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工农业的随笔 -- 审度

共:💬146 🌺990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四,关于35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搞生产,要想搞得好,必须有好的搞生产的人。公有企业还有一个被忽略的贡献:培养输出了大量人才。话说公有企业主观上愿意培养人,客观上想不养也不行:手上稍微有点新项目好项目有点拿得出手的人,立马就被各米私企定点挖矿,据说董小姐快被逼疯了,自己跑到格力对面的宾馆砸场子。我这边当年关系紧点的几个国企集体企,开发项目都很牛的,一搞一个准,可惜,风光不过一两年:产品搞出来了,市场打开了,然后产销骨干流失了,同类产品如雨后春笋,各种手段之下,前浪没被拍死,也就苟延残喘了,然后公企经营不力效率低腐败的骂名就背上了。

私企?私企基本上是不培养人的。九十年代就曾猛烈批评过这个现象,然并卵,道理大的很:企业的唯一目的是利润,当然怎么利益大怎么来。所以,私企怎么开拓新产品?简单:跟倒走。技术人员怎么来?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脚挖不倒。所以,很多人模狗样的企业,其实没研发能力,也没研发需求,基本只需要维护力量,如果能改良,就很好的了。当年我曾去一个企业上班,上了一周后老总回来,接见,第一句话就说:都叫我找个搞工艺的回来,问题找个搞工艺的回来搞什么好呢?

35岁,本该是最能打的年纪。夸何35岁已经不能被忽悠,也不能无所保留的付出,高强度工作的体力已比不上后浪,工资还高,不干掉你干谁?

上升的位置有限,注定大部分人转不了管理岗,35岁,也许40吧,就成了一道坎。

所以,成名要早,不然随时变成了人家向社会输送的人才。

35岁现象,说白了就是企业水平差。

通宝推:普鲁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