领略沿途风光,然后再沿原路折返出来,继续北上20英里到达Denali国家公园。于是我们以不到40英里的速度驶进这条粗糙颠簸的土路,看着车后烟尘滚滚倒煞是有趣,然而实际景观让我们非常失望,不知是我们运气不好还是由于刚刚从最美的环境飞出,或是由于我们不够深入的缘故,这一路毫无别致之处,和我们日后的风光比起来更是相差甚远。所以建议以后的兄弟们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到达住宿旅店已经是近7点了,不过大伙仍然兴致勃勃的逛了逛礼品店,预定了明天晚上的一个dinner theater的活动(详情请关注下一回,嘿嘿),突然发现每个人都早已饥肠辘辘,冲进仅有的一家熟悉的餐馆?D?D?DSubway,每个男生都饕餮了一个一英尺长的meatball后还意犹未尽。排队洗浴之后早已有人鼾声如雷,我看着窗外白昼一般,力图回想着今天惊人的雪山飞翔,不过睡眠却一闷棍将我击入黑渊,旋转着下坠,就,酣酣沉睡,但我心飞翔。

元宝推荐:紫色风信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