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们为什么应该并且可以武力统一台湾 -- muiaao

共:💬86 🌺555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现代教育体系下,确立国家认同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

2000年台湾大部分人还是认同为中国人的,2020年也就剩20%了。再过20年,能有1%吗?

一条条分析你提出的这五条:

但是我认为复习一下台湾的基本面也许有助于大家取得一致。

1.台湾没有法理独立。

我现在巴不得台湾宣布法理独立呢,宣布了现在就可以打过去了。

2.全球绝大部分国家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声索。

3.确实有一小部分国家加了第二句话,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

那为什么不打?落袋为安,拿到的才是自己的。

4.但是台湾并不在任何国家的共同防御清单中。

这个“任何国家”,其他国家都无关紧要,只需考虑一个国家就是美国。如果美国无力干预,为什么不打?

5.台湾的文化分离做的并不成功(从独立的角度看),越南和芬兰都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而台湾还没有。

民进党要是“推台”(推广“台语”)你怎么办?要知道闽南语和普通话的差距远大于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弗兰德斯语-英语,乌克兰语-俄语-白俄罗斯语的差距。这几种语言的母语使用者彼此基本上可以顺利地互相交流。相反,我听泉州人讲家乡话基本上一句也听不懂。

所以,这里的关键其实就是收回台湾的窗口期有多长。你认为这个窗口期无限长,从现在开始都是;而我认为,2040年再不收回台湾,基本上就是永远失去了,到时候台湾的独立国家认同已彻底建立(闽南语+繁体中文+民主体制+1895年来与大陆迥然不同的历史进程)。就算打下来治理也会变得很困难,搞不好会变成类似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阿尔萨斯-洛林。

阿尔萨斯-洛林确实居住的是德语居民,本来也是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核心领土。

然而从13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日益衰落,帝国核心领地从今天德国西南部的士瓦本变成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原本处于帝国核心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逐步滑落到帝国的边缘,神圣罗马帝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政治控制也日益松弛,当地诸多教俗领主逐渐获得了事实上的自治地位。16至18世纪,法国为了打破哈布斯堡王朝的包围圈,逐步吞并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一百多年以后,这个地方就已经变成了法国的坚定领土,还是《马赛曲》的诞生地,尽管当地居民依然说着德语:

1792年,路易十六的王权在大革命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奥地利和普鲁士组建干涉军,从法国东北边界全面入侵法国。他们名为扶持波旁王权,实际意欲趁机削弱法国,所以一路上烧杀抢掠,阿尔萨斯-洛林首当其害,即使说德语的当地居民也未能幸免。
 法国革命政府号召各地民众组建国民卫队参战,对于阿尔萨斯-洛林人而言,为了保卫家乡,必须拿起武器和说德语的普奥联军战斗。4月17日,《莱茵军团军歌》首次唱响于斯特拉斯堡市政府。这首战歌将所有参战的法国人都比做“祖国的孩子”,他们要共同抵抗 “欧洲的暴君和佣兵”。这首诞生于阿尔萨斯的军歌后来演绎成为法国国歌《马赛曲》。

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之后,阿尔萨斯-洛林已经彻底建立了法兰西国家认同,尽管当地人仍然说着德语,在血缘上也是日耳曼人:

正因为阿尔萨斯-洛林人在革命和第一帝国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上升空间,他们的政治认同在革命和战争的锤炼下逐渐倾向于法国。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这种(法兰西)共同体的情感,来自共同的政治经验,以及间接的社会经验。人民大众在心中高度评价那些被看做摧毁封建制度的象征性事件。有关这些事件的故事取代了原始英雄传说的地位。”

因此,当革命政府为了传播新思想,在全国强制推广法语时,由于阿尔萨斯-洛林拥戴革命,强制推广法语的政策反而在此地绕道而行了。所以,直到1833年德语仍为当地小学的唯一教学语言。但是从1853年开始,法国中央政府规定法语为阿尔萨斯地区的唯一教学语言,并限制德语课时为每天一课时(45分钟)。

耐人寻味的是,当时唯有新教路德宗教会站出来抗议此规定,因为他们担心限制德语教学从长远看会削弱与德意志地区联系密切的路德宗信仰。大多数阿尔萨斯人选择了沉默,这不仅因为法语的地位和实用性远高于德语,更因为他们在政治上更加认同法兰西,因此他们对学习法语并不抵触。这一点约翰•密尔在1851年写成的《论代议制政府》中曾经提及:“任何巴斯-布列塔尼人,甚至任何阿尔萨斯人,今天都没有丝毫意愿要从法国分离出去。”

其结果,就是德国通过普法战争获得了阿尔萨斯-洛林,但却完全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

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惨败使德意志帝国得以吞并阿尔萨斯-洛林,但战争前后阿尔萨斯-洛林人的表现多次验证了他们对法国的忠诚,这导致德国在当地不得不采取半殖民地式的统治政策。

普法战争中,普军在阿尔萨斯遭到当地军民的激烈抵抗。马克思曾在《法兰西内战》中对此战描述如下:“他们不敢公然说阿尔萨斯-洛林的居民渴望投入德国怀抱。恰恰相反。为了惩罚这些居民对法国的爱国情感,斯特拉斯堡被‘德意志的’爆炸弹野蛮地滥轰了六天之久,城市被焚毁,大批赤手空拳的居民被杀害!”

阿尔萨斯-洛林不断地抵抗德意志帝国:

1906年,当地知识分子建立了阿尔萨斯语协会,以保护当地方言和文化遗产为名,实际上是为了抵抗来自柏林的文化同化政策。此外,当地居民还有意孤立迁居阿尔萨斯-洛林的德国新移民,20世纪初担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历史学教授的弗里德里希•迈内克感叹 :“我们生活在这里就像在殖民地一样。”

除了抵抗德国的同化政策,阿尔萨斯-洛林人还公开表达对法国的怀念。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在实地游历考察中发现:

“阿尔萨斯人不认为他们自己属于德国,其原因必须到他们的记忆中去寻找。他们的政治命运已经使其道路和经历脱离德国的环境太久太久了;因为他们的英雄就是法兰西历史上的英雄。如果考尔玛博物馆的管理员想向你介绍所有展品中他最珍爱的东西,他会带你离开格吕奈瓦德(16世纪德国画家)的祭坛,而来到一个摆满三色旗、消防器具、钢盔以及其他一些显得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品的屋子,所有这些东西都来自他心目中的一个英雄时代。”

就在民族主义高涨的一战前夜,德国刚宣布总动员令,三千名阿尔萨斯-洛林青年就潜逃至头号敌国法国。鉴于此,整个一战期间德国都不敢让阿尔萨斯-洛林籍军人就近参加西线战事。

实际上,阿尔萨斯-洛林的经历证明:

事实上,阿尔萨斯-洛林的历史已经说明,相同的语言文化不一定等同于政治认同,后者来自共同的历史经历和相似的政治理念。激发人们爱国之心的不是语言,而是对一个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最后一课》没有骗你:阿尔萨斯-洛林人为何更认同法国

通宝推:本嘉明,方恨少,用心荐华,empire2007,陈王奋起,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