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鸡叫和太阳升vs老农民和大学生 -- Ace

共:💬131 🌺1222 🌵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胶州人民是怎么吃饱饭的

俺试着来综合一下白菜兄和F兄的材料。

胶州耕地面积110万亩左右,整个50年代,胶州粮食总产1-1.4亿公斤,亩产100-130公斤,人均口粮100-200公斤,大部分时间在140公斤左右。

1960年是建国后胶州最惨的年景,总产仅4400万公斤,亩产52公斤,人均口粮59公斤。此后,总产逐渐恢复至1.3-1.4亿公斤,最高亩产也突破了50年代的记录,稳定在130-150公斤,人均口粮也稳定在160-180公斤。

1970-1978年,总产突破2亿斤,稳定在2-2.5亿斤,亩产快速上升,相继突破200公斤、300公斤,人均口粮也突破200公斤,来到210-240公斤一线。

1979-1980年是个关键节点,需要单独写一下:

1979年,山东省粮油统购价格上调,全省粮食统购价格平均提高了20%,油料统购价平均提高了25%,这一年胶州粮食总产2.7亿公斤,亩产347公斤,人均口粮272公斤,均创记录,上一次创三项记录还是1973年。

1980年,胶州开始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至1981年基本完成,

1980年,总产、亩产、人均口粮再创新高,分别为2.8亿公斤,361公斤,280公斤。

但1981年遭遇大旱,总产降至1.7亿公斤,人均口粮171公斤;

1982-1987,粮食总产稳定突破3亿公斤,达3.5亿公斤,亩产400-490公斤,人均口粮增长更快,分别突破400公斤、500公斤,其原因是,在粮食总产提升的同时,国家收购粮食反而在减少,降至1975年的收购水平。

上面是数据,下面看一下胶州的粮食产量是怎样一步步提升的:

一、大规模的土地治理,

治山治岭:从建国后到1987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0.7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2%,修水平梯田15.68万亩,谷坊808座,水库塘坝318座,小流域治理完成9条,封山育林14.27万亩;

治 洼: 胶州市有低洼地26处,面积21.72万亩,开展疏浚河道,挖沟洫建涵洞,筑台田、条田等治涝工程。到1974年,全县涝洼地已基本普治一遍。但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和分割水势,尚经不住较大雨汛的考验。从1975年以后,开始着手打破乡村界限,实行大面积的统筹规划,已完成胶县农场大面积治涝试点工程,解决了一片洼地内的一般内涝。

改 碱:盐碱地面积5.1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5%。建国后对农业生产场盐碱地进行了统筹规划,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利用云溪河水源,把沿岸低洼碱地改种稻田,一年麦稻双丰收。从1964年开始,将部分水源条件较好的盐碱地改种水稻。是年冬首先在沽河公社的南部洼地种水稻。次年单季水稻丰收,随后得以推广。1981年后连续严重干旱,稻田面积减少。

划方整地:利用农闲,常年施工,将全县60万亩崎岖不平的土地,移高填洼、划方挖沟、整修道路,建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涝能排、旱能灌和旱涝保丰收的稳产高产田。

二,兴修水库、河水、井水灌溉工程,

三,使用农业机械,从1970年开始,农业机械爆发性增长,10年增长数十倍;

四,化肥,60年代化肥使用很少,而且多为进口,也是在70年代,化肥使用量暴增,与此同时,70年代县里发展起农机和化肥厂,这些农机和化肥多为本县或本省所产,胶州隔壁的高密化肥厂产品甚至可以出口。

五,提升粮食收购价格,包括提升经济作物收购价格,效果明显;

六,减少国家统购数量;

七,联产承包责任制。

还有一点,到了70年代,胶州的粮田减少,而用于经济作物的耕地增加,包括国家粮食统购数量也在减少,而粮食收购价提高,这说明国家的工业化已得到一定发展,而且也基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可以调整原来严重压榨农业的政策,60年代农村还在学大寨,到70年代国家开始补偿和回馈农村,开始是通过发展农机和化肥工业,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也是在70年代初就开始了,以及减少粮食统购数量。这其实也是我的观点,农业的问题在于国家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才是解决农业问题的终极解。

通宝推:xm,瓷航惊涛,菜根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