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文革和改革的逻辑 -- 迷惑不解

共:💬3 🌺18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关于文革和改革的逻辑

关于文革和改革的逻辑

本人对历史人物的私德不太感兴趣,我只想认识他们的历史作用。

我相信我看到的事实,然后从中得出我的结论。当然,所谓“事实”也是要打引号的,看同一件事,每个人看到的“事实”可能都不一样,因为我们都会习惯性用头脑里已经有的概念去对事实进行简化和分类。

记得初中时,我对分田到户充满疑虑,甚至不满,因为我头脑里已经有某种很强烈的观念。当我亲耳听到一个农民对我说还是分田到户好时,我知道自己其实啥也不懂。

当现实还没有呈现时,比如说若干年前,我也不会写出现在文字。

下面言归正传。

在60年代,消灭了旧的阶级差别,但猛然发现,在现有经济基础上,你消灭不了广泛存在的等级差别,各种等级差别都是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否则工作就没法做。但等级差别同样是体现在经济和政治地位上的差别,所以,它们本质上就是阶级差别。传统的阶级差别是血缘遗传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这种阶级差别,理论上没有血缘遗传性,但有特权的人群,必定会克服一切阻力朝这个目标前进,因为这是生物本能。

文革的逻辑,就是说,我们要消灭利用等级差别搞特权谋私,消灭根深蒂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防止等级差别发展出新的贵族特权阶级。另一方面,一边搞文革,一边搞生产,抓革命促生产,随着经济发展了,就可以逐步取消等级差别。

文革也收到了相当的成效 。从经济发展上说,我至今不相信什么崩溃边缘,这跟我的实际感受不一样。另外,最重要的是,广大干部群众在文革中受到了教育,提高了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其影响深远。直到80年代初期,在社会观念上,如果有人被说成自私自利,那是一件可耻的事,不像今天,大家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公然地挂在嘴边。

经济发展的速度毕竟要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虽然从理论上说,只要假以时日,中国总能达到马恩说的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境界,但中国不是一个孤立系统,还有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

80年代与西方交往的大门打开,国人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么发达,以前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立马就变得软弱无力了,很多人的共产主义信念就动摇了,社会上各种来自西方的思潮流行 ,此起彼伏,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开始崩塌,其影响深远,余波至今未消。

在80年代,如果继续原来文革的逻辑,显然不行,不仅是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几乎崩塌了,而且国外敌对势力也不会给你发展的时间了 ,这是从虚的方面说,从实的方面说,80年代青年失业现象严重,小镇的街上,经常有三五成群穿着喇叭裤的青年男女,提着双卡录音机溜达,社会治安很差,搞上山下乡也已经不可能了。这些压力下,我想任何领导人都知道必须改变思路了。

邓的改革,核心就是抓住矛盾的另一个方面,即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他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坚持国有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放开私人资本的发展。把经济计划调节在思想观念上去魅化,从价值判断的层次还原为工具的层次,从而为发展市场调节开辟了道路。

另一个方面,克服很多人思想上存在的对打开国门的恐惧,坚决打开国门,引入国外资本和技术。这必然会带进来国外的思想观念,但邓说,不要怕在打开窗门时飞进一些苍蝇蚊子。于是中国人思想观念上的动荡更加厉害了,影响至今,包括我今天为什么还会写这些文字。

看邓的文章,文句简短,文字朴实,没什么文采,但透出一股坚定的意志。他做事的风格,说的好听叫举重若轻,说的不好听,你也可以说是简单粗暴,留下一些后遗症,但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他的历史功绩是否认不了的。

未来怎么样,当然还要走着瞧,未来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任何预言都是靠不住的。坐看风起云涌,静待云卷云舒,笑谈岁月流转,今天之所是,焉知不是明天之所非?今天之所非,焉知不是明天之所是,这就是你我长生久视的乐趣。

通宝推:桥上,醉寺,胡一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