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GA系统的反腐打黑,终于有点求死不能的味道了 -- 方平

共:💬784 🌺8433 🌵1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高岗就是和今天某些大领导一样的日常交际,顺带扯点陕西小调

高岗确实不太注意这块。

比较传统陕西化的风流。属于比较开放的中国传统农民。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rm

[b:e4e14aefe3]歌词浏览:[/b:e4e14aefe3]

上一道(那个)坡(来)坡(哎哟哟哎)

下一道(哎嗨)墚(哎哎),

想起了(那个)小妹妹(哎哟哟哎),

好心慌(哎嗨)。

你不去(那个)掏菜(哎哟哟哎)

崖畔上(那个)站(哎哎),

把我们的(那个)年青青人(哎哟哟哎),

心扰乱(哎嗨)。

你在(那个)山(来)上(哎哟哟哎)

我在(哎嗨嗨)沟(哎哎),

探不见的(那个)拉话话人(哟哟哎)

招一招手(哎嗨)。

-------------------------------------

上一道(那个)坡(来)坡(哎哟哟哎)

下一道(哎嗨)墚(哎哎),

想起了(那个)小妹妹(哎哟哟哎),

好心慌(哎嗨)。

你不去(那个)掏菜(哎哟哟哎)

崖畔上(那个)站(哎哎),

把我们的(那个)年青青人(哎哟哟哎),

心扰乱(哎嗨)。

你在(那个)山(来)上(哎哟哟哎)

我在(哎嗨嗨)沟(哎哎),

探不见的(那个)拉话话人(哟哟哎)

招一招手(哎嗨)。

榆林小曲,原是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艺术形式,又名榆林清唱曲,流行于陕西省榆林县一带。据说是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由随军塞上的江南艺人传到榆林,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取坐唱形式,一个单唱,间有对唱或对白,男扮女声,真假嗓结合。伴奏乐器以扬琴为主,另加琵琶、筝、三弦等弹拨乐器,也有时加用月琴或京胡。打击乐器用一只小瓷碟。唱段多为带叙述性的抒情小曲,具有明显的江南民歌风味,曾把江南民歌《茉莉花》、《搭戏台》、《绣荷包》等融入其中。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特征,一方面又吸收了陕北当地的民歌小调,如《陈太爷上任》等。这样,形成了南北一体的新艺术品种,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几乎所有的早期陕北民歌都和爱情有关系,甚至有些也粗俗。

在革命时期,加入了反抗的内涵,经过解放后改编又进一步加入了反抗的内容。

当然了早期的民歌经过多少年锻造,确实比较动听,精炼。这是长期的总结,新时代了,需要提供大量的洁本的新民歌,于是加上了新的又文化的名词。

在70年代,趋近更加的洁净,确实少了一点原汁原味。

这需要更长的时间凝练,提纯,只是可惜,到了今天,中断了。

又开始小戏场了。导致了一定的庸俗化。

而样板戏则是集大成者。当时确实重点倾斜样板戏,整理各地的大剧种,忽略民俗小调小曲的创新,现代化,这是比较遗憾的。

因为这些东西既然来自此地,扎根于此地,必然会促进此地的人民的基础文化艺术素养。

这算是民俗小曲现代化的意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