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革命与工业化 ——美国、中国近代史比较 -- ziyun2015

共:💬65 🌺632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油价是个重要原因,当然,最根本还是内因: -- 有补充

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外堵内疲(长期高强度内部积累),没能在两代人(六十年左右)之内追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回到石油。

早在沙俄时代的二十世纪初,巴库油田产量达到1100万吨,占全球产量一半,二战时,围绕高加索油田的攻防,成了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五六十年代,因苏联自身工业化需要以及油田进入开采后期,苏联石油出口并不多。

七十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国际市场油价暴涨。苏联正好在新西伯利亚地区发现大油田,苏联开始大量出口石油,正好遇到德、日等国寻求石油来源多元化(中国大量出口石油也是这段时间,石油出口收入为四三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外汇来源),很快苏联就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到了八十年代,苏联一半以上的外汇收入来自石油出口。

这里多说一句,简单以石油出口判断经济、以粮食进口判断农业,有失偏颇。在相当长时间段里,石油出口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商品,而中日韩都是粮食进口大国。

苏联被排除在西方经济体系之外,只好自建经互会,但4亿人口的经互会规模效应比十亿人口级的西方经济圈不可同日而语,加上经互会成员国历史起点就比欧美差不少,消费品产业、服务产业无论质、量都比西方差很多,加上各种有形无形壁垒(标准、专利等)和政治原因,苏联的工业产品被排除在西方经济圈之外,石油出口收入成为第一大外汇来源不能简单作为经济好坏的判断标准。

同样是经济圈的问题,互不开放,苏联也不可能大量进口西方的普通工业品放任其冲击国内产品,苏联急需的高精尖产品,西方不卖。

以苏联而论,出口石油不仅仅是外汇来源(当然,越到后来,赚外汇目的权重越大),也是加强与西方国家关系、影响其政策走向的重要工具。

回头说说农业,不少人拿苏联30年代末粮食产量才追上1913年的沙俄、八十年代苏联粮食进口是第一大外汇支出、九零前后排队购买食品……来嘲笑苏联的农业,但这些人不知道是,1913年沙俄的人均粮食产量我们至今未达到,较苏联更是远远不及(1913年沙俄谷物产量0.87亿吨,人口1.7亿,人均510kg;1978/1977年苏联粮食产量2.35/2.1亿吨,2.6亿人,人均粮食产量900/800kg;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6.6384亿吨,人均470kg)。

苏联虽然粮食产量不少,但从64年就成为粮食进口国,64-75年均进口粮食255万吨,占同期自身粮食产量的1.5%,八十年代前期年均进口粮食4000万吨,占到自身粮食产量五分之一了。

苏联进口粮食主要是饲料用粮(七十年代起年消耗饲料0.85-1亿吨,占粮食总消费量的比例由六十年代的三分之一到七十年代末的一半以上),这主要是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肉食需求大增,当然,苏联农业年际波动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七十年代出口石油换取的外汇越来越多,花到进口粮食上这是正常选择,从政治上讲,农民选票是西方政客不敢忽视。

八十年代初两伊战争油价短时间暴涨后一路下跌,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大跌(西北利亚石油开采、运输成本高,出口石油的净收入更是跌得惨不忍睹),而生活水平上去后下来就很困难了(眼睛朝上看,向高标准看齐,这是人性),这就是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面临的局面。

地图头选择禁酒。

沙俄、斯大林时期,酒精登记数字人均每年不超过5升,1984年达到了10.5升。按1:5粮耗比计算,每年喝掉的粮食就有接近1500万吨了。

但是,酒类是苏联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参看我国的烟草专卖),运动化强力禁酒的结果就是破坏了财政平衡和地区间经济联系,私酒横行。

两年后(1987),禁酒运动悄无声息。1987年11月,地图头应美国出版商之约撰写并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1988年6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方案。

……

通宝推:领班军机,秦波仁者,acton,桥上,心有戚戚,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改个错,是“1987年苏联粮食产量2.1亿吨” -- 补充帖

而非“1977年苏联粮食产量2.1亿吨”。

78年的2.35亿吨是个高点,进入80年代,降的厉害,1981-1985年平均粮食产量降为1.803亿吨。1986年和1987年粮食产量虽有上升,但到1988年又有所下降,1989年的粮食产量再次回升,为2.115亿吨。

苏联农业受地理和气候影响,年际波动太大,极端时丰歉年差异可能大到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