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中国公知的网络言论,是中美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 副将

共:💬27 🌺3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有一个更大的忽悠呢

这个帖子好,还真不是纯搞笑,这些公知们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美国对华决策。

公知们就像水面上漂浮的蓬草,风来时,总是舞的婀娜,舞的多姿。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扎根。不把自己根植于生活,根植于人民,根植于这个国家

而且,这事,居然还不是唯一,现实中,还有另一桩公案呢。

清末以来,公知的大师兄们:民国伪大师,对于中华文明的歪曲和抹黑,直接影响到了西方的某些公知对西方文明史的伪造。这些误导下的编造,已经变成了白纸黑字,要抵赖和不承认,不太容易做到了。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打补丁。

问题出在哪里?这些造假者,即国内的伪大师们和西方伪文明的编造者们,此时此刻,依然不懂得:什么才是文明。所以,越打补丁漏洞越大,自己越心虚。而且,喊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吃瓜群众,越来越多了。

这桩文明的公案,很奇葩。

中华文明,从近代以来,一直有西来之说。不过,为支撑这种学说而提供的依据,却是经不起推敲。貌似有一个或多个躲在幕后的组织,一直提供经费,修补这个西来之说的漏洞,试图完善这个观点。

总之,对于中国而言,貌似必须接受文明西来之说。否则,彼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

其实,英雄无论出处,卑贱者也可能高明。西方文明已经得到世人公认。貌似不必一定要在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完成这种契而不舍的嫁接。

这种近似死皮赖脸式的执着,让人禁不住怀疑这种做法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关联,真的如此重要?莫名其妙!

在文明这个层面,我赞同梁启超的话:中国乃世界文明之鼻祖

这句话,对不对,得实证,不能凭感情说话。

怎么实证?方法很多。除了大家已经公开的,还有一条新思路,下面介绍一下。

从目前的论调看,好像这种西来的文明,其根源是古希腊文明。

有兴趣的河友,可以先读点中国数学史。然后呢,通读一下《周礼》。有悟性的河友,绝对会醍醐灌顶:你可能会明白数学和国家这两个概念的内在关系了。你就迅速明白:所谓的古希腊文明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和一个已存在的、真实的中华文明比较,你会发现,所谓的古希腊文明到底缺失了哪些使其变成真正和真实文明的必要元素

真的,假不了;假的,总有一天会被戳穿。

文明的传播路径:始自中华,西南走印度,西北达安息,阿拉伯民族是桥梁,最后,才到达欧洲

谈到文明,我个人的观点,文明可以进行一个细分:原创文明和衍生文明。如此,就非常公允,既不贬低别人,也不菲薄自我。衍生文明伟大,原创文明更珍贵

还是给出例子吧。

是我们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西方在此基础上,对于更适合杀人放火的枪炮弹药做了更多的研究。因此,我们就可以认定,在火药的发明上,中国人是原创;而西方就此更多的发明创造,就要归于衍生了。

近代化学的前身,是道家玩家的拿手好戏。我们也可以认为,近代化学是基于此的衍生。

再譬如,某些西方的且非常可疑的考古,试图说明:在我们的青铜器还没有到顶峰的时代,西亚已经开始使用铁器了。而且,都从地下挖出可以成为证据的文物了。

这分明,是一群外行的文明伪造者,在毫无专业知识的情况下,非常荒诞的伪造。

大凡有些粗浅冶炼的知识都知道,青铜冶炼相对简单,所以,青铜器,在人类历史上首先出现。

为什么不能直接到铁器?温度。

要提温,就需要有燃料。这群伪造者就会嚷嚷:伊朗不是有拜火教吗?石油做燃料,不就炼出铁了吗?

很显然,这是一群书呆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杜撰出来的逻辑。

人类只能首先做出陶器,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称得上完美的容器。

陶器发明之前,你要冶铁,石油用手捧啊?不要说什么牛皮袋或者羊皮袋,缝制这些容器的针,其发明,也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特有的一个标志。而且,没有金属刀具之前,如何实现皮肉分离?你又没有高度发达的类玉文明。因此,要想得到一张没有漏洞的适合缝制容器的牛羊皮,也非易事。

是人类在烧制陶器过程中,发现了金属可以冶炼。第一个被发现的,就必然是和烧制陶器温度差距不太大的青铜器了。

我们假设,就是真的存在上帝,是上帝通过神力教给西亚人如何冶铁。可是,精通冶铁的西亚人,怎么在烧制陶器方面,总是弱爆了?超强的冶铁都如此简单,怎么低级版本陶瓷的烧制,反倒是世世代代做的狗屁不通?为什么中国号称China?不就是指陶瓷吗?如果是西亚人在上古就首先冶铁成功,那么,就是我们通过丝绸之路往中国贩运西亚的瓷器,而不是逆向

所以,在陶器的发明和金属的发现上,中国人占据原创的位置

又例如,竺可桢院士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介绍物候学的时候,提到的几个例子,也有代表性。

二十世纪初期,奥地利的J·Hann教授(尚且)以为:在人类历史时期,世界气侯并无变动。这种唯心主义的论断已被我国历史记录所否定。

这说明什么?竺可桢院士不屑于在中西方史料素材方面做出露骨的对比。将西方的专业权威的观点摆出来,读者自己就可以窥知,西方的真实史料的含金量到底是什么。这篇文章里提到了一个名字:德日进。考古界,还有一个外国人:安特生。这些人在中国的活动,其学术观念都有一个改变的过程。这,恰恰证明,在相关领域,西方的素材是乏陈可新。是中国的史料素材,纠正了他们之前空洞的假想

又例如,在这篇文章中,竺可桢院士提到:

1956年,中国科学院出版两卷《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包括公元前十二世纪到1955年之间的一千一百八十次大地震。这一工作除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可缺少的参考资料以外,中外地震学家都非常欢迎这两卷书。

最后一句,多么质朴和低调,但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逆向一下,不也说明,我们的文明,才是实实在在地文明。所谓的希腊文明的地震记录又在哪里?物候记录又在哪里?西方的科学家们,分明是识货的。

我们不否认,其它民族在文明的衍生应用方面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接受别人凭借其在衍生方面的成就,进而编造其文明来源(编织他们自己华丽的出身,我们丝毫不关注),从根本上否定我们的原创(你编造,干嘛扯上我们?)。我们对于文明的分享,从来都是无偿的。可是,一个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想抹掉原创者,在历史定位上鸠占鹊巢,这个性质就太恶劣了,我们不接受

上述“术”方面的对比,也即学科的对比,说明,我们曾经是如何遥遥领先的。为什么我们可以如此?毫无疑问,是背后的文明在起作用。这必然牵扯到何谓文明的内核?

文明的内核从哪里找?从身边找,从劳动人民身上最容易得到启示,然后用中华的文化去核实,答案自现。

在寻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一种技能:辨识。也就是辨别真伪的能力,或者说,要有深度思考和挖掘的能力

我们还是给出例子吧。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阴历、月亮和潮汐的关系。看看大家的发言,信息量足。从大家提供的信息看,潮汐,从南至北,还真略有一个时间微差。实践中,对于渔民而言,他们是有计算公式的,他们可以把潮汐的变化精确到分钟。

如此,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停止挖掘,就可惜了。

例如,现代人无法回避的一个名词:“欲望”,就和这个主题有关。“”容易在“”这一天达到高峰,气血充足了嘛。我们更发现,“”在“既望”这一天更圆满。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这里所谓的“”,不就是阴历的十五吗?不就是那个花好月圆之夜?所以,谈到姻缘,总是不离花好(气血充沛人更美)和月圆。所以,“初次”,就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圆房。还是不离月圆,不离十五。

李白有诗云:举头“”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总结,无疑是精辟的。“”乡之情,也是“”的一种,在月明,越接近“”之时,情就更甚。“”即故乡,故乡即“”。此望非彼望,此望更有情。

我所提的辨识的敏感,在这里,就出现一个实例。上面说了“欲望”。其中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拆开了看,是“”于“”。“”成为粮食的代名词,是后来的事情。那么,在此之前,“”,指代什么?后来,为什么又和粮食建立了联系?

这个“”字,或许是块不可多得的敲门砖。

养成了这种挖掘的习惯,慢慢地,慢慢地,就会摸到文明的内核,再看古今中外的一切,很容易用一根丝串起来。而且,会很容易辨别:哪些非原创,哪些是衍生的,哪些是编造的。

中华文明,值得每个人去爱。

你会

爱的如此深沉,

爱的如此沉醉,

爱的如此不弃,

爱的如此难离,

爱的如此挥之不去,

爱的如此魂牵梦萦,

爱的此生誓言相守,

爱的来生依然有约。

通宝推:zen,初心,春临,微笑问天,秦波仁者,心有戚戚,jhjdylj,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