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周语非汉语[修改版] -- 东学西读岛主

共:💬131 🌺566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遇到好帖子,也来凑个趣

岛主明显是个老实人,喜欢关注上古文化,只是他的思路有点拉不开。

不过,你们俩说的都很有道理。

我倒并不觉得中国人就是什么天选民族,但是由于地理的影响,中华文明发展确实奇特

这句话,含金量最高。

从地理的角度看,相对于中华文明的始发地:东夷,周语,就是外语。

这样的事,在周之前,至少发生过两次,就是黄帝一统华夏和大禹父子建立夏朝。

周之后,有秦的大一统。

至于元的大一统,导致了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上广为传播。

元的大一统,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催生婆。

黄帝,夏,周,秦,元,共同的特征,就是自西而来,统一华夏。

如果,西部适合诞生文明和养育文明,又何必脱裤子放屁,要东侵,东征或者东移呢?那就是大家蜂拥西去,毕竟文明就像是光源,容易产生聚拢效应。

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提到了物候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黄帝,夏,周,秦,元这些西来力量的东移,大致跟气候有关吧?

在这种情况下,岛主把这些“西来”部落的语言,称之为外语,勉强说的过去。虽然这些所谓的外语,不是更早期,从中原地区传播出去而已。

汉字,产生于东夷。因为,文字的最初形,就是八卦的结绳记事。大家公认这是伏羲的杰作,而伏羲是东夷最著名的部落首领。

夏朝是西来的,本就没有自己类汉字的文字,所以,我们从地底下就挖不出夏朝有说服力的证据,这就对了。至于说黄帝时代仓颉造字,这基本也是一个动人的传说。目前,如此多的考古成果表明,商代之前,只有符号,没有文字。

历史上,所有关于黄帝的溢美之词,就如同后世对始皇帝和成吉思汗的评价一样:统一有功,整合有功,不过,所有的内容非原创。

文字来说,显然和世界多数人口采用的表音文字不同。

这句里面藏着悬案,为什么汉字和其它文字一定不一样?汉字有表意的功能,用象形来表意,可是,表的是什么意,就南辕北辙了。

所以,后世人不认不识甲骨文,就对了。因为大家都没有搞明白,为什么要诞生甲骨文。

例如,“日”字,

点看全图

很显然,这不是太阳的象形,因为,外框里面多了一横,或者一点。

可是大家都接受了它是太阳的象形,为什么?你说不对,你得反驳啊。感觉不对的人,没有反驳的能力啊。

这个“日”字,本质就是指男女之事:不就是一物进入另一物的剖面写实吗?

民间骂人的话,我“日”你娘,我“日”你先人。这里的“日”,就是“日”的本意。

又例如,大家都喜欢节日,为什么?有假期啊,可以消费了,有时间其乐融融啊,交友、约炮、和情人喜相逢等等,这都是节日里少不了的事。

“节日”的意思是假期,假期就是假期,为什么要有“节日”代替?这个词里,为什么出现了“日”字?是“节”太阳吗?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太阳自己每天过地好好的,人类扯什么淡,去关心人家的“节”不“节”?!

节日里的“日”,依然是男女“颠鸾倒凤”之事。只是在“节日”里约炮,做这件事,要有点节制。

所以,太阳,不是日的本意。

又例如,人的甲骨文是这样的。

点看全图

“人”字发明的时候,我们的先人问候应答的礼仪,一定是类作揖这个动作吗?如果不是,那这个“人”形,当作何解释?其象形,到底在干什么?

很显然,我们的文字工作者,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