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论当下的家庭教育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给我打钱87405

共:💬74 🌺2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精神鸦片上瘾者的具体表现

精神鸦片上瘾者的具体表现,共六段:

第一阶段: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假装不知道,假装不在现场。

第二阶段:避而不谈,“要么聊点别的?”

第三阶段:“干嘛这么咄咄逼人?”

第四阶段(开始严重化了):“你有证据吗?凭啥这么说?”

第五阶段:开始胡搅蛮缠,最典型的就是打“迷踪拳”,你说东他就说西,你说整体他就说局部,你说方向他就说程度,诸如此类。

第六阶段:撒泼打滚,最典型的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是“我就这样,干你什么事?”。

第七阶段(目前来看是不可救治的):完全无法面对真相。

如果从整体来看,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离不开精神鸦片,只是当下来看,情况比较严重,下滑得比较厉害。像日本人,已经群体性的发展到了第七阶段。

日本人根本不敢去面对二战,这就是日本今天所谓宅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

中国人现在不敢面对 文革,也有这个苗头。

晋朝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有一次问王导晋王朝是如何兴起并最终统一的,王导就把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挟持魏天子,杀死魏帝曹髦,并最终逼魏帝禅让的故事讲给司马睿听。司马睿听了以后大为惭愧,用被子捂着脸说,“靠这种手段得来的国家政权怎么会长久呢?”

人,为什么要读史?包括自己个人的历史呢?就是这个原因。

共产党或许是当下地球上最强大的政党,确实也有相当的先进性,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短板:不敢正视自己的历史,有意歪曲民族史实。它终有一天,会死在这个短板手上的。

人在做,天在看,不论如何狡辩,不论如何打滚,都是没有意义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道错了,及时悔改,采取行动,所谓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什么时候,共产党愿意修订历史教科书,尽自己最大能力还原历史的真相,才是所有中国人的福气。但在这之前,只能靠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未必就 是一件坏事。

我只说一个“窍门”:中国近现代的史学大家,他们的著作里经常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观点,这是他们有意留下的后门,是一种被逼无奈之下做的最大努力。能看得出的读者,已然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但严格来说,中国古代的史学家们就已经这么做了。既然不允许说真话,说了也不会被发表出来,怎么才能提醒读者呢?这都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想出来的办法,要不然,人家为什么成了大家呢?

比如我现在读的这本《魏晋南北朝史》,作者王仲荦就在序里说,自己这本书其实早就写成了,但是后来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有一些地方就做了增补、修改。这话得两听,一听是真的,另一听就是假的。他把序写成这个样子,已然对得起读者了。认真读了的,就会发现正文里有非常多的地方是言不由衷的话,明显是后补上去的,有非常典型的“时代特色。”

我们只需要反过来想一下就会明白,像魏晋南北朝这么复杂的历史阶段,什么样的人才敢去写它?一些所谓的专家,也只敢写一点语焉不详的通史罢了。真敢详尽去写的人,当然是反反复复研读了无数遍才敢下笔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怎么会有出现大错?既便有,他又怎么可能自己认识得到?这是概率极小的事。就像牛顿只有极小的可能性,在自己的生命周期中拓展自己的力学理论。

同时,我们也知道,真正的大家从来不假装谦虚,整天把“我能力有限,认识水平不高”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真正的大家从来就是,“我说的,我可以用我的脑袋来责任”。所以说,真正会读书的人,从序就能读出来这本书,究竟有多少谎言,有多少真相,写书的人到底是什么水平,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再比如萨孟武,他是一个高产的史学家。而所谓高产,就是指他经常会写一点小文章,这些小文章有一些是围绕一个主题来展开的。这些小文章多数也是比较精彩的,能够从中看到作者思想的一鳞半爪,但是,并不能当真。就像读唐诗宋词,并不能把作者一时的念头当真。萨孟武的真正大作,只有一部,《中国社会政治史》,大概有300万字(我不大确定)。萨孟武真正负责任的地方就在于,他会告诉读者,真想搞明白,就得去读他的那部大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读书,有另一个窍门,就是敢去读所谓的大部头,不论是什么体裁,一本书不上一百万字,不可靠。

常话说,读书,要从厚读到薄,然而真相是,许多人从未厚过,从未读过100万字以上的著作。像这样的读书方式,就算读了上亿字,仍然是“从未厚过”。一个人,一生没有读过一本大部头专业著作,根本就不能说是读过书的人,当然就无从谈起,从厚到薄了。

我培养我的女儿,就是直接10万字起。几百字、几千字,那不叫书,那叫小文章。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就像今天有的人天天刷微信圈一样,天天刷,日日刷,也只是在打发时间。

李白、杜甫、白居易这号人物,只不过是古代版的流量明星罢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大家。所以,并不是他们有才没有人赏识,而是他们的才,只不过是雕虫小技。

孔子真正的成就,并不是收了许多学生,而是他修诗、书、礼、乐,白发撰写春秋。这才是真正的大作。要写出这样的大作,没有点真功夫,是写不出来的,更不要提古人用语十分精炼了。

我本人,能力就十分低下,所以只能写一点小文章。

我家里有好几本这种大部头,比如《原则与妥协》,约90万字,《中国文化史》,也是90万字(两年就写成了,作者在这之前付出了多少可想而知》,《资本论》三卷200多万字,再比如《追忆似水年代》,300万字。

坦诚的说,读不下去,经常会读到想放弃。太长了,内容太多了,太复杂了。但是我只要一想到,人家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就没有借口了。我怎么也在临死之前,读几本真正的书吧。要不然,怎么进得了棺材呢?

现在,还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是读过书的人?

我今天回想起来,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对我说,他没有书读,只有《新华字典》可读。我当时就惊呆了,太可怕了,把《新华字典》给读了?这是人可以完成的任务吗?我到今天,也没有读过《新华字典》。有的人,总说自己没有条件读书,这是真的吗?只怕是精神鸦片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