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5 🌺4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03楚午伐郑02/03

《襄十八年经》:

楚-公子午帅师伐郑。((p 1035)(09180006))(103)

一些补充:

这也是可成为相关《左传》段落之题目的一条《春秋经》。

“楚”——“郢”——“为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二至僖二十七,僖二十七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昭三十至定六)。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襄十八年传》:

郑-子孔欲去诸大夫,将叛晋而起楚师以去之。使告子庚,子庚弗许。楚子闻之,使杨豚尹宜告子庚曰:“国人谓不穀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不穀即位,于今五年,师徒不出,人其以不穀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大夫图之,其若之何?”子庚叹曰:“君王其谓午怀安乎!吾以利社稷也。”见使者,稽首而对曰:“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不可,收师而退,可以无害,君亦无辱。”((p 1041)(09180401))(103)

我的粗译:

两年后,我们襄公十八年(公元前五五五年,周灵王十七年,晋平公三年,楚康王五年,郑简公十一年,齐灵公二十七年),当时,郑国的卿子孔(公子嘉)起意要除掉与他同列的那些大夫,他打算背叛晋国,求助于楚人,引来楚军除掉他们。于是派人去联络楚国的令尹子庚(公子午,王子午),但子庚没答应他。

楚子(楚子-昭,楚康王)听说此事,派“杨”豚尹“宜”告诉子庚说:“国人谓不穀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不穀即位,于今五年,师徒不出,人其以不穀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大夫图之,其若之何?(咱国人告诉“不穀”,主社稷的人如果没率兵出征过,死后不会得到应有礼数。现在“不穀”即位,已经是第五年,兵马从未出动,大概人家认为“不穀”为自己舒服、都忘掉先前主上的功业了。大夫您给想想,有啥法子呢?)”,于是子庚叹道:“君王其谓午(子庚,公子午,王子午)怀安乎!吾以利社稷也。(君王是觉得我“午”只想着舒服了吗!可我是为咱社稷好啊)”。

他正式接见了那位使者。趴下磕完头,然后说:“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之。若可,君而继之。不可,收师而退,可以无害,君亦无辱。(现在各家诸侯都向着晋国,就让臣下先试试吧。要能行,再请主上亲自出马。要不行,就收兵回来,不会有太大损失,主上也不必陷进去。)”。

一些补充:

桥案:三年后公子午(子庚,王子午)即已去世,则此时他已六十岁左右或更大。

杨伯峻先生注“郑-子孔欲去诸大夫,将叛晋而起楚师以去之”曰:

郑之从晋,自襄十一年萧鱼之会,历时八载,无会不与,无役不从。

杨伯峻先生注“楚子闻之,使杨豚尹宜告子庚”曰:

“杨”亦作“扬”,二字古通用。杨豚尹宜其人姓名,有数说。宋人林尧叟《春秋左传补注》以扬豚为邑名,顾炎武《日知录》四以扬豚尹为官名,俱不足信。梁履绳《补释》据《说苑•奉使篇》“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观焉”,因疑豚尹如《周官》豕人、羊人之属,扬其氏,宜其名。但又据昭十七年《正义》引《世本》“穆王生王子-扬,扬生尹,尹生匄(应作令尹匄)”而谓尹下并当有“宜”字,《世本》有脱文云云,又自生纠葛。章炳麟《左传读》据定六年《传》“献杨楯六十于简子”,谓杨豚尹即杨楯尹,即主杨楯者。此亦附会之谈。唯《说苑•奉使》楚有豚尹之官为有据,豚尹为使者,其非豕人、羊人之属可知。杨其氏,宜其名,亦可信。《世本》所云,另是一事。尹为穆王孙,而此时楚康王则为穆王曾孙,年代亦有差异。

杜预《注》“死不从礼”云:“不能承先君之业,死将不得从先君之礼。”

杨伯峻先生注“师徒不出,人其以不穀为自逸而忘先君之业矣”曰:

杜《注》:“谓己未尝统师自出。”业,霸业。

杨伯峻先生注“君王其谓午怀安乎!”曰:

怀安即楚王之谓自逸,贪图安逸也。

杨伯峻先生注“君而继之”曰:

而,乃也。例见《词诠》。

杨伯峻先生注“君亦无辱”曰:

君不自出,故无辱。

“晋”——“新田”——“绛”——“绛县”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1,北纬35.62(成六年后,新田遗址,4000万平方米,在同一区域内有6座城址。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襄十八年传》:

子庚帅师治兵于汾。于是子蟜、伯有、子张从郑伯伐齐,子孔、子展、子西守。二子知子孔之谋,完守入保。子孔不敢会楚师。((p 1041)(09180402))(103)

我的粗译:

于是这年冬十月,楚国令尹子庚(公子午,王子午)带部队开到“汾”,在那里整军,并接应子孔(公子嘉)。当时,郑国的卿子蟜(公孙蠆)、伯有(良霄)、子张(公孙黑肱)正跟着郑伯(郑伯-嘉,郑简公)去进攻齐国,只有三位卿子孔和子展(公孙舍之)、子西(公孙夏)留守。留守的那两位大人已察知子孔的阴谋,于是加强戒备、整顿防务、收拢人马进据点。结果,子孔没敢出去和楚军会合。

一些补充:

桥:以上郑国之六位卿均是所谓“七穆”那七个家族——也就是郑穆公之担任过卿的七个儿子及其后裔之家族的族长,前面子孔欲去之诸大夫也是指他这些兄弟和侄子侄孙。关于这“七穆”,我前面曾详细讨论过,如您感兴趣可移步:《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西宫之乱00》

杨伯峻先生注“完守入保”曰:

完有坚固义,《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可证,详《孟子译注》。完守者,加强守备也。入保者,入城堡固守也。

“汾”(杨注:《战国策•楚策一》“楚北有汾陉之塞”,即此汾。杜《注》谓西晋之襄城县东北有汾丘城,当在今许昌市西南,颍水南岸。),又《清史稿》有:“(襄城)东北:颍水自禹入,迳汾丘城” 《水经注》卷二十二有:“颍水又东南迳柏祠曲东,历罡丘城南,故汾丘城也。” 。据此,汾丘城——罡丘城当在颍水东,而“治兵”处之“汾”则在颍水西。估计汾丘城其位置为:东经113.62,北纬33.96(襄城县-汾陈乡东、颍水东岸之颍阳镇)。“治兵”处之“汾”其位置为:东经113.59,北纬33.96(襄城县-汾陈乡东、颍水西岸之颍桥镇)。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襄十八年传》:

楚师伐郑,次于鱼陵。右师城上棘,遂涉颍。次于旃然。蒍子冯、公子格率锐师侵费滑、胥靡、献于、雍梁,右回梅山,侵郑东北,至于虫牢而反。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涉于鱼齿之下,甚雨及之,楚师多冻,役徒幾尽。((p 1042)(09180403))(103)

我的粗译:

到这年冬天,楚军直接去进攻郑国,开到“鱼陵”。然后派“右师”加筑“上棘”的城墙,随即渡过颍水,开到旃然水边上。又派大司马蒍子冯(薳子冯)、大夫公子格率精锐部队进犯了郑国的“费滑”、“胥靡”、“献于”、“雍梁”,再向右,转往“梅山”,进犯郑国东北方向,打到“虫牢”,然后撤回。令尹子庚(公子午,王子午)则率兵攻打了“郑”的“纯门”,在城下住了两个晚上然后撤回来。但撤退的部队于“鱼齿”之下渡河时,遭遇特大暴雨,楚军很多人受凉生病,而军中役徒几乎全损失掉了。

一些补充:

下面是楚师侵郑东北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蒍子冯”曰:

蒍子冯即二十五年《传》之薳子冯,蒍、薳二字通用。

杨伯峻先生于“至于虫牢而反”之后注云:

楚军三路,左师次于鱼陵,由令尹子庚率领。右师次于旃然,由十五年《传》“楚-公子午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蒍子冯为大司马”推之,当由公子罢戎率领。蒍子冯则以大司马率锐师,即此至于虫牢而返者。

杨伯峻先生注“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曰:

信,住宿二夜,以郑军固守不出战。

杨伯峻先生注“甚雨”曰:

《淮南子•说林训》“甚雾之朝可以细书”,《庄子•天下篇》“沐甚雨,栉疾风”,则甚雾甚雨谓大雾大雨。

杨伯峻先生注“楚师多冻,役徒幾尽”曰:

役徒,军中服杂役之人。

桥案:役徒我以为与可以当战士的“民”不是一回事,地位要低于“民”,所以首先损失掉的是他们。

“鱼陵”(杨注:旧以鱼陵为鱼齿山,鱼齿山在今平顶山市西北,楚伐郑,治兵于许昌市西南,而军反退至鲁山县一带,顾炎武《补正》引苑守己说疑之,是也。鱼陵,未详。#杜《注》:“鱼齿山之下有滍水,故言涉。”鱼齿山在今平顶山市西北。滍水,今名沙河。),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5,北纬34.0(“汾”北、“上棘”西某地)。

“鱼齿”,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16,北纬33.72(平顶山南宋寨村西)。

或者当时大路不多,从“鱼齿”经“湛阪”往“栎”是一条路,从“鱼齿”经“汾”往“上棘”是另一条路,是以“汾”之后楚师曾经撤回,则“鱼陵”与“鱼齿”为同一地亦无妨,只是时间排布上稍紧。

“上棘”——“颍”(杨注:上棘当在今禹县南。杜《注》所谓“将涉颍,故于水边权筑小城,以为进退之备。”《水经•颍水注》谓“颍水又逕上棘城西,又屈逕其城南”是也。),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6,北纬34.0(禹州东南颖水东岸)。

“旃然”(杨注:旃然水出荥阳县南三十五里,即索水。),推测位置为:东经113.33,北纬34.67(崔庙镇西)。

“费滑”——“滑”(杨注:“滑”,《公羊》、《谷梁》皆作“郎”。滑,郑国地名,当在今河南省-睢县西北。同时另有滑国,则当今之河南省-偃师县之缑氏镇。东西相距甚远,鲁庄公无由到此。毛奇龄《春秋传》混而一之,误。#滑,姬姓,国于费,故一名费滑,见成十三年、襄十八年《传》,故城当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之缑氏镇。僖三十三年灭于秦,旋入晋,复又属周。余详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答问》。#滑,国名,详庄十六年《经•注》,秦于僖三十三年灭之。此次郑师入滑,不久又即卫,见二十四年《传》。滑地近郑,于郑在所必争。说详顾栋高《大事表》四。#费为滑国都城,费滑即滑国。#费滑,今偃师县南之緱氏镇,余详庄十六年《经》。),推测位置为:东经112.85,北纬34.59(府店村北一公里偏东。春秋滑国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滑城河村,府店与滑城村之间,遗址南北长约为2.25公里,北端宽约为1.5公里,南端宽为0.5公里。春秋至汉)。

“胥靡”(杨注:胥靡在今偃师县东。献于,杜《注》谓郑邑,而未详其地。于鬯《校书》谓即成十七年《传》之虚,则是晋邑,但以偃师县境言之,或此时属郑亦未可知。姑录以存参。),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85,北纬34.75(偃师东)。

“献于”——“虚”(杨注:此虚与桓十二年之虚非一地,彼宋邑,此晋邑,据顾栋高《大事表》七之三,当在今河南-偃师县境。#献于,杜《注》谓郑邑,而未详其地。于鬯《校书》谓即成十七年《传》之虚,则是晋邑,但以偃师县境言之,或此时属郑亦未可知。姑录以存参。),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9,北纬34.55(“滑”东南)。

“雍梁”(杨注:雍,江永《考实》谓即雍氏,在今禹县东北。梁即汉之梁县,本周之小邑,在今临汝县东。顾栋高《大事表》以雍梁为一地,即三十年《传》之雍梁,便在今禹县东北。顾说较胜。#雍梁,今新郑县西南四十五里,长葛县西北约四十里。亦即十八年之雍梁,彼注在禹县东北,实相同。),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57,北纬34.22(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镇-狮子口村、古城村一带,雍梁故城)。

“梅山”(杨注:梅山,今郑州市西南,与新郑县接界。),推测位置为:东经113.61,北纬34.62(今郑州市西南梅山)。

“虫牢”(杨注:虫牢,郑地,今河南省-封丘县北,亦见襄十八年及定八年《传》。#虫牢,今封丘县北。),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42,北纬35.12(封丘县北桑村)。

“纯门”(杨注:纯门,郑外郭门。#纯门,郑国都外郭门,见庄二十八年《传》并《注》。),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70,北纬34.39(曲英杰先生《史记都城考》认为“纯门”乃“郑”城西面靠南之城门。天欣路与新密路相交处)。

《襄十八年传》:

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p 1043)(09180404))(103)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晋人听说有楚军要来进犯,他们的大夫、乐师首领师旷发话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不妨事。我几次唱了咱北边的歌,又唱他们南边的歌,南边的歌唱不顺,多死声。楚军肯定成不了事。)”,他们掌“史”的大夫董叔也说:“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现在岁星常在西北那片,南边部队出动不合节令,肯定成不了事。)”,他们另一位大夫、大傅叔向(羊舌肸)则说:“在其君之德也。(主要还得看看他们主上能不能广施恩惠。)”。

一些补充:

以上三位大夫职掌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却殊途同归,这大概也是本章《左传》作者想要阐明的。

杨伯峻先生注“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曰:

骤,数也,屡也。风指曲调,《诗》有国风,即各国之乐曲。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成九年《传》钟仪鼓琴操南音,范文子谓之“乐操土风”,即操楚曲调也。

杨伯峻先生注“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曰:

竞,强也。古人迷信,多以乐律卜出兵之吉凶,《周礼•大师》所谓“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是也。师旷歌风亦类此。

杨伯峻先生注“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曰:

天道为木星所行之道。此年木星在黄道带经过娵訾,于十二支中为亥,故云天道在西北,又云南师(即楚师)出征不合天时,而必无功。

杜预《注》“在其君之德也”云:“言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