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儒家和中国思想 -- 燕人

共:💬242 🌺1270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可能又要说老一套了

移动设备,行文散乱,先行歉意。

本来写了很多,但这三个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一直试图向燕人兄解释的超验哲学。因为知出自超验本体,行是为了确认知。这样问题就不存在了。也是必须行的根本。

问题什么是超验本体?

先不用这个概念说下。用比较简陋的说法,知来自先验知识的演绎和经验知识的归纳,行是对知的证实和经验知识的获取。这样是不是就理解了以上三个问题其实都不存在?

然后再解释一下超验主体是什么。

用比较近似的说法,人们最常接触的超验主体是鬼。将所有害怕的事物,那些可能性的逻辑集合到一起,并借由一样事物表达出来。这就是鬼。同理,正面的可能性就是神。只讨论万物运行,就是天。

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超验主体是一个将所有意义及其逻辑基础组合到一起所构成的存在。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

  

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理无心则无着处。

  

天即理也。

  

心即理也。

我们也很容易看到超验主体的问题。它只是一种建构,一种无限、开放的可能。但可能性太多了。思虑过多,就会胡思乱想,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必须受到经验的限制。所以儒家强调知行合一。

或者说,只是可能性存在,不经过实证,你会觉得真的存在吗?而且人的认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真的达到超验主体,只能是接近。对于现实问题来说,不实际接触不可能了解情况,得出具体(实践的)的可能性的。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

所以知行既是分离的也是统一的,不可分割。也就是说朱子的知先重行、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是一样的。程朱和陆王的区别在于一个注重实证部分,格物致知。一个注重超验部分,心外无物。相同在于都将道德自然化, 为天地立心。

这只是粗略和近似的说法,和真实的超验主体差距不小,推荐这篇了解。你会发现宋明理学的基础——「物感心动」,最后和现象学的说法差不多的。

  

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

理学的问题在于,一个符号表达了太多的意思,不到具体语境基本无法理解。极易混淆,有时候甚至是有意识混淆。比如心既是超验主体,又是心理学主体,还可能是某种具体的意向性。

进而和一个具体的实在捆绑,不再只是一种建构。比如天不是等于自然界本身,就是等于自然神。即便从中抽离出秩序,也往往是人格化的实在。心也如此,将意识等于所有,进而唯心。

这还会引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心同时也是指人心秩序,而不是简单的物理秩序。也就是说,为天地立心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人立心,或者说为人类文明奠基。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政治秩序,是需要人不断探索、切身实践的。空谈心性什么也不会有。

所以问题在于准确的理解。但层主的一说的也很清楚,这等于让天子不再代表上天,被压制和曲解几乎是必然的了。为了自己的瓶瓶罐罐,有些人也愿意这样理解。

又及:为什么鬼只是近似?因为鬼是用一个实在(意向)与超验主体联系起来的。超验主体是所有可能,不只是害怕的集合。准确的说,超验主体为(客观)经验世界奠基。而鬼为经验世界中那些令人害怕的事物奠基。鬼的本意是陌生者、有害,即便那些令人害怕的是某种未知,某种不确定性,经由陌生和有害也会推导出无数种可能。比如怕鬼吃了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