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睡前的唠叨 -- 删ID走人

共:💬64 🌺119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两个表姐都是吉林省边远山区乡镇上的

靠近朝鲜了,金日成当年在那里打过游记,解放战争时四保临江三下江南就发生在我们那一片。以盛产人参出名。

我大舅家的表姐,没记错的话,大概是85年应届毕业生,90年才考上,通化师院的历史系,专科毕业后没能直接当上老师,在镇上的中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又过了好几年,才转为教师,又教了将近20年书。我大舅就是镇上的一个退休工人,他所在的砖瓦厂早就破产了,一开始也欠了好几年的工资,经常上县里来上访,现在一个月也能开3000多块退休金。至于为啥能支持她考,我只能说我表姐还是有那股劲头,就是要高考,镇上也不是农村,女孩子也不需要干农活。我其他的几个姨家的表姐学习感觉比她好,但就没能坚持下来。后来老是后悔,说当年复读一次就考上了,但还是悔之晚矣。

另一个是我姑姑家的表姐,我姑家兄弟姐妹有六个,只有她考上大学,其他的都是要么早早的上班要么早早的考了中专,还有的早早结婚嫁人,只有她一次一次的补习,印象中我姐是94年参加高考,那时我表姐已经不打算高考了,准备考成人高考,但那一年恰恰开始了3+2改革,首次全国铺开,我姐姐劝她到我家和我姐一起复习,结果试着又考了一次,还真的考上了通化师院的本科,历史系,毕业后回到我们县城另一个镇上当语文老师,你没看错,我们那时候,很多历史专业的学生回到我们县城的乡镇任教时,都是教语文的,谁让那些学中文的师范生没几个回家乡的呢。

我觉得这种情况在东北很常见,南方可能觉得很稀奇,至于你说为什么不去广东深圳打工,我觉得东北人好像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浓,我99年大学毕业,也没想着去南方,而是回到了长春,去大学当了老师,本科大学毕业就当老师哦,我估计你又要怀疑了,事实是我们这一届到这个高校任教的有来自各个高校的40多个老师,大多是本科刚毕业,极少数(不超过5个)是硕士,没有博士。半年后就有人开始离开,最后走了将近三分之二。这还不是很次的高校,在我们省能排到前几名的,双非一本。

你不了解的太多了,但中国这么大,地域之间的差别太大了,很正常,我说的都是我和我周围亲戚朋友的亲身经历,绝无半点谎言。

再说一个,我的另一个表妹,2002年专科毕业(也是补习了一年,99年正好赶上扩招,勉强上了一个很偏的专科,白城师专,当时他爸爸,也就是我舅舅不想让她去,觉得去也浪费钱,还是我爸爸劝他再供三年,咋也是大学生,毕业回到我们镇上当个老师还是有机会的),结果一开始去镇林业局初中教化学,没过两年学校解散了,我表妹还不到30,给学校领导上炮(送礼),办了提前退休,居然就能领退休金了(我妈跟我讲这事时我感觉很不可思议,后来知道的多了,才知道这种情况在我们省很普遍,也可能东北都很普遍,我的高中同学据我所知就有好几个,本身都在深圳、浙江等南方城市工作、定居了,但都在我们县城及下边的乡镇领一份退休金,不过据他们说,此生不太可能进入体制内了),自己到吉林另外一个地级市去当课外班辅导老师了,专门辅导初中化学(她的水平我很清楚,中学学习就不怎么样,教课能教多好?但照样不缺学生),现在生活很惬意,领着一份退休工资不说,一年赚二三十万问题不大,这,也算是知识(文凭)的力量。可能你又不相信了,但这也是现实。赚的比我这个大学老师还多,我都不服气,我还感到她这种花钱买提前退休的行为纯属挖国家墙角,是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呢,可又有什么办法?这个社会的分配本来就不公平。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