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新清史”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97 🌺1292 🌵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归纳为问题来回复吧

1、清朝有没有火器书?

一鸦之前,军火制造前期主要是南怀仁的著作,后期主要是以《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为标准制造。

2、为什么不利用明朝的火器书?

明朝的火器书,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火器制造的标准,二是火器的使用。

火器制造标准的内容已经被吸收进政府标准。

火器使用的话,清军应该不用明朝人教。

所以,明朝的火器书,准确的来说,是被淘汰了。

3、清朝民间有没有火器?

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第一,政府确实在明令禁止民间持有火器。

第二,政府的禁令形同虚设。连京城的铁匠都在私造火器。

4、民间制造,贩卖,持有火器会不会推动军工产业的发展

不会。

5、军队火器的装备比例不一,是什么原因?

清朝名义上的军队很多,是80万的样子,但是古代的军队不光承担作战任务,地方治安,维稳,乃至于守陵,护河,都需要用到军队。

真正的精锐部队,比例不大,清准之战,康熙御驾亲征的情况下,调集的部队号称10万,实际真正的作战部队不到5万。中缅之战,精锐尽出,作战部队大概3万一千人的样子。

这时候,火力集中使用,是符合军事原则的。而且绿营,汉军装备了相当比例的火器,各地不同,大概是55%-40%的比例。

这里确实存在一定的歧视,不过,更多是基于刻板印象,好比今天,虽然潘长江打不过姚明,但是我们一般认为东北人比上海人能打。

清朝也一样,他们认为最能打的是索伦人,锡伯人,这些人呢是征战的利刃,但是这些人装备的火器比例其实并不高。清朝人在内心还是更相信骑射,但是,战场的真香定律让部队装备的火力越来越多。

5、清朝军工的停滞,是不是因为民族压迫?

不是。

在我见过的学术著作中,也没见到这样的观点。

6、“一口通商”政策是不是民族压迫?

不是。

再次强调一下,“一口通商”的准确表述是“一口通西商”。

其它三个海关和港口对国内商人的进出口,和东洋,南洋的商船,一些阿拉伯的商人也能混进来。

在理解清朝对外贸易的政策时,首先要明白,清朝是个农业文明,因为政权稳定,国内市场基本能满足,这是前提。

站在我们今天的立场看清朝,可以说它夜郎自大,也可以说它对外界无知,但是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只能说清朝做出了合乎历史现实的决定。

至于说“一口通西商”和民族压迫,有没有关系,当然是没有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