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多提阶级仇,少提民族恨 -- 天空不空

共:💬119 🌺576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赞同。意识形态领域,建议用“士大夫思想批判”

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完成,失败的危险还存在,民族分裂与阶级矛盾,都是内在的威胁,都可以讨论。不过,我们从“士大夫思想(意识/价值观)批判”着手,更好一些。

达雅多年前的一句名言:要正确定义谁是“我们”,要有扩展性,要把“我们”搞得多多的。“阶级仇、民族恨、士大夫思想批判”,都应围绕这个原则展开。

谈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负面影响,大家多以“儒家”为靶,结果往往吵成一团。其实,真正对中华民族科技发展、国防、工业化拖累负面的,是士大夫思想意识价值观。不把这个毒瘤从思想意识价值观领域挖出来,中华文明的升级就不可能完成。但是“儒家”或有不同,其中记载传承的、非士大夫文化的部分,对于中华文化基因,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燕兄所说的“实事求是”,我看不大行:改开以来的“实事求是”一直都是瞎子摸象,最后邓公只好又加上“不争论”。

清末明初的人口减少,其中民族屠杀所占比例、数量是个目前史学界没有明确研究成果的领域。而海外“新清史”是有挑拨中国目前民族矛盾的、披着学术外衣的伪学,根本谈不到“实事”、更不是“求是”。

而辛亥革命时,南方革命党特别是留学日本的,接受了很多日本”中山崇拜者“、黑龙会等提供的“满清民族屠杀野史”作为政治宣传资料,后来这些“资料”既也进入了民国的历史教科书,也成了“满洲学”的组成部分。民国的历史教科书也受东南文人影响,这些文人比较多的继承了东林党的衣钵,这些内容继续在小说(如鹿鼎记)、互联网上存在。所以看这些网络资料,也需要分析,不能直接拿来当事实。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