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1973年曾经的斗周的故事 -- 真历啊

共:💬17 🌺32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整理】1973年曾经的斗周的故事

替换1973年1月13日,因膀胱癌恶化,排出大量鲜红的血尿。

3月10日,他住进玉泉山施行第一次电灼术治疗。

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设“烤鸭宴”答谢医生护士,他以为自己已经康复了。

第一次“批周”源于外交部《新情况》上的一篇文章。周恩来第一时间看到了该文,十分赞赏。

可当有人把文章拿给毛泽东看时,毛大怒。

7月4日,周去玉泉山治疗,毛召见王洪文和张春桥,说:“你们两位是负责(十大)政治报告和党章的,今天我请你们来谈几件事。”

于是讲了一席话。其要点是——

都说此文不错,我一看呢,也许我是错的,你们贵部是正确的吧!不过与中央历来的,至少几年来的意见不相联系。

你们年纪还不大,最好学点外文,免得上那些老爷们的当,受他们的骗,以至于上他们的贼船。(原话是“上乔老爷、姬老爷的贼船”。)

我这几年名声不好,世界上唯一的马克思一盏明灯是在欧洲,那个地方放个屁也是香的……“明灯”是用我的名义写的,我就没看。凡是这类屁文件我照例不看。总理的讲话也在内,因为不胜其看。

结论是四句话:

大事不讨论,小事天天送,此调不改正,势必出修正。

将来搞修正主义,莫说我事先没讲。

当晚,张春桥通知周恩来,要求召开政治局会议,传达毛的讲话。周遵命主持会议,传达了对自己的批判。其实,早在7月2日夜,王海容已经把谈话内容通知了周恩来。而章含之知道此事比周恩来又早一天。

那是7月1日下午,章在政协礼堂开完章士钊治丧会后:

“批周”后周恩来没有参加十大政治报告的起草,而“冠华被指定参与起草十大报告的外交政策部分”,那一部分恰恰是“批周”的主要内容,即“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世界形势。

“开完十大,冠华当选为中央委员”,按章含之的说法,这场斗争“莫名其妙地逐渐消失了”(《十年风雨情》)

第二次“批周”,源于周恩来与基辛格的会谈。

11月17日,毛泽东召集周恩来及外交部有关人士谈话,对周恩来在会谈中的“右倾错误”严加申斥:“有人要借我们一把伞,我们就是不要这把伞,这是一把核保护伞。”“当着你们的面讲,政治局开会,你们可以来,在后面摆一排椅子,谁要搞修正主义,那就要批呢!”

本文节选自《大红门内的历史画卷》一文,原载于《历史学家茶座》第20辑

替换

美国政府既想和中国建交,又不想丢掉台湾。美方的暧昧态度,使毛泽东感到不快。

11 月14 日凌晨,周恩来、叶剑英同基辛格举行了第4 次正式会谈,商定了会谈公报的措辞。

结束会谈前,基辛格试探性地问道:如果苏联准备对中国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加以摧毁的行动,中国希望美国做些什么?

周恩来没有给予肯定的回答,极其慎重地说:“我们还要考虑”,“要报告毛主席,一切由毛主席决定”。因为周恩来在陪同基辛格与毛泽东会见时,深感毛泽东对基辛格暗示美国可以帮助中国对抗苏联的不快。

基辛格见在周恩来这里打不开缺口,就不再多说了。至此,会谈结束。14 日,中美公报发表,基本确定了建交的日期。15 日上午基辛格将离华回国。按理,基辛格此次访问基本尘埃落定,不会再有什么大的举动了。可是基辛格却想在台湾问题上最后努力一把,就在他离开中国前几个小时,突然提出要拜谒周恩来。得到消息,周恩来觉得事关重大,马上打电话到毛泽东的住处,电话那边告知:“主席才睡,服了几次安眠药才睡着的,现在说什么也不能叫醒主席。”

周恩来反背双手,来回踱步,感到左右为难。此时,基辛格再次求见。周恩来沉思良久,权衡再三后,决定和叶剑英等人一起会见基辛格。

会见时,基辛格再次提出上述那个问题。周恩来则按照原定的会谈口径回答:此事需要进一步考虑,等以后再说,并强调一切需请示毛主席再作决定。

周恩来的上述回答在《基辛格秘录》一书中也得到了印证。书中的“会谈备忘录”一节写道:“周总理:而且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具体和十分复杂的问题,在同你方协商之前,我们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基辛格的最后努力没有收到成效,只能带着遗憾也带着中国总理和元帅的“谢谢”外交辞令离开了中国。

第一次没有“过关”,第二次、第三次……也没有过关,当时到会的许多领导人都不知道周恩来作检查的内幕,但这次会议气氛异常紧张,政治压力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与会人员都不得不发言表态。于是大家按照毛泽东指示,违心地或非违心地,发言批评周恩来。

一到晚上,周恩来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见客,不开会,不化疗,一向注意仪表的他,第一次拒绝刮胡子。

日夜趴在桌子上,长书万言,写了撕,撕了又写。

老低着头,他的眼肿了,接着脸肿了,坐多了腿也肿了,最后全身都肿了。但他全然不顾,还是不断写,不断撕。

邓颖超一开始也不知道周恩来在办公室里干什么,又不能进去说服他注意休息,着急地在门外来回踱步。身边工作人员知道一点内情,可这是中央内部的事情,他们也不能多嘴。

后来周恩来在大会堂作关于党内十一次路线斗争讲话时,身边的工作人员才明白总理为什么拒绝治疗,原来姚文元攻击他说,这次中美会谈是“丧权辱国”,“投降主义”,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

“周恩来挨批期间,由王洪文主持会议。周恩来在家等候通知去参加会议,不必再提前到会场去。散会时,他亦‘知趣’地即刻离开大会堂回家,因为有人留在那里商量下一步对付周恩来的办法。”

江指责周恩来是“错误路线的头子”,要“迫不及待”地取代毛泽东,一边要求政治局会议增补她和姚文元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提出报毛泽东。

毛泽东的本意,他对周恩来的方针是:“批评一下可以,打倒不行”。他既不能容忍周恩来持续批极左,也不容许江青等“倒周”。

毛泽东得知江青和姚文元要当政治局常委的要求后,明确指出:“增补常委,不要!”

12月9日,毛泽东会见来访的外宾之后对周恩来说:“总理啊,你挨整了,听说他们整得不亦乐乎啊!”

周没说别的,让邓小平尽快回到政治局,借此改变政治局里“文革”派与老干部的比例。

毛泽东也在当天找会议主持人王洪文谈话,指出:“有人讲错了两句话,一个是讲‘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实际上也不是;一个是讲总理‘迫不及待’,不是总理迫不及待,江青自己才是迫不及待!”

几天后,毛泽东终于下了决心,接受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人的建议,同意邓小平回政治局,并任命他为军委委员。12 月12 日,毛泽东在他的书房兼会客室召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先指挥大家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接着说:“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林彪步调不一致,所以不能胜利。什么大舰队,小舰队。”他当众宣布:“现在,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继续说:“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你们的老上司,我请回来了,政治局请回来了,不是我一个请回来的。”

在周恩来意料之中,他凝神地微笑着。他用自己血肉之躯忍辱负重收获了一个重要果实:邓小平请回政治局。

随后,周恩来亲自草拟了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任职决定的通知:

1973 年12 月22 日

一个多月后,毛泽东指示销毁一切有关这件事情的材料。至今中央档案部门也没有这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完整记录。

“文革”中周恩来一次不可思议的挨整经历

顾保孜

----------------------------------

总的来说,就是以退为进,争取了邓的回常委。

在不影响意思的情况下,对这些文章内容进行了一些简化的摘抄。具体还原了事情的当时具体情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