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气功,宗教,及其它 -- 长子

共:💬34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1.1 序曲―武术的兴起

从1982年―1995年,这段时间可以称为中国的气功时代。在这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里,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什么是气功,大约5000万左右的人练习过气功。气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引起了全国以至其它一些国家的重视,从农民、工人到知识分子,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官员,不分男女老幼,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卷入了这场气功浪潮。期间,出现了许多“气功大师”和不知来历的“神秘人物”,还有著名的“特异功能者”和气功作家,这些人物一起演出了一场令人瞩目的小品闹剧。在这段时期,气功的理论发展突飞猛进,气功被冠以“人体科学”的美称,甚至有断言称21世纪是人体科学的时代。(这里所说的“人体科学”是指关于人体特异功能和未知潜能的学术研究。)

另外,气功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的新型宗教,它迅速建立的运行机制有很强的社会渗透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门派为主干的规模体系,这一点曾引起政府的不安和轻微的干涉,但很快,气功获得了政府的许可和承认,或者说是管理,成为一种社会承认的“新兴学科”。

气功的定义

简单地说,气功就是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或)意念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使身体得到“气”的医治,并可以获得超自然的特异功能。这种“气”和特异功能是来自灵界的邪灵。(在第四章将详细解释灵界和气功的原理)

练功者可以感受到“气”的存在,有明显的感觉,能在身体里移动,能发出身体,可以医治疾病。某些练功者可以获得特异功能,如治病,透视物体和人体,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能长时间不吃饭,能用意念搬取物体,能占卜,预言,甚至灵魂可以随意离开和回到身体,等等。

这种“气”的本质和特异功能的来源我们将在第四章详细研究和探讨。本章的重点是研究中国当代气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使人了解气功这一现代宗教在中国的概况。

按时间顺序来划分,气功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序曲―武术的兴起

2、气功的萌芽

3、气功的高潮

4、气功的低落

笔者个人的练气功经历贯穿了以上所有的过程,这正是我的青春年华时期。上帝把时间像流水一样冲去,人生短暂仿佛一声轻轻的叹息,而我却用了生命中几分之一的时光去追求一个可怕而错误的目标,实在很荒唐,也很后悔,更有难以解释的遗憾。笔者将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讲述中国当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并从感性和理性的角度来研究这一特殊的现代宗教。

1、序曲――武术的兴起

一九八二年,电影《少林寺》在中国放映,其影响如同一把烈火,燃遍大江南北,男女老幼无不争相观看,并为之如醉如痴。一时间少林寺这一佛教寺院家喻户晓,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崇拜仰慕的“圣地”。中华民族终于在这次“武术普及教育”的大课中寻找到了久违的自豪和自信。年老的一代人开始讲起从前他们所见所闻的武林传奇和江湖故事,新一代人兴奋而又半信半疑地听着;终于,中国人庄严地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而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瑰宝―武术,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天下工夫出少林”,少林工夫是中国武术的代表,始创于印度来中国传教的和尚“达摩”。于是,许多人因此知道了佛教,并对其颇有敬意,和尚也开始受到尊敬。更为狂热的举动随之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人们前往少林寺参观、学习,甚至要求出家为僧。街道上,校园里,随处可见模仿电影中打斗的年轻人和小孩,且吼叫声不绝于耳。中国人在学工,学农,学兵和学科学之后,学习武术终于又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潮流。。

随之,配合着高昂的民族情绪,许多武打电影匆忙上映,题材也由少林寺发展到了更远的地方,许多这方面的杂志媒体纷纷创刊,把武术这一民族话题炒得如火如荼,畅快淋漓,大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这一时期,中国本土自家的宗教―道教,终于耐不住寂寞,开始提醒人们注意他们的存在和神秘,人们又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新的概念,一种比武术更厉害的东西―“武功”。与“少林功夫”相对应,“武当功夫”成为又一引人注目的“奇学”。这种工夫来自道教的圣地―武当山。很自然地,许多人对此很满意,因为道教是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人自己的宗教,人们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它,民族自豪感更加纯洁一些。电影中,武当山的道士,看起来要比少林寺的和尚神秘而有头脑得多。

武功是什么呢?和尚们拳脚出击,震撼有声,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叫做武术。而武功通过道士们表现出来的,却常常柔和缓慢,但是却比武术更有威力,令人敬畏。这的确不容易理解,也不合逻辑。太极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道教武功,能健身,能作战,看似柔和如舞,实则极有杀伤力。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功”,它所暗示的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力量。要解释这种力量,就要引入一个名词:气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