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70年数据的简单分析2 -- 泉畔人家

共:💬174 🌺1547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的体会是没错的,但矛盾根源在别处

如果把当时10亿多人一视同仁看待。中国在60-80年代,建立起了一套与印度种姓制度类似的红色种姓制度。直到90年代以前,能进入工人阶级,党政单位,部队,科研机构的都是人口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都是理论上的工人阶级盟友农民。

由于中国早早与苏联决裂,与美国对抗,没有外部资本输入。中国发展的初始资本就是依靠工农业剪刀差从农业补贴工业,实际上本质也就是剥削农民。由于存在剥削且农民人口是绝对多数,就必须要在非农和农业人口之间垒起高墙。而后来的操作中,查出身,血统论,和顶替,接班等的实际制度,其实际结果就是一种非常类似印度种姓制度的隔离制度。

这种制度如果长期化也有可能实现稳定,比如印度。但中国不是印度,中国有巨大的外部战略压力,即使79年和美国建交后,中国同苏联,美国仍然一直有巨大潜在冲突可能。而这种制度很快就会形成僵化和死板,很难应对创新的技术和产生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不能很快的重新组织人力,更新知识。大的企业企业办社会,各种福利内部循环,社会整体效率提升会比较慢。而实际英美苏战后50-70年代,都出现了快速技术更新。消费品出现了一波强劲升级,汽车,家电一类在发达国家开始标配。乙烯等石化技术进步,塑料制品的大量出现意义也很大。总之,世界产业体系到80年代,已经大幅度变革,这个变革苏联都跟不上,而封闭隔绝的中国在当时落后是大大拉大了。

但具体到红色中国,实际80年代是工人的好时候,计划经济的逐步放开,什么都短缺,西方竞争者还没进入,乡镇企业还不成器。以中美蜜月为基础,从西方引进了大批新的技术和工艺,从的确良到乙烯,产业工人福利是上升的。农民因为自由度增加也是得益的。这也是80+9的时候,工人,农民都不积极,只有学生和知识分子参与的比较多。

80+9之后,西方重新封锁,制裁。91年苏联崩塌,中国外部环境剧烈恶化。92邓决定继续市场化,苟到西方体系下,那必然面对西方成熟产业资本的正面冲击。到90年代末,红色贵族工人基本在跨国企业和乡镇企业夹击下损失了大多数市场。传统红色种姓体系即将崩塌。很快,97亚洲金融危机来了,摸着石头过市场的河的中国,刚刚过半,半渡而击,一般都是会翻车的。不管当时损失多大,这河算渡过来了。

无论当时河里淹死了多少人,中国总算上了工业化加信息化的车。工业化河信息化是趋势所在,不会因为一个国家如何为了公平就停下脚步等他。我们今天可以在电脑里看乌克兰,叙利亚,利比亚这些地方的各种战地新闻。如果当时中国不选择过河上车,好的化,我们可能是个大号伊朗,差的化,可能就是一个大号叙利亚。可能是上了工业化信息化的叙利亚人,在家里的电脑上看中国的战地新闻了。

通宝推:假日归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