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公社、国企、代顿、香港和北京 -- 给我打钱87405

共:💬134 🌺504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坚信,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我女儿三番两次直言相告:她认为她的人生应该是父母伺候着,等父母去世,她自己就一死了之。

她的母亲始终怨恨自己的父亲,认为自己之所以吃苦读书,是因为她父亲不够发达,她的悲剧人生全是她父亲一手造成的,并且她父亲还找借口(即不承认是因为自己贫穷)逼她读书。

三年前,我听这些话,心里直感到恶心,抱怨之情也是有的,现在淡多了。我以为,我进步了,挺好。

甲和乙相处,甲对乙说:“我的不幸都是因为你”。这话也许是,甲没有错,乙有错,也许是甲没有错,乙不够好,也许是甲有错,乙有错,也许是甲有错,乙没错。情况非常多。那么一般会有两种结局:

1.乙反击甲,二人争吵不休。

2.乙发现自己身上确实有错(不论是不 是甲所指),于是改错。这样,甲因此受惠,乙也因此得利。甲内心暗想:“乙真的很笨,以后凡事都可以怪他。”于是,乙不断改错,甲越来越舒服(因为在一组相对关系中,其中一方变好,另一方会受益)。有一天,乙遇到了一个跟自己同样的丙,大喜,离甲而去。

我就是第二种情况中的乙。我这十年,之所以进步神速,不仅是我自己读书思考,还有她母女二人在客观上促使了我不断改错。反过来,如果没有这二位母女,我能 不能像今天这样是不可知的。

无论如何,我的感觉是:还不错。因为我进步了。

我的父母前不久去西藏,我们劝阻无效,结果我父亲病了,回到家要做手术。我母亲在家庭微信群中大声咒骂,从早骂到晚。

我原本打算回去一趟,如今来看,已经没有必要了。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的双亲都是80多去世,走的时候无痛无疾,说走就走。我问她有什么奥妙,她告诉我,秘诀就是任劳任怨。我大受鼓舞。我把得一个善终,当成了我的人生目标之一。

一个人,一个活法,怎样才叫好,怎样叫不好,最终都是自己体会。有些事,多说无益的。

我今年快50了,这一路走过来,经了许多事,见了许多人,不光是我的父母、我女儿和她的母亲、我的一些兄弟姐妹,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不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先知错,再认错,最后改错,收获非常大。

我坚信,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在我前面举的例子中,甲乙双方如果都不改错,还要争吵不休,这日子自然就好不了。如果只是其中一方不断改错,不断进步,那么二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遥遥领先的一方,自然就会中止这种关系。我们的社会大致就是如此。

如果双方都在改错,双方携手进步,自然就会从开始的争吵演变成争辩,再演变成讨论,再演变成商量,自然越来越和谐,日子越过越火红。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双方既不改错,亦不争吵。这日子看起来也太平无事。不过,是不是真的太平无事呢?那就要接受风浪的考验 了。

咱们中国人有许多生活在大陆,对于海洋较为陌生。而那些经常跟海洋打交道的人,恐怕对于大海有非常复杂的感情。

哥伦布发现了一个“秘密”,从西班牙出发,先向南,走到某个地方,再向西,就会进入一个“快速通道”,这通道里的风很饱满,借着风,他到了美洲(他先是自认为是亚洲)。

返航的时候他和他的船员颇为头痛,之前走的快速通道刮的是东风,大海如此宽阔,他们如何才能逆风回到西班牙呢?哥伦布灵机一动,这次先向北航行,再折向东,或许能进入另一个快速通道 。他猜对了,这里确实有一个相反的通道,不过他差点丧命,因为他遇到了风暴。

这两条快速通道,靠近赤道的,叫贸易风带,往中纬度地区的,叫西风带。西风带充斥着风暴,尤其是在温暖的季节。

问题是:如果没有风暴,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是,一块被烤成焦土,另一块被冻成冰坨。

我们或许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太阳每次只能直射到地球表面某个区域。热量是如何重新分布的呢?靠的就是西风带盛行的风暴。

船员们不喜欢风暴,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一帆风顺,可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都离不开风暴,没有风暴,没有谁可以活下来。

我是玩《大航海时代》发现这一点的,在两地之间来往,直航路径并不是最快的,折线路径尽管长,但非常快。我一开始并不困惑,因为我发现了这秘密,有点像哥伦布:管它是什么原因,只要我做到就好。后来我才产生好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当然,我只是停留在好奇层面,再读到相关著作,自然就所谓的“明白”了。

我是不是应该因此感谢《大航海时代》呢?也许比较中肯的观点是,这款游戏模拟得还不错。

更应该说,《大航海时代》的游戏设计师,其学识远在我辈之上。我猜想其中一种可能是,他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设计这游戏,不仅是为了逼真,也许还有良苦用心。我无法去证实这一点。我只是不断的体会到自己有多无知。

从我在游戏中发现那个秘密开始,到后来读到相关的知识,中间隔了十年,这十年间,我什么也不知道,还特别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想来真是滑稽可笑。

我以前有一个误见,以为一生读1亿字应该有点保障了。我后来发现错了。我简单算了一笔账,以20万一本为基准,一周读一本,一年50周读50本,从10岁开始,读到80岁,将读3500本书,也就是7亿字。读了7亿有根有据的书,或许可以说,自己对世界知道一点皮毛,又或许可以反过来说,别人有没有错不要紧,自己一辈子可谓错得离谱才是真的。

忘了说,西风带的风暴并非是因,而是果。

威利波斯特是地球上第一个完成环球飞行的人,1931年,他与搭档哈罗德完成了这次壮举,沿途停留14站,用时8天15时51分。对这项成绩,波斯特并不满意。

波斯特是个“坏小子”,他同媒体的关系不甚融洽,有位摄影师宣称,他去机场拍摄,不是为了拍到波斯特起飞的画面,而是为了等待坠机,这样他就可以拍到波斯特“两面烧焦”的样子了,此人并非是在开玩笑。

无需证明,波斯特是飞行高手,有人说他不是在开飞机,而穿着飞机。或许会出乎大家的意料,波斯特其貌不扬,五短身材,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独眼龙”,他的左眼瞎了。

波斯特决心打破自己的记录,这次他要独自完成飞行。他办到了,这次他只用了7天18时。

波斯特告诉大伙,在6000米高空,有一种很奇怪的气流,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狂风”,他就是借着这股子狂风才创造了新记录的。他的言论引来一通嘲讽:嗨,波斯特,你只怕是吹牛吹过头了吧,不要以为你创造了世界记录就可以胡说八道,万里无云的晴朗天空上怎么可能会有狂风呢?有的人担心他,他病了,他胡思乱想,是因为太过努力。总而言之,没有几个人相信他说的话。

后来我们知道,波斯特所说的狂风,就是环绕地球的高速空气洪流,它有一个名字叫喷流。一般来说,在地面看不到这种洪流,但也并非总是如此,如果你去珠穆朗玛那样的高地,就会见到一股自西向东的亚洲喷流。喷流的速度很快,最低为一到两百公里每小时,最快可达500公里每小时,大概可以说,我们头顶上“高铁”狂奔不止,但我们却轻易见不到。

在西伯利亚上空亲眼见到喷流的波斯特并不是唯一受冤枉的,日本上空也有。二战快要结束时,美军航空兵执行轰炸日本的任务,所驾驶的是B29轰炸机,飞行在9000米高空。然而投弹着地点却远远偏离目标,轰炸机本以550公里每小时飞行,仪器显示航速高达770公里每小时。指挥官很少听信飞行员的报告,往往怪罪他们无能。

重新分配太阳光热量的风暴,如同一个一个滚珠,它的源动力来自于高空喷流。而高空喷流的形成,又与地球自转和大气的构成有关。

1999年,在人们对喷流有所认识之后,“百年灵”号高空气球搭乘高空喷流快车,完成了不着陆环球飞行。

其实我学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每看完一本书,我只好对自己说:“你懂啥?”

通宝推:朴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