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知乎上一个秦朝问题的回答 -- old

共:💬64 🌺428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真理兄长文。

看历史,出发点各人有所不同:有人是希望找出“真历史”、以便以史为鉴;有人是热爱“文物“、“好古”;有人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我和河友交流的角度则是“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历史”这样一个角度:时间大约1-2年的学习时长,参照物是在海外学习其他国家历史的教科书和教学方法,因为没有教育机构和标准教材,所以似乎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阅读、探讨。最终的目的是让青少年对中华历史文化有一定掌握,包括情感和信心方面有收获。

陕西师大有个叫于赓哲的历史老师,他写了一本《隋唐人的日常生活》,前言部分我们很同意:“史学的普及工作意义重大,但纵观近年来图书市场上的普及类史学著作有的写手总以猎奇为目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帝王将相、宫廷秘史,一言以蔽之;古代说书人的现在版。这事儿我已经说了有十多年,但是民众对历史感兴趣的如果还集中在这些热点上的话,就不能不说是精神生活的停滞不前。

创造历史的是普罗大众,不是帝王将相,尽管它们通过文化的垄断在史料和话语权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现代史学不会因此而一叶障目,史学早已经摆脱了评价历史人物、感叹王朝兴衰的巢穴,正在积极探索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里面包括人、事,也包括经济、文化、制度、思想,甚至自然环境等方方面面。“

所以针对“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历史”这样一个角度,我们既不用:历史的进程是因为某个“伟人”而成。也不用儒家“腐败”“仁德”造成王朝灭、兴的“公式”。

不赞同兄的“带路党”、“宫廷机心”等对历史进程的解释。我们给年轻人一起学习讨论时,是要指出:战国末年的“国”和今天的“国”概念不一样,用今天民族主义的概念去套那时的人是不行的。经过春秋,到战国时士人的观念,应该引起年轻人注意的,是“天下、归一、天下人”等等。彼时上至君王、下至士人、黎庶,都是比较质朴的,不会像今天《后宫》那样的心机重重。

最后,我求教的史料是六国分封的档案、郡县的人口、土地、赋税、征兵之类的报告,是否有出土的考古新报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