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共:💬140 🌺10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33:输,转

“输”和“转”的部首现在是简化成四笔的“车”,繁体原来是七笔的“車”,而最先“車”字的图形,画的却是造字之初那会儿最流行的那种“车”,那种“车”一直流行到了秦-汉。而那最早的“车”,可和我们现在的各种车都不一样。

下面是三张和那种最先流行的“车”有关系的图片,包括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后李春秋车马坑发掘出的古车马遗痕、以及单辕车结构图(引自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448页),图片分别出自《秦始皇陵铜车马“驶入”中国馆》《考古中国、第三部:藏宝现身_车辚辚_马萧萧(上)》、以及《中国铜器的古世与新生(上)│稽古维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3

这种单辕车就是最先流行的“車”,只有一根“辕”,叫“辀”(上图9);“辀”前端装有“衡”(上图11),用来驾马;“辀”后面连着车厢,当时叫“舆”(上图8)。而且,这种“車”只“两”个车轮(上图1),后来关于车的量词叫“辆”,正是孳乳于“两”。尽管,近世的车大多不止两个轮子,但“辆”这个量词还是保留了下来。

“車”字的图形,主要画的就是“辀”、“衡”、“舆”、“轮”这些当时车子的突出特征,但也有些图中落(là)了“辀”和/或“衡”和/或“舆”的,但每张图中都没落了两个轮子。下面图中上部左侧就是“車”字的图形,您可以和上面图中那些“车”对比。当然,古人画“車”的时候也采用了一些毕加索的笔法,在多数图里都会把两个车轮子掰平了好让您认清楚,因为当时“車”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两个轮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33

关于“車”这个部首,《王力古汉语字典》总结:“车部除极个别的字外,意义都与车有关。”,以“車”为部首的常用形声字有二十个,其中包括,各种“車”的名称:“轩”、“轻”、“轿”;“車”的部件:“轮”和“轴”、“辑”和“舆”,以及“辕”、“较”、“辅”、“辐”、“辖”;“車”的量词:“辆”和“辈”;“車”的操作:“转”和“输”,以及“轧”、“载”;“車”产生的结果:“轨”和“辙”。“车”这个部首,是非常专业的,只管“车”的事。

“车”——“車”这个部首,大都在形声字左侧,例如“转”和“轉”、“输”和“輸”,但也有在下方的,例如“辈”和“輩”,还有个别在左下的,例如“载”和“載”,以及在上方中部的,例如“舆”和“輿”。

“車”这个字,除了读chē,还读jū,指象棋的一种重要棋子,我们常见到舍车保帅,就是这个“車”。

然后说“輸”——“输”。

“輸”,《说文》说是“从車,俞聲”,因此“輸”的声符是“俞”。“俞”这个声符,能发三个音:shu、tou、yu,主要是yu。“俞”《汉语大字典》解释为“古代刳空树木做船”,就是制作独木舟,所以其图形为船形加上刳治的工具,上图中贴出了“輸”字和“俞”字的图形,以及现在字形和“俞”字有点像的“侖”字的图形。“輸”在右上角,往下是“俞”,再往下是“侖”。

下面是淹城独木舟的图片,出自《春秋淹城博物馆:原来春秋时期就有海绵城市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3

下面是浙江-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独木舟及古代修造船工场的图片,出自《国际古迹遗址日|那些浙江的考古秘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輸”,《说文》又说“委輸也”,就是运送,《僖十三年传》中有“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汎舟之役”((p 0344)(05130401))(037);《孙子兵法•作战第二》中有“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孙子译注》(p 012)李零(020300));

又从“委輸”引申为献上,例如《襄三十一年传》“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p 1186)(09310602))(111),例如李白【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再引申为现在我们常用的胜负的“輸”,好比《华阳国志》“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锺”,好比白居易【放言五首】“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运送之类意义与独木舟制作不在一个领域,“輸”应该是单纯的形声字。

下面我们不说“轉”,说“叀”。

这个“叀”,和“車”字长得很像,因为他们同出一门,都是从能“转”动的轮子生出来的。“叀”,《汉语大字典》说是“象纺磚(砖)形”,意思是“叀”字的图形就是画了个纺磚,就是个纺线的轮子。“車”前面已经说了,最主要的是两个“车”轮子。据说,这纺磚是“车”轮子的前身,所以,有两个轮子的“車”只是老二,只有一个轮子的“叀”才是老大,至于现在的八对轮、十对轮,我算术不好,手指头又掰不过来,就不知道是老几了。

上上上图中贴出了《汉语大字典》认为“象纺磚(砖)纺线形”的“叀”字、“轉”字,以及《汉语大字典》认为其甲骨文“象用手转动”纺磚“纺线形”的“專”字的图形,又有和“叀”字有点像的“惠”字、和“轉”字有点像的“𩌏”字的图形。“叀”在左下角,“叀”右边从上到下依次是“專”、“轉”、“惠”,右下角是“𩌏”。

上上上图中贴出的徐中舒先生的注指出,“轉”是从“叀”那里“得义”的,因此“轉”是“叀”的孳乳字,这就是为啥我们要先说最早让人们发现“轉”动奥妙的“叀”。

“叀”象的这个纺磚(砖),是古代的一种纺织工具,将多股丝、麻等纤维搓捻出一截线头,把这截线头系在纺磚连着的插杆(主要是木制,或有别的材料)上,拉着那截已搓捻成线的线头使纺磚下垂,转动纺磚,同时将线头后面接续的纤维逐渐送出到下垂部分,通过纺磚的转动不断绞合,多股纤维会形成越来越长的线,陆续缠绕于插杆上,这就是原始的纺线。有了线,才谈得上织布。

下面是串心插杆和单面插杆纺锤(纺磚)示意图,以及出土纺轮(纺磚)彩绘示意图,图片都出自《古代纺纱工具:纺缍(纺轮和锤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妇好墓出土玉纺轮(纺磚)的图片,出自《商代王后妇好、玉器及特展相关资料整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33

下面是凉山彝族纺专(纺磚)以及凉山彝族妇女纺纱的图片,纺纱妇女右手下方就是插杆上缠着好多线的纺专。两张图片都出自《凉山绩与纺的工具(纺专)及纺纱方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叀”是“專”的声符,《说文》说“專,……从寸(手),叀聲”;“專”是“轉”——“转”的声符,《说文》说“轉,……从車,專聲”。所以“叀”是基本声符,“叀”这个声符能发九个音:chuan、hai、huan、hui、sui、tuan、xuan、yuan、zhuan,而且产生了不少复合声符,除了“專”,还有“惠”、“袁”和“睘(瞏)”等等。

“專”这个复合声符,包括其变形“专”和“才”,以及由其产生的复合声符“轉”——“转”,发zhuan、tuan和chuan三个音,主要是zhuan。

“惠”这个复合声符发hui和sui两个音,主要是hui。

“袁”这个复合声符只发yuan那个音。

“睘”这个复合声符是由“袁”进一步变形产生的复合声符,算上其简化变形“不”,共发huan、xuan、hai三个音,主要是huan。

另外,“轉”——“转”这个字本身,有三个发音:zhuǎn、zhuàn和zhuǎi。

首先是旋转的“轉”,读zhuàn,《孙子兵法•(兵)势第五》中有“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译注》(p 036)李零(050600)),白居易【简简吟】中有“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然后是回转的“轉”,读zhuǎn,例如《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35)),由此还产生了一个常用词汇:辗转。例如《周南•雎鸠》“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01))、《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87));

再然后是《说文》说“運(运)也”的“轉”,也读zhuǎn,例如《资治通鉴•秦二世二年》“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等等。

最后是读zhuǎi的“轉”,好比转文,还常被写成拽文。

————————————————————

下面是“俞”和7个以之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俞”这个声符能够发的9种不同的声音:

俞shù-yú

偷tōu喻yù逾yú愉yú榆yú输shū愈yù

sha、she、chu、shu、tou、tu、xie、xu、yu。

下面是“叀”和11个以之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2个原来以“叀”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叀”这个声符能够发的9种不同的声音:

叀zhuān

专(專、耑)zhuān传chúan-zhuàn转zhuǎn-zhuàn砖zhuān惠huì穗suì还hái-huán环huán袁yuán猿yuán

团tuán(團、糰)

園yuán(园)遠yuǎn(远)

chuan、hai、huan、hui、sui、tuan、xuan、yuan、zhuan。

下面是21个以“车”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俞”和“叀”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7个常用字:

车轧轨轩转轮轴轻载轿较辅辆辈辐辑输辕辖舆

余叙斜舍专袁团

通宝推:mezhan,camelr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